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8-11-052018-12-20

作业要求 :

提交1篇课题研究报告。

题目自拟。

要求:

1.格式清晰,页面整洁,字数不少于500字。

2.图文结合,适当加入活动过程中的照片。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未防止编辑时间过长掉线,请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附件也可附在下方。

 


发布者 :教务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廖旭华    所属单位:厦门市康乐第二小学    提交时间: 2018-11-19 16:06:06    浏览数( 0 ) 【举报】

基于片段教学的小学语文校本教研模式的实践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片段教学

1.应用广泛,熟悉度高。近年来,片段教学作为一种考评形式在教师招聘、职称评审、参赛选拔等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近五年进入教师岗位的教师全部参加过“片段教学”考试,其他稍年长的教师也大多因骨干选拔与考核,教学技能竞赛等,体验过片段教学或担任过片段教学评委。片段教学对广大教师而言,再熟悉不过。

2.片段教学特点鲜明。

首先是实践性。这是片段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征。片段教学是将教学构想具体化、实践化的过程,目的在于体现其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因此从本质上说,片段教学就是一次教学实践活动,片段教学能将课堂教学实践与教育教学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其次是完整性。片段教学是如同平时授课那样实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完成教学目标,所以片段教学时也有清晰而又完整的教学步骤实施过程。

再次是虚拟性。这是虚境型片段教学所具有的一种特征。这种片段教学虽然在本质上是教学活动,但与正常的教学活动有所不同。平时教学实践的实施对象是学生,而虚境型片段教学面对的却是同事、同行或是评委。

最后是预设性。 虚境型片段教学不可能面对真正的学生,学生的发言、学生的活动、师生的交流无法进行,而片段教学的虚拟性又决定这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必须加以预设,片段教学才能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做到眼中有学生,还要做到心中有课堂,按预设进行有声有色地虚拟教学。

3.片段教学优势明显。

(1)片段教学与实际教学的关联度高。片段教学执教者通过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表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因为片段教学的实践性、完整性与预设性等特点,所以从执教者15分钟的片段教学中,听者能从中真切体会到执教者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预设的情况等多方面信息,这些与课堂教学观摩取得的效果基本一致。笔者近几年担任过市级、区级教师招聘及职称竞聘片段教学的评委,听过至少百余节片段教学,真切感受到片段教学能比较直观地呈现执教者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及教学基本功。片段教学虽是虚拟,但与实际教学的关联度高。

(2)片段教学操作方便,省时高效。因为片段教学的虚拟性,不需要组织学生,不需要多媒体设备,且一个片段教学只需十几分钟,却能呈现将近一个课时的内容,容量高、密度大。对校本教研的组织而言,简便、省时、高效。

4.资料检索情况——片段教学与校本教研联系的极少

以“片段教学”为关键词在“百度”搜索,共检索到片段教学相关论文14073篇。浏览了其中百余篇,多数是关于如何进行片段教学,优化片段教学的策略的文章。如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刘自强撰写的《略谈片段教学》从“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设计”“课堂上要充分展示自己的基本素质和教学技能”“表现‘学生回答’的几种方式”等三个方面阐述片段教学。再如《片段教学,浓缩的精华》(张依芳《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0, 第7期);《透析片段教学:以辩证的视角——以异态展示常态》(施茂枝)等,也均为阐述如何优化片段教学,未与“校本教研”或“校本研修”进行联系。

其中,仅查找到《探索教师教学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中片段教学的实施策略》(刘文胜《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一文,将片段教学与校本教研联系起来。但该文阐述的是提高生物学科教师的教学技能,而非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再翻阅手头仅有的期刊资料,2011年至今(2015年9月)的《语文建设》《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设计》《福建教育》《人民教育》等期刊,也未能找到基于片段教学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或基于片段教学的校本教研模式方面的文章。

(二)校本教研

从理论上讲,校本教研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以下几种方式是普遍常用的:专题讲座促观念更新;案例分析促教学反思;专家指导促骨干成长;学术沙龙促交流沟通。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专家指导、学术沙龙等方式都能真正落实校本教研,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真正达到“为教学”“在教学中”的目的。

