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8-11-052018-12-20

作业要求 :

提交1篇课题研究报告。

题目自拟。

要求:

1.格式清晰,页面整洁,字数不少于500字。

2.图文结合,适当加入活动过程中的照片。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未防止编辑时间过长掉线,请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附件也可附在下方。

 


发布者 :教务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林荣芊    所属单位:厦门市康乐第二小学    提交时间: 2018-12-17 16:47:02    浏览数( 1 ) 【举报】

校本课程《篮球入门ABC》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核心概念界定

校本school-based)的含义是什么?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校本课程的本质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课程的权力方面,学校拥有课程自主权;二是在课程开发的主体方面,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三是在课程开发的场所方面,具体学校是课程开发的场所。校本课程是落实新课改要求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标准,是所有学校的必须。

(二)问题提出的背景

1.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1999年6月1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2001年6 月8日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两个文件中有关课程方面的规定,无疑为这种新生的顺应了国际课程改革和课程决策民主化潮流的校本课程提供了课程政策上的合法性和课程设立的必要性。

2.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我校的生源其中外来务工子女占70%,片内生只占30%,学困生量大面广,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自我成就感低;教师平均年龄大,课堂灌输式教学明显,课堂主体性体现不足,普遍对教科研工作的兴趣不高;我校创办于2001年9月,办学历史短暂,和百年老校相比少了文化积淀,文化内涵有待提高。基于上述的生情、师情、校情,从2013年开始,全校在蔡坚信校长的引领下实行“成长•赏识”教育,开设“三球(篮球、足球、羽毛球)”精品课程,形成独特的“二小”气质。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校本课程《篮球入门ABC》成果自2013年9月,至今经历了五个年头的研究与实践,在三个阶段中不断与时俱进、动态完善和适时提升。

第一阶段:明确目标、从零开始(2013.9-2014.8)

解决的主要问题:针对学校“成长赏识”教育三球精品课程的设立,提出篮球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成立篮球操特色活动工作组,制定篮球社活动方案,开展篮球社团活动,与此同时,经上级领导牵头开始组建湖里区第一支小学女子篮球队——康乐二小女子篮球队。

第二阶段:夯实基础、砥砺前行(2014.9—2015.8)

解决的主要问题: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龄特点,参考《新课程标准》和《全国青少年儿童教学训练大纲》,结合康乐二小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写《篮球入门ABC》校本教材,将1-6年级采用水平划分:水平一为A(7—8岁启蒙组),水平二为B(9—10岁儿童乙组)、水平三为C(11—12岁儿童甲组),以兴趣先导,以比赛为平台,将女篮队伍拉出去锻炼,用比赛来作为检验课程开展的标准。

第三阶段:铸就辉煌、展翅翱翔(2015.9—至今)

解决的主要问题:扩大校本课程成果,通过比赛锻炼学生技能,提高学校知名度。“体育传统项目(篮球)学校”的称号和厦门市目前唯一小学女子篮球训练基地校的成立,我校篮球社团在2017年4月被评为湖里区首届小学生“十佳明星社团”,这些成绩不仅是各级领导对康乐二小篮球校本课程及女子篮球队的肯定,同时也是一种激励,保障了篮球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实践内容包含课程、师资、资金等多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1.以“健康第一”为目标,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

我校把体育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特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抓好这难得的机会,开发好篮球校本这门课程。以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构建和谐的体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因此,为了保证和促进学生的健康,必须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和有关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贯彻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要求,结合本校办学理念:成长比成功重要,习惯比分数重要,健康比什么都重要,转变教学理念,开设篮球校本课程。篮球校本课程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在体育教学中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以“成长·赏识”为支架,实现篮球校本课程的建构

学校围绕 “成长·赏识”这一办学主张,努力构建“成长型课程”“成长型课堂”方面教学体系,正常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我校的“成长型课程”就是创造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选择,给予他们更多自主选择和自由成长的空间。首先,我们设置多种多样的特色课程,让学生“长爱好”。我校在每周三下午开设14个少年宫课程,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课程中“长爱好”,“长特长”。其次,我校打造品牌课程,让学生“长身体”。体育文化是我校的特色,篮球校本课程是我校的品牌课程。我校“成长型课堂”,凸显“成长比成功重要” “习惯比分数重要”的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赏识学生,尊重学生成长,陪伴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成长,让学生把课堂当成展示自我的舞台,在课堂中“长核心素养”。我校“成长•赏识”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就是:学习中成长、研究中成长、实践中成长。从这三个方面来实现教学相长,使教师成为学生成长不可替代的“助长者”。在师资上除了学校配备的教师,还外聘教练,教练组的强大与团结协作可以确保球队即使在学生毕业的自然更替过程中仍能保持长盛不衰。

3.以学生为主体,助推篮球校本课程的研发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参照体育核心素养,开展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篮球校本课程。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和战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篮球实战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

