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8-11-052018-12-20

作业要求 :

提交1篇课题研究报告。

题目自拟。

要求:

1.格式清晰,页面整洁,字数不少于500字。

2.图文结合,适当加入活动过程中的照片。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未防止编辑时间过长掉线,请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附件也可附在下方。

 


发布者 :教务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柯莉群    所属单位:厦门市湖里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 2018-11-22 14:26:12    浏览数( 0 ) 【举报】

《构建“善”教育校园文化》

研究报告



一、题目

构建“善”教育校园文化

摘要及主题词

【摘要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根本属性在于德文化、善文化和文化。作为大传统文化之一“善”文化,内涵及其丰富千年,仍历久弥新湖里中心小学在道德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将“善”教育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力求以善育人,营造“善”的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着力打造一系列“善”的课程,构建”的评价体系,培育一批美善教师走出一条“以善文化引领生命成长”的办学之路。

【主题词教育;校园文化

  1. 引言

1.研究的背景 :

厦门市湖里中心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又富有时代气息的区属小学。学校座落风景秀丽的湖里南山脚下,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施先进。现有24个教学班,教师62名,本科学历达80%其中小学高级教师32名,各学科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8人。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勇于创新”为办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在规范办学中追求“绿色德育办学特色”,创造性地设计绿色德育校园文化,开展绿色德育主题教育,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校园处处洋溢着绿色文化的气息。但是目前校校园文化缺乏统一规划没有精神引领。

2.文献综述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校园文化由来已久。国内外对校园文化的研究,己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与文献,但是对“善”教育校园文化研究较少。根据研究需要,本研究利用CNKI、万方、维普等进行大量文献的查阅检索,下面主要从小学校园文化的研究、“教育两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小学校园文化的研究

作为文化现象存在的校园文化,由来已久,只要有学校的存在,就有校园文化的存在,但人们对校园文化的研究尚未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而是停留在实践活动中。20世纪 80 年代中期才把校园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1986年,沈辉发表第一篇校园文化的论文《校园文化浅析》,其后发表了《校园文化的特征、功能与建设》,从而引发了学者们对校园文化研究的兴趣,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1]。后来,赵福顺和张国英两位老师发表《对中小学校园文化现状的思考》一文,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弊端和途径。

通过对知网以“小学 校园文化”为检索词,共有相关文献1832,其中硕士论文 28篇。笔者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文献进行研读,归纳出这些文献研究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以下角度: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研究。如蒋南艳在《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从化市石海小学为例》中提出以下问题:教学设施配套不齐全、校园整体布局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全或操作性不强、师资力量单薄或品德教育不到位等问题。[1]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以长沙市清水塘第三小学的“水文化”建设为例中,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行为文化建设等方面介绍长沙市清水塘第三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分析长沙市清水塘第三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水文化”的内质,提出长沙市清水塘第三小学加强与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2]

白铁良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中,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物质文化建设表面化、精神文化过于肤浅、制度文化建设没有落实、活动文化注重形式等问题。[3]

南艳在《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从化市石海小学为例中,以广东省从化市石海小学这所农村小学为实例对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15大问题进行了整体地分析。[4]

综上所述,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是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研究,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等方面分析其现状。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策的研究。李明山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以呼市郊区小学为例》提出了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发挥学校领导者与管理者的特殊关系、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及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校制宜及突出特色。[5]

关世民在《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中提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要重视中小学校园文化教育资源开发、坚持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学习借鉴国外校园文化建设先进理念、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管理、处理好与时俱进和弘扬传统的关系、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督导评估机制。[6]

《盘锦市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中指出对策:坚持正确的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思想、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大战略观念、构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经费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组织全面合理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小学精神文化建设等[7]

小学“善”教育校园文化的研究。知网中检索”教育共找到相关文献11、张《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善教育研究》,绵阳市警钟街小学以校园善文化建设、善行天下的亲身实践以及日行一善的暑期活动阐释了善文化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新途径。[8]

武在“智善教育”特色校园文化体系建构研究》分析了 “智善”的内涵、育人意义以及建构“智善教育”特色校园文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对 “智善教育”校园文化体系建构的方法、路径等加以阐述。[9]