但从学校实际来看,校本教研的方式还是比较单一。目前实验校语文学科的教研方式主要有“课题研究”“课例观摩”两种方式。“课题研究”所涉及的老师不多,加上各课题组开展的力度各不相同,成效甚微。“课例观摩”主要采用教师公开课、评课交流的方式进行,但存在课例主题不够集中,课例质量不高,评课高度不够等问题。校本教研有“沦落”为教师完成“一师一课”任务的载体的趋势。

(三)教师情况

从教师情况来看。以其中一所实验校语文组为例,目前在岗教师36人。整个团队呈现两个态势:一是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有10名,占三分之一,人数不少,但大多兼任行政工作或因家庭、个人身体原因,未能真正引领全组深入开展校本教研;二是年轻教师及新入职教师多(任教5年内教师有12名),她们年轻,有精力,但经验不足,能力差异。

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两个学年的随堂与教研听课观察,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包办过多,串讲串问,一问到底的情况还普遍存在。课堂景观偏向沉闷,课堂不够生态,生长力欠缺。

总体而言,这所实验校语文组教师在经历前两年的习作课题研究之后,整体积极上进,也意识到课堂教学的现状和改变课堂的重要性,有热情参与该项课题研究。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

     1.进一步验证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验证校本教研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校本教研是的基本特征“为了教学”、“在教学中”和“通过教学”。“为了教学”直指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在教学中”和“通过教学”指明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本课题研究,将通过“片段教学”这种方式,重构校本教研的内容、路径、方式等,进一步验证校本教研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实践意义

     1.提高教师“教”的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教师“教”的能力包含教材解读、确定重难点的能力,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能力,课堂组织与实施的能力等。片段教学要求执教者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从教学内容的局部入手,寻求最佳的角度切入,安排恰当的教学活动,这与平时的教学基本一致,而且更集中,更精炼,更需要讲究教学艺术,更富有挑战性。对听者而言,片段教学的启发不亚于观摩现场教学,且由于片段教学的精短使得更容易吸取精华和发现问题。如果再加以真切的研讨和中肯的评点,片段教学方式是一定可以提高教师“教”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听评课是常规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只能听到个别教师的课,虽然不乏针对性,但形式单一、容量不大。片段教学因其时间短、多样化、高密度、大容量的活动形式,且不受教学进度、教学对象的限制,能在半天的校本教研时间内,安排3~5名,甚至更多的教师进行片段教学,便于集中展示教研专题,也增加了参与面,能极大地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理念

校本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点是: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进一步讲,校本教学研究旗帜鲜明地强调三个基本理念:第一,学校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基地;第二,教师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体;第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应该是教学研究主要而直接的目的。

1.学校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校本教学研究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要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境去抽象地谈论,是容易做到的,但意义却不大。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校长往往认为培训也好、教研也好,都是上级部门的事,不少校长的责任就是开辟财源、应付检查、周旋关系;管好纪律、别出乱子,管好后勤、无后顾之忧。即使关注教研活动,也往往在管理上给与关注,“行政管理”的味道过浓,缺少“研究”的氛围。缺少有效的专业引领。教研活动数量不少,但是质量不高,特别是没有针对教学中的现实问题进行实实在在的研究;忽视自身学校特点,盲目照搬照抄,缺乏实效性;组织、培训者队伍严重不足,教学骨干利用不够;活动组织随意,往往例行公事,缺少策划、组织、总结、分析、反思等环节,教师普遍有一种“逼上梁山”的感觉,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往往带有更多的“应付”因素。

强调教学研究的基地是学校,意味着教学研究的工作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一方面,学校内部的教学研究要立足于学校自身的真实教学问题,做到“学校为本”,对这种方式要在政策措施上加以鼓励和保护。另一方面,校外教学研究机构不仅要采用自上而下的工作方式,还要更多地采用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倾听和反映学生、老师和校长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问题,学习和鼓励他们的首创精神和实践智慧。教学研究除了研究教材、教参和教法之外,还要十分重视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学校、研究课程。如果只是传达指示和分派任务,即使天天在学校,也不能说是教学研究的基地在学校了。