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爱好,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篮球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锻炼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而兴趣与习惯的养成又是在篮球运动参与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篮球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并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感官机能,激发学习情趣,从而发挥学生主体功能,增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动参与能力,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感受篮球带来的欢乐。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学习中受益,不但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且是学生的权利,也是贯穿篮球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但是,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并不仅仅与其后天练习和发展有关,而且与其先天遗传有极大的关系。从运动的角度看,每个人的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都不尽相同。因此篮球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确定了学习目标和有弹性的学习内容,提出了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评价原则;在组织教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其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以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

4.以活动交流为依托,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展

打造本校篮球校本课程的影响力,制定“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计划,邀请优秀团队来我校交流,同时代表学校去外界交流。2013年邀请湖里区女子篮球初中组冠军队——金尚中学女子篮球队来我校交流;2014年4月邀请厦门市体校女篮主教练洪世佳(原福建省省体工队男篮主力队员)来我校给学生们传授技艺,同学们受益匪浅;2015年4月邀请厦门市体育运动学校女子篮球队来我校切磋篮球技艺,比赛打得十分激烈;2015年5月邀请厦门市双十中学校女子篮球队(厦门队)来我校交流,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邀请厦门市女篮吴金珠(2014年WCBA总冠军山西队主力后卫)王思慧(厦门女篮主力队员先留队执教)来我校指导篮球工作;学校女子篮球队代表康乐第二小学到厦门市双十中学切除篮球技艺;组队参加湖里区教育局举办的篮球夏令营活动,获得了组委会的一致好评;2018年8月,学校女子篮球队在教练组成员的组织下现场观看中国女子篮球青年队在厦门举办的篮球赛,赛后与国青队的大姐姐们合影留念,给学生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四、效果与反思

(一)效果

1.基础教育成果

通过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通过教学训练使学生能够理解篮球比赛的主要规则,并能与同伴进行小型的比赛或是相关的篮球游戏;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逐步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里品质与行为习惯,通过对篮球这一集体运动项目的感悟,逐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个人健康与集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运动竞赛成绩

2013年10月参加湖里区中小学生篮球锦标赛暨首届女子嘉年华包揽所有项目第一名(集体运球、运球绕杆上篮、定点投篮);女子篮球队代表康乐第二小学,参加湖里区中小学生篮球锦标赛五次获得小学女子组冠军;参加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体育组组织的青少年篮球锦标赛,先后六次获得所在组别的冠军;

3.促进学校发展

2015年8月1日,厦门市康乐第二小学与厦门市体育运动学校、湖里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运动学校三方达成共建协议,正式成为厦门市目前唯一小学女子篮球训练基地校。2016年10月,通过多方的努力,我校被厦门市体育局授予“体育传统项目(篮球)学校称号,2015年7月6日我校女篮接受新闻采访并登厦门市晚报教育周报,增加了校女子篮球队的人气,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4.促进学生成长

2014年5月我校张美涵同学代表湖里区健雄俱乐部参加“阳光体育”福建省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竞技竞赛获得三对三篮球赛冠军;2015年1月我校张美涵、蓝婧两位同学应邀参加福建省女子篮球队冬训;2015年3月我校六年二班张美涵被福建省体育运动学校(女子篮球专项)录取,是同批次的运动员中唯一一名由小学选拔录取的运动员;2015年6月我校王雨婷同学被厦门双十中学(市队校办)录取;2015年7月我校六名队员(张美涵、王雨婷、蓝婧、郭一婧、朱玮婷、汤虹敏)代表厦门队参加2015年少儿篮球比赛暨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测试赛获得第二名;2015年12月我校女篮队员蓝婧、郭祎婧获得厦门市湖里区慈善会方庆明奖学金,每人贰仟元人民币;2016年8月1日我校派出7名队员代表厦门,参加福建省少儿篮球锦标赛获得季军;我校女篮队员张美涵、蓝婧、王雨婷代表福建队参加2018年全国U15女子篮球赛,获得全国第四名的好成绩。

(二)反思

篮球校本课程先后经历了五年的时间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想使这一成果持续有效地实践下去,必须建立完善的研究机制,具体表现为:

当前形势下,篮球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内容的有效重组,是因材施教和满足学生主体需求的重要保证。必须将竞技篮球进行教材化选择和改编,生成适合各学段学生身心特点的内容体系;必须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选择适度的学习目标、选编适切的学习内容。在篮球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运用好篮球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与开发策略,才能提高课程下的篮球教学实际效益;篮球校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有效选择与开发,要实现运动技能学习和灵活运用合一,突出体能练习与游戏竞赛合一,体现情感意志培养与课堂情境合一。突出篮球课程开发与综合教学模块的有效设计,就是为了有针对性进行篮球基本知识、运动技战术、比赛的组织与研究,以及篮球比赛欣赏等方面的教学,通过两个模块教学促进学生形成爱好和持续的锻炼热情。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我们深知,每项成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思考、深入推广,篮球校本课程已作为我校的办学精品课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康乐二小“成长•赏识”的平台下,我们的学生在赏识中会快乐成长,教师在赏识中会拔节收获,我们的学校在赏识中定会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会成为一所具有一定办学特色的新型优质学校。

 


附件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