  文献资料整理来看,目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较为薄弱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不少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指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和改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但是结合“善”教育来研究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还是空白。为此本研究以湖里中心小学的“善”教育为切入点,描述其在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渗透“善”教育的实践。

4.研究的目的

在我国,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较少,再具体到“善”教育,这些研究资料更为稀少。因此本课题结合“善”教育研究校园文化,力图从不同角度研究校园文化,丰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以便引起更多小学教育管理者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探索。

5.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就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关于小学文化建设的研究偏少结合“善”教育研究小学校园文化资料更没有具体指导性的文章书籍。因此,本课题就湖里中心小学“善”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研究,力图填补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理论薄弱环节,丰富校园文化研究理论

2)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将为湖里区其他学校建设校园文化提供成功案例

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更新我的办学理念,形成办学特色,通过善教育校园文化的构建,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6.课题核心概念

 “善 ”:字意蕴丰富,但追溯其源,本为会意字,从言,从羊。 言是讲话的意思,羊是吉祥的象征,故善的本义理应为吉祥。《说文》:“善,吉也。”羊多 (食物多)有饭吃就吉祥 [10]。善:《辞源》中,“善”有 9 种释义,在《汉语大字典》中 18中释义,包括善良、美好、、爱惜、慈善、高明等等。学术研究中“善”大多表示美好”“善良”,在实践层面讲即通常所说的“善行、好事”。

我们祖先对 “善”的本质以及“善行”问题的认识,历史悠久。关于“善”, 《道德经》有云: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人达到了上善的境界,就会像水一样不受形体的拘束,水泽被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这就是上善,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11

 《论语》中提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也是从行为的层面上理解“善”的含义。唐岑文本《谏太宗勤政改过书》“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取的也都是“善行、好事”这一义。我国当今一些伦理学教材中也从行为的角度对“善”下定义:“善是指符合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或事件”

古希腊的学者对善的认识同我们的古人基本上是一致的。苏格拉底认为:对于任何人有益的东西对他来说就是善。

善教育:所谓善教育,就是好教育,人们在教育中不仅做得好,而且生活得好,生活得幸福。善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从普遍意义上来讲,教育既要促进个体的生长,又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教育的双重功能。善教育不仅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而且能够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强大的推动力。善教育既是教育的理想状态,也是教育的可能状态。善教育不仅满足于教育实现其自身的目标,而且通过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都能得到好的发展,进而实现社会善。善教育包含的要素很多,从基本的方面来说,善教育就是公正的教育、和谐的教育、让人享受尊严和体验幸福的教育。[12]

校园文化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即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最高目标价值观、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内在的精神文化,以及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绿化等物质文化,其中以精神文化为第一要义。因此,校园文化是学校组织领导,以师生主体,以学生为核心,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亚文化[13]。它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校发展的独特办学理念和发展特色。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CNKI、网络等途径搜集相关的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了解该课题研究现状确定研究的起点和定位。

  2. 行动研究法立足我校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善”为主题梳理确立学校的制度和活动,建构编制教育内容体系开发活动载体设计评价制度并进行实施。

  3. 案例分析法:主要搜集国内外关于小学校园文化的典型案例,以及“善”教育材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吸取他们之中的成功经验

、研究目标

1.创建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

2.提升学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使学校有“魂”(精神)可守,带动学校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

3.开设一系列“善”主题实践活动文化以其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4.设计“善”教育评价体系,促使评价由单一性向多元性转变。

研究内容

 “臻于至善”这句典出古代四书中的第一本《大学》,《大学》开宗明义就有这样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思就是,成人为学的根本在于不断修明自身,用自己学问的道和德的成就,投报社会,最终达到完美的境界。没有人生下就完美的,因此应该日求渐进,做到德业兼修,最终就会尽善尽美,禀赋圆成。“臻善”, 传承了老校训(诚实、文明、勤奋、简朴),宣示了湖里中心小学为打造不断学习、文雅和谐的新型校园文化,永不止息、创新超越的进取状态和对完美境界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