2.教师应该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校本教学研究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认为教学研究不能只是少数专职研究人员的专利,还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权利和责任。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从事教学工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的时候,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有真正的可能。

现在的问题是,教师缺乏研究的问题意识,不会研究,特别是不会进行实践研究。教师能够怀着虚心的态度,到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上去听课,他们也能像小学生一样经常听优秀同行的课,但他们往往期望有一个现成的答案,能获得一个一劳永逸的结果。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基本都抱着当“听众”的心理,消极被动。在这样的场合,如果让一个教师在众人面前讲讲话,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不要说提出问题开展研究了。因此,让广大教师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搞行动研究,是基层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部门和教研部门的历史性任务。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研究不同于以倡导“思想观念”和“理论流派”为己任的象牙塔式的研究,更多地应该是“问题解决”式的行动研究,是自觉和主动地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际中的教学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学实践和提高教学质量目的的研究。

3.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应该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校本教学研究,无论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其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学校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其中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这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丢掉了这个直接目的,校本教学研究的灵魂也就丢掉了。教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为研究而研究、为“装门面”而研究的现象,是与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的。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片段教学 所谓片段(片断)教学,是指截取某节课的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或知识点),让教师进行教学,时间大致限定在10~15分钟。执教者通过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表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从教学内容看,片段教学分为节选与专题两种类型。节选类是从教材中选取某些片段进行教学,教者根据节选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然后实施片段教学。专题类是从某节课中抽取一个专题(或一个知识点、能力点,或一个教学环节)教者以此为目标进行教学。本课题所指“片段教学”以“节选类”为主,以“专题类”为辅。从教学场景看,片段教学可分为实境与虚境两种类型,本课题所指“片段教学”专指虚境类型。

2.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校本教研,是教师为了改进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教室里发现了某个教学问题,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解决问题,简言之,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和“通过教学”。

3.模式 指事物的标准样式。本课题指小学语文教研的标准样式或程序、方法。

(二)课题研究总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基于片段教学的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创新校本教研新方式,切实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真实、扎实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基于片段教学的备课组活动方式——侧重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

     2.基于片段教学的教研组活动方式——侧重突出主题与省时高效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设计调查问卷,结合访谈,了解本校语文教师对片段教学的熟悉程度及校本教研现状的意见、建议,为下一步研究做基础。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片段教学和校本教研的研究成果,重点了解片段教学与校本教研的关系的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资料参考。

3.行动研究法。依托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开展课题研究,倾听和记录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表现、心得、体会等,及时调整、改进,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知识与材料的准备)

时间: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

(该课题于2015年12月份正式立项。此时正是一个学期的结束阶段。因此从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安排了课题启动的准备工作。)

1.查阅文献,反复论证,确立课题方案。

 以“片段教学”为关键词在“百度”搜索,共检索到片段教学相关论文14073篇。浏览了其中百余篇,多数是关于如何进行片段教学,优化片段教学的策略的文章。其中,仅查找到《探索教师教学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中片段教学的实施策略》(刘文胜《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一文,将片段教学与校本教研联系起来。但该文阐述的是提高生物学科教师的教学技能,而非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再翻阅手头仅有的期刊资料,也未能找到基于片段教学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或基于片段教学的校本教研模式方面的文章。最终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初步完成课题研究前的设计准备工作。

2.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形成问卷调查报告。

面向语文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了解教师参与备课组活动的基本情况。回收问卷21份。

其中,“您所在备课组备课活动的一般形式有哪些”,提到“教材解读”的有18人。

在“您认为备课组活动可以做怎样的改进”中,有教师提到:可采用网络教研(2)+活动内容多样+形式更丰富些,活动的方式应向他校学习(6)+学校活动经常占用了备课组时间+少集体活动时间,多个人学习时间+时间应更灵活,效率应更高(2)+加强目的性、针对性+公开课流程更完整,从磨课到展开到教学反思与收获。

