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2 作业周期 : 2018-12-042019-01-31

作业要求 :

作业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结合线下教学实践,您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作业要求:

1. 题目自拟,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 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作业2

提交者:学员许春燕    所属单位:梓潼县文昌第一小学校    提交时间: 2018-12-11 08:51:41    浏览数( 1 ) 【推荐】 【举报】

通过本次课程学习,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现在,就自己刚刚教完的六年级上册《自然之道》一课,进行以下分析: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海鸥、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方法与过程:通过初读、再读、细读这三个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学生体会逐步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布置预习任务、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 解释课题:自然之道。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一下自然之道的意思。

 2 检查对课文内容了解了多少:说一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谁?(生物学向导、我们、绿龟、嘲鹰和海鸥)学生答,教师板书。

 3 检查生字。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注意思考,根据黑板上已经有的词语,把生词写在恰当的位置上。(巢穴、侦察兵、食肉鸟、饱餐、若无其事、棒球帽、气喘吁吁)

 4 检查对错,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这些词为什么写在这个位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即考察了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也了解了在初读课文中学生是否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理清文章脉络。

 1 师: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要想学好课文,首先就要读好课文。读课文不能盲目的读,每次读了课文,我们都要有收获才行。你们看昨天的预习大家就都有收获,昨天的课文就读的有意义。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了主要内容,今天再读课文,就要有更高的要求——理清文章脉络。对于一个故事来说,就是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等。现在就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怎样的。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 全班交流,通过理顺故事的过程进行分段。指名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些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渗透阅读方法,给叙事性的文章分层,可以按着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展开来进行。

 3 引导理解第二自然段。

师:第二自然段属于故事情节的内容吗?那写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读一遍。看看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读课文,交流文章内容。)在这里写这一段有没有用?

引导学生理解,在讲故事中加入适当的补充说明,能让读者看得更明白。不但如此,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出示最后一句,说说写了什么?跟后面有没有联系?这里给后面的故事打下了一个伏笔。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恰当的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完整性和趣味性。

设计意图:写作方法的渗透。

 

第二课时

 

一、学生默读课文,独立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要说明的道理。要完成这个任务,在细读的时候,就要有自己的感受(板书——有感受)什么感受呢?我给举个例子,比如你从课本中有什么发现,发现字里行间藏着什么意思,还有你对课文上所说的事情有什么体会,又如你有了什么想法等等,都算感受。(板书:发现、体会、想法)要想在读的时候有感受,就要一遍读一遍想,哪里有想法就应该画出来,有什么感受就简单得写下来,就是一边读一遍写写画画,也就是最简单的读书笔记。

 2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记录感受。教师巡视指导。大约进行十分钟。

设计意图:先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知道在读书时该做些什么,应该怎样去做。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和思考时间,使他们能真正的认真读书,静心思考,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交流感受,深入理解课文。

 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会。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的谈话,引导学生们理解文章的重点段落和句子。

 1 在交流中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有感情的朗读(结合四、八自然段进行)体会人物的心情、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 理解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重点理解向导的话。

 3 再次感受文章的结构:发生、发展、高潮。

三、写话练习。

 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这是一个()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大自然是有它自己的道理的,由于我们(),才使这些海龟受到了伤害。(学生写,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实现读写结合,将学生理解的道理反馈外化。

四、拓展练习

 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五、总结。

 我们人类自称是万物之长,其实真正的万物之长是大自然,不遵守大自然的规律做事,必将使我们受到惩罚。作为人类,该如何才能真正创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我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测评三方面来回顾自己的课:

 

第一:从教学设计角度来分析,该课内容充实,重点突出,整个课堂围绕着“自然之道”设计。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让他们充分体会人类自称是万物之长,其实真正的万物之长是大自然,不遵守大自然的规律做事,必将使我们受到惩罚。

 

第二:从教学策略角度分析,课堂上注重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人,注重教学方法的引导和兴趣引导,以读为主,学生在乐中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人人都能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第三:从教学测评角度分析,课堂气氛活跃,课堂学生学习、表现欲望度高,教师精心安排、设计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了美的氛围,更易于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激发创新精神,促发创作灵感,培养实践能力。

 

不足之处:

 

第一,应该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师使用的方法比较单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例如可以采用电影,录像 范画,甚至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第二,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蒋梦麟在谈到教育的终极目标时曾说:“教育当因个人之特性而发展之。且进而至其极”。课程学习中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的空间。

 

第三,应该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传统教学可以说是教师的事,新课程教学则是双方的事,它更注重双方的互动和沟通。

 

第四,应该实现评价的多样化。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测量;另一方面,还要提倡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12-18 13:02:12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