从环境育人、知行合一的观点出发,去创造“善”教育校园文化的环境,去充分认识“臻善”,从而践行“善”文化是我们研究的基本观点。我们把“育才臻善,教化不言”作为办学核心理念。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和谐教育的优良传统文化,构建“臻善”教育校园文化。着眼孩子的起步,通过教育来启迪人,追求的是一种人格魅力的影响,一种环境的熏陶,一种春风化雨,润物天成的教育至善境界。关注师生内涵素质的提升,放眼的是孩子终身发展。在研究中我们在校园雕塑、绿化种植、墙面布置等在“面”上营造“善”的环境文化;在“善”的教风与学风培养与形成中建设“善”的人文文化、在关注“善”的评价体系中形成“善”的制度文化。

(一)挖掘“善”校园文化理念,建设校园精神文化

1.校风建设。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思想行为作风,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创品牌、树形象的重要保证,是学校的灵魂和气质,是学校的立校之本。

我校积极采取立“校训”、唱“校歌”、挂“校徽”、创办、办校刊等形式,既增强师生热爱学校、建设学校、珍惜学校集体荣誉的自觉性和主人翁意识, 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又丰富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我们的校徽的标志主题名称:“红日初升·凤凰高飞”以湖里的“凤湖 ”传说、“湖小”的拼音字首“HX”为创意元素;校歌《展翅的凤凰》又以湖里的凤凰来喻湖小的学子;用“凤凤”和“凰凰”作为吉祥物,把“善”文化与学校的历史及区域特色相结合。

2.班风建设。班风是形成良好校风的基础,建设优良的校风,必须从班风抓起。我校要重视班集体建设,切实加强班主任工作,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严明班纪班规,教育学生模范遵守新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特别要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和纪律管理,把“善”文化融入班级日常管理中。同时加强学校优良传统的宣传教育,通过校史展览、校友返校报告、校庆纪念活动等形式增强师生对学校的光荣感、自豪感和认同感,弘扬学校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优良作风、校风。

3.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教育教学的特点和工作作风、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水平,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首先,在教风建设中,我校首先加强师德教育,积极组织广大教师撰写关于《教师法》《教育法》的学习笔记,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生观,切实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切实培养教师良好的生活作风,切实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加强教师备课管理,明确备课原则:取百家之长凝精华于案,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积极开展备课检查与优秀课例评比活动,记录详实,总结全面。在课堂教学方面,通过开展教学大练兵、优质课创新设计评比、观摩优质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广大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开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新课堂;其次,要大兴教研科研之风,通过教学改革实验、教研活动、学术探讨、经验交流等途径,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各具特色和风格。在作业批改方面,全批全改,书写整洁,有作业批改记录,批语切实加强针对性,要有切实的鼓励性的批语。加强爱心教育,爱生如子,师生情深,坚决消除轻视差生的现象。实践中努力让“臻善”践行于教师教育的方方面面,形成“善”的教风。

4.学风建设。学风是校风的基础,是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大力倡导刻苦学习精神,鼓励学生勤奋笃学、孜孜以求,奋发向上。在班级中,形成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学习局面,使学生人人不厌学、不逃学、不辍学,个个爱学、乐学、会学。同时,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自立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形式生动活泼,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让“善”的文化渗透到学习生活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善”的学风。

 ()加强“善”校园文化特色,建设校园物质文化

在课题中,我们逐渐认识到:优美校园环境不仅仅是一所学校的脸面工程”,而且一所学校的性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它反映出学校的教育目的和价值取向。为了顺利实施“善”教育校园文化课题方案,创建“善”校园文化特色。多年来,我校通过精心规划,逐项建设,不断充实,创建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

1.确定楼名。学校向全体师生征集以“智善”为主题的建筑名称2栋教学楼和综合楼进行命名。学校1号楼为一到三年级的学生,我们将教学楼命名为“启智楼”,寓意为“1-3年级是开启智慧学习的启蒙阶段学校2号楼四至六年级的学生,我们将教学楼命名为“智博楼”,寓意“师生充满博学智慧”;将综合楼命名为“臻善楼”,寓意为“掌握更多的技能,提升自己的素质不断完善自我”。

2.巧置励志石石头“坚忍不拔”,因此在学校操场的西面设置一块上面写着“智善”二字,言简意赅地概况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信仰

