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提交校本活动成果截止时间:2014-11-30
  2. 作业要求:

    校本资源是对源于学校和用于学校的一切资源的统称。结合本校的学科的建设与自身教学实践,提交一份本人或科组原创的校本教研资源。体裁和形式不限。

    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校本资源必须是经本人创作或本校教师群体集体创作,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说课稿、文字或视频形式的课堂实录、学案或课件、教具学具、制度文化、试题或考试分析、校本教材、学科组特色活动纪要、专题教学总结、课例研究或行动研究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等。

    下载电子版:广东省2014年校本资源作业评分建议与范例.doc

     

  3. 发布者:罗质华

提交校本活动成果

提交者:钟德平     所属单位:兴宁市坭陂中学     提交时间:2014-11-07    浏览数:235     

 

谈高考理综物理考试的对策

一、审题与答题要快慢适中

 2010 年高考开始,物理试题与化学、生物科合并成理科综合试题,与单纯选考科的物理相比,题量减少,难度降低,考试时间缩短,且已知条件、未知条件、物理现象、本质等关系均呈现在物理试题的题干(包括已知图示)中。因此,审清题意是解题的关键。审题时,首先要不惜用时,放慢速度,仔细弄清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思路。然后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去解题。

二、主次要分明,难题有突破

高考理综物理试题中等难度以下题占34左右,这些题相对较容易,是考生得分率较高的题目,考生必须集中精力主攻这类题,力争得全分或少失分。对自己难度较大的题则是次攻,在相对容易题完成后,再乘胜围歼难题。做到主次分明,难题有突破。倘若考生主次不分,必将造成在战略上的重大失误,严重影响高考物理部分取得好成绩。

    三、张弛有度,战术灵活

    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试题较综合、灵活,且具有一定难度,考生在解题时难免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此时考生切勿慌张,切忌急躁,否则思路全乱,头脑空白。而要自我打气,冷静思考,重新读题、审题,勾画解题草图,挖掘隐含条件,或许经过一番思索后就会有所突破,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会圆满得分。当前者行不通时,考生则可先做其它题,以免在此浪费时间和扰乱心情。做完其它题后,再回来做这些题目。通过有张有弛,变换战术作短暂的缓冲休息来调节内心平衡,说不定思路会豁然开朗。                                            

四、要灵活思考,讲究对策

高考物理题型较多,不同题型各有其特点和要求,考生若能认真弄清其特点和要求,并对症下药、谋略大局,则一定能多得分。如单选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及考生思维的准确性,虽然只有4小题,共16分,但考查知识面宽、基础知识含量大,其低、中等题含量多。对考生来说,解单选题,一是要,一旦选错则全部丢分;二是要,即使拿不稳也要去做,做了则有得分的一线希望,不做则是零分;三是多用排除法,因为只有一选项正确,所以多用排除法可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双选题主要考查考生思维的完备性、全面性,有5 小题,共30分,考查知识的层次较广、较深,但其中等难度题含量比较多。对考生来说,解这类题一是要做到,即全面分析题设物理现象,全面分析每一个选项;二是要做到,因双选题只要选错一个则造成前功尽弃全题丢分,故每选一个选项后若要再选,则必须慎之又慎,做到万无一失,对一般学生来说,宁愿少选,也不要随意多选。

非选择题里的实验题,主要考查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技能以及实验分析判断能力,共18分。对这类考题考生首先要抓住一个字。即从实验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分析判断。二要抓住一个字。即要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物理原理、定理、定律,进行思维推理,不能无凭无据地跟着感觉走,想当然地去分析实验过程,或乱下结论。计算题虽只有两大题,共36分,但它主要考查考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并进行有序计算、处理、结论的能力。这类题难度相对较高,特别是最后一道物理试题为理科综合的压轴题。面对这类题目,考生首先应将较易的考题拿下,然后再乘胜追歼较难的考题,最后才去解决压轴题。现在大题多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难度增加梯度,每小题之间往往存在逐步递进的关系,所以解题时先做完第一小题,然后利用第一问与第二问之间的关系来做第二小题相对较简单,与此类推。压轴题虽然较长较新颖,但考生们不能看都不看,妄下结论压轴题是难题不会做,其实若能心平气和地读题和审题,完成比较简单的第一、二个小问是不成问题的。如果计算题中定量的做不了,能把定性的说清楚也能得分。

五、粗细要分明,思维要慎密

高考物理试卷,由于考点多、计算比较繁杂,试题有一定难度,考试时间又有限,答卷必须讲究眼疾手快,但由于考生心理压力重,情绪高度紧张,容易失分。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减少解题失误,考生就应在易出错误的一些节骨眼上细了又细,粗中有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减少解题失误的有效策略。只有细致才能排除疏漏,只有细致才能揭开迷雾,防入误区,只有细致的考生由于过失性失分较少才能取得高分。                                                                               

在考场上,考生必须不断调节自我心理,进入最佳激发状态,运筹帷幄,去夺取最后胜利。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