3.创建校园墙面文化。我校在设计校园环境时,不仅注重自然环境的优化,更着力于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让每一面墙说话”是我们对校园文化墙的构思源点,力争让校园内的每个字、每幅画、每块墙壁都能成为陶冶情操,启智育能的好教材。在教学楼上镶刻“诚实、文明、勤奋简朴”八字校训。教学走廊开辟教育长廊:一楼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长廊;二楼为养成教育长廊;三楼安全教育长廊;宿舍楼前开辟礼仪教育长廊。教学楼两侧围墙气势巍峨的古诗人以及其作品的浮雕,通过班级的楼道上则挂了一幅幅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无处不是精心设计和包装,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生活性情和健康心态。

4.创建绿色校园。湖里中心小学一所绿色校园,追求以绿为主色调,致力于创设校园与花园的完美统一。浓绿的草坪与名贵的鲜花交相辉映,依依的垂柳敞迎八方莘莘学子,幽雅别致的介绍牌“给我一份爱心,我将回赠你一个清新的世界”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又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同时我们追求可持续发展,努力做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合理安排花草树木的布局,错落有致,疏密相间,并安排文化石,镌刻的“希望”二字的光彩夺目,突出文化氛围,加强育人功能。

5.班级和各专用教室文化建设。每个教室在悬挂国旗和班训的同时,并不失时机布置体现各班特色的班级活动文化,充分创办各具特色的学习园地,凸显特色;各专用教室悬挂具有各自特色的固定牌匾合理悬挂体现各室特征的条幅,使用率高且洁净卫生,摆放规范合理,布局精致美观,富有教育意义。

(三)开设“善”主题实践活动,拓宽善教育渠道。

实施本课题后,我校把“善”文化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德育实践工作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通过中心小学全体教师的共同实践,努力“善德育人”教育理形成办学特色。

1.聆听讲座,习得好习惯。

开设“善”教育大讲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央”。与道德讲堂相结合,开设每月一次以年段为单位的“善”教育大讲堂,通过传播平凡道德的故事,推动着高尚道德入脑入心,引导着全校师生修身律己,进行自我心灵净化,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

2.开展“善”主题活动感受善之乐

结合我校四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创建,围绕绿色德育的开展,积极打造“首善”、“启德”的活动课堂。

1)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培养感恩惜福的首善少年。我校是一所与厦门经济特区同步发展的老校,我们一直以“开明、守信、开拓、竞争、奉献”的特区精神激励孩子,做一个有道德的厦门人、湖小人。学校利用每年的传统节日让孩子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对家乡、对老师、对亲人的热爱。例如喜迎元旦的文艺汇演、三八妇女节“感谢有你”贺卡制作、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网上签名寄语、“教师节”感谢师恩、国庆节的诗歌朗诵、中秋节博状元、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花灯比赛等等。

2)开展三月份的安全节活动,培养自我保护的首善少年。安全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的一个重要内容。每年的三月份,我校举办安全节活动。活动中积极营造校园综治宣传氛围,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校刊等宣传载体,通过国旗下讲话、晨会课、主题班队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校园综治安全的宣传教育。组织进行网络安全平台的学习,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手抄报的制作比赛等。

3)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培养活泼可爱的首善少年。每年四月是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利用大课间和课外一小时的时间,开展“校园吉尼斯挑战赛”,以年段为单位进行各种体育项目的挑战。以全校的田径运动会,例如迎面接力、立定跳远、跳绳、长跑等,锻炼孩子的耐力,培养毅力,增强体质以及提高竞技水平。

4)开展五月份校园读书节,培养知书达理的首善少年。通过讲、读、写、诵经典系列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奠定“首善”的文化内涵;而丰富多彩的读书节活动则为孩子们插上知识的翅膀,例如班级读书会、亲子共读读书笔记展览、写字比赛、童谣诗歌朗诵比赛、主题演讲比赛、“我与好书有”读后感征文、读书讲座等,力争通过一个个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力。

5)开展十一月份校园科技节,培养创意无限的首善少年。通过电子百拼,标本制作、手工制作、科幻画比赛、科普知识竞赛、车模表演、小发明竞赛等等给孩子们提供了人人动手,人人动脑的机会,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释放想象与创造,展示自我的舞台。

6)开展十二月份校园艺术节,培养多才多艺的首善少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例如合唱、器乐、文艺汇演、书画大赛等,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充分展示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和特长,成为他们表现自我风采的大舞台。

3.拓展“善”主题实践,培养品德

1)走进校外实践基地,拓展“首善”文化。校外实践基地具有一定的德育教育意义,利用这些基地,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能丰富孩子的文化视野,例如湖里区特区纪念馆、科技馆、气象台、植物园等,都有很多值得挖掘的“首善”内容。

2)培养“首善”“厚德”的家长团队。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首善”“厚德”的重要因素,而“首善”的家长团队是支撑学校“臻善”教育开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学校可通过增强家校联系、开设家长学校等方式,宣传“善”文化教育、提高家长育儿素质,言传身教,以“善”育儿。

3)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作用。校园广播是一所学校德育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设每周一个主题,例如绿色环保、文明礼仪、安全、学会感恩、热爱祖国等多项“向善”主题内容,大力宣传“善”文化,让“向善”精神走入每一个师生的内心深处。

4.开发校本课程,创办特色学校

我们首先明确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充分挖掘当地资源,结合师生特点,确立以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课程多元发展为校本课程总目标。我们首先确定校本课程大致结构,我校校本课程共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中华文化经典诵读》、阅读 、硬笔书法、绘本美术、竖笛、《礼仪教育》、《美丽湖里》。选修课:游泳、鹭帆管乐队、快乐英语、足球、电脑爱好者。我们全面组织,严密实施,加强监管,合理引导,健康发展,从而全面实现校本课程的跨越式发展,实现科研兴校之蓝图。

《美丽湖里》作为学校善文化的一个校本课程,我们以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湖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魅力;感受特区人特有的奋斗精神与创业豪情,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怀为目的。45个故事,字里行间蕴含湖里人善于进取的精神,让孩子们在课程学习中得到熏陶,同时也能培养善于向身边的人、事、物学习的能力。现在课程已交付出版社,我们期待着校本课程引领孩子们向更“善”的方向发展。

(四)构建“善”教育评价,狠抓养成教育

1.“善”为导向,狠抓良好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小学生年龄低、自制力、可塑性大、反复性强。因此,这一时段对其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德育实践中,主要以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注重学习和行为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具体为学会倾听的习惯、善于思考的习惯、敢于提问的习惯、自主读书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举止文明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守时惜时的习惯、勤俭节约的习惯、勤于动手的习惯学校层面,校长室、德育室共同讨论,并征求全体教师的意见,以上每一条习惯养成制定具体操作性的细则另外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们了解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生活的习惯。德育建立红领巾、小警察常规检查监督岗和检查制度,做到每日一查,每周一评,每月一公布。少先队开展“首善”教育活动、“我是班级小主人”、“我是校园小主人”的活动。在班级层面,班级事务由学生专人专项负责,班队干部实行轮换制,班长不是一人当一学期,而是由多人担任值班班长,树立团队精神,强调合作,通过正常渠道进行竞争,形成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从打扫卫生开始,从完成卫生包干区的任务开始,从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做起,把自我教育的钥匙交给学生,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小主人。

2.“善”教育出发,探索多元评价机制。传统的评价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所有孩子的需求。在实施本课题后,学校设计一套多元评价机制,力争让每一颗种子都拥有破而出的力量,哪怕它并不完美。湖里中心小学德育室采用活泼可爱的“凤凤”和“凰凰”卡通形象来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学校“每周之星”到“每月之”,再到期末的“首善”少年,根据学生的喜好,设计了一系列的评价项目,比如诚信之星、礼仪之星、环保之星、合作之星、勤学之星、创新之星、健身之星、艺术之星等。坚持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将评价从单一推向多元、从平面推向立体,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积善成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五)打造美善教师,传播善的能量

1.教善研提升技能。

我校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课程”学习研讨活动,以重点课题《翻转课堂》为基本思路,紧跟课改新潮,把握时代脉搏,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双自主能力为目标,以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为导向,掌握先进的教育手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树立“蹲下看学生”的理念,与学生交朋友,实行师生互动,投入满腔热情,用个性的魅力去唤醒学生鲜活的心灵。

2.善育之师,崇善树德。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摇动大树、推动云朵、唤醒灵魂的力量从何而来?从学习中来。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尤其要博览群书,向书本学习。只读教材和教参的老师算不上真正优秀的教师。为了开阔我校教师教育视野,丰富教师知识储备,科研室每年都会策划一次全员读书岗位练兵活动,阅读通识教育类书籍和专业类教育书籍,如《儿童教育新论》、《大量阅读的重要性》、《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我的第一本思维导图入门书》、《上班族每日健康》《51号教室的奇迹》并在“思秀讲坛”上开展精读交流、小组心得比赛、读书心得演讲比赛等活动。

3.乐教善思,不断成长

近年来,无论是对我国优秀教师成长道路的探析,还是与此相关的国际研究,均已清楚地表明实践反思模式是面向未来的教师教育基本模式,即实践 + 反思 = 教师成长。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该坚持对自己每日的课堂教学、作业批改、教学设计等进行主动积极地反思,并持之以恒,渐趋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使自己走向成功。我校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髙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在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在这三个阶段中,分别为教师搭建了三个反思的平台,即教学设计评比、教学案例评比、教学论文评比,以评来促思。

课题研究的结果

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在创设“善”的校园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有了一些可行性做法,创建一系列“善”的实践课程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并形成了“善”的评价体系。

1.精神文化上。我校积极采取立“校训”、唱“校歌”、挂“校徽”、创办、办校刊等形式,增强全校师生的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班风、学风、教风蒸蒸日上,丰富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先后获得“湖里区科研先进校”、“标准化学校”、“德育先进校”等荣誉称号。

2.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上,通过科技作品展览、室外展示墙及文化长廊,展示师生自创作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在校园环境方面做到 “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打造成具有“善”文化特色的育人学园。

3.在活动文化建设上,坚持以“善”教育为载体,通过学科渗透、班队活动、主题讲座、评比校园之星、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活跃学生的身心,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利用每月的主题活动(安全节、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等活动),开展书画、手抄报比赛、手工制作、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取得不菲的成绩,如我校的鹭帆管乐团在北京鸟巢举办的首届“中国青少年鼓管乐展演活动”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三只代表队同台竞技,一举囊括了本次比赛的金奖、最佳演奏奖、最佳创作奖、优秀组织奖等四项奖项。

4.在评价制度上,坚持“善”教育出发,进一步完善了德育评价体系的内容。在传统评价体系基础上,注重突出创造性评价内容。同时实行学校评价、班级评价、小组评价等多层面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模式,采用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 来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积善成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5.在教师文化建设上,通过创建羽毛球社团、瑜伽社团、太极拳社团等一系列活动,保障老师们的身心健康,做有幸福感的教师。同时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建成并完善教师电子备课系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学习型校园,以团体的形式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设想

在《构建”善”教育校园文化》中,课题组提出的这些方法和对策,对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民主,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校园的整体规划虽然已经完成,但很多文化设施正在建设中,显得比较零乱,从外观上还无法实现理论研究的成果。

2.一部分老师对教育校园文化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关的理念,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滞后。

3. “善”的课程文化上还是有欠缺,对学生的“善”教育评价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为了今后德育教育能在各学科中广泛渗透,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把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作为考评一个老师的重要标准,确保德育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经常化,制度化。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确保把德育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放在首位,保证学校素质教育的推广,为把学生培养成思想健康、全面发展、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努力工作。

教育无限,如何在各学科中真正艺术而全面地渗透“善”文化教育,把德智能力有机的溶为一体,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蒋南艳.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从化市石海小学为例 [D]. 长沙: 湖南大学,2014

[2]李婧.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以长沙市清水塘第三小学的“水文化”建设为例[D],2016.5

[3]白铁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思 [J]. 青海教育, 2013(1): 16-17.

[4]南艳.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从化市石海小学为例[D],2014.5.

[5]李明山.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以呼市郊区小学为例 [D]. 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 , 2009.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