此次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语文教师急需一种高效、灵活、创新的校本教研模式。以上,正是该课题研究着力要解决的问题。

3.确定研究思路,制定实施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确定初步的课题研究思路,撰写开题报告,通过对理论的深入认识,结合学校实际,经过多次修改,形成具体的实践研究方案。

4.组建课题研究机构,明确人员分工及阶段安排。

成立以课题第一主持人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的需要,分设四个小课题,设置四名小课题组长。课题研究依托语文教研组具体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2016年3月——2017年6月)

本阶段为课题的实践研究阶段,主要开展以下研究工作:

1.协商分工,分解课题

本课题研究的是基于片段教学的小学语文校本教研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分设四个子课题,分别为:片段教学呈现教材解读的新型备课组活动方式;基于片段教学的语文备课组活动方式(日常模式);围绕主题、基于片段教学的语文教研活动模式的研讨(专题模式);基于片段教学的语文教研活动模式(日常模式)。分别为:郑雨灰、陈雅芬、李雅贞、黄杰。小课题组长在课题主持人的指导下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2.课题开题,调整补充

开题论证。课题于2016年3月1日参加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开题论证。

课题开题。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进行了开题。专家指出:本课题选题有新意、有意义,切口小。如果能以小见大将是课题创新所在。课题成果值得期待。课题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检索工作。课题研究实施的办法具体明确。同时她们还建议课题组要思考: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现学生的内容。研究背景与概念的界定有模糊有交叉,建议对研究背景进行梳理。对国外资料的检索欠缺。如国外微格教学的了解。

结合开题论证及开题汇报中专家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课题组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修改,尤其是在目标的确定中体现了学生的内容。

3.理论学习,专家引领

鉴于课题组成员对学片段教学和校本教研缺乏学习与实践的实际情况,课题组邀请厦门市专家型教师洪延平老师进行专场讲座。讲座包含《片段教学的基本特征及考核建议》及同安教师柯芳兰及安兜小学张如卿、进修校附小教师黄杰进行现场片段展示等。洪老师结合自己阅课无数的经历,从四大方面给大家介绍如何有效地开展片段教学:一是片段教学的含义与意义;二是片段教学的类型;三是片段教学的特征;四是考核要点及建议。

其次,课题组组织教师学习阅读关于教材解读的专著,如《我这样解读教材》+关于名师经典设计的专著,如《好课是这样炼成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片段教学和校本教研的研究成果,重点了解优秀的片段教学的基本环节、策略及注意事项。

课题组老师通过听讲座、阅读、交流等方式,不断领会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自觉性,明确了方向。

4.开展课题,行动研究

课题组教师围绕课题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组织教研组、备课组通过创新性的工作,把片段教学与校本教研结合起来,积极行动,观察反思,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形成初步成果。

片段教学呈现教材解读的备课组活动研讨

2016年5月19日,课题组向附小片区各校首次展示了“片段教学+备课组活动”这一新型备课组活动方式,重点呈现如何以片段教学的方式,更好地呈现不同教师对教材的不同解读,又有利于提高备课效益。

本次备课以《奖杯》一课为文本载体。备课组设定为6名任课教师,3人承担片段教学(展示对文本的解读),2人进行点评,1人承担课堂教学。

先是课题组三名教师分别对《奖杯》一课进行片段教学的展示。廖旭华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来感受人物形象,并在侧面描写教学中做足做细,正面描写略教,一详一略富有层次感。杨希老师的片段教学重点关注文本的对话,抓住文本中印象深刻的对话,让学生走入角色,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王冬雪老师则巧用生活实例,让学生进行口头说话。接着,陈雅芬和黄惜娟老师分别对三位教师的片段教学进行点评。郑雨灰老师则在自己的思考上,分别汲取几位老师的智慧,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后,进行了《奖杯》一课的课堂教学展示。

在完整呈现了“基于片段教学的备课组活动”之后,课题主持人进行《片段教学呈现教材解读的备课组活动》专题讲座,结合具体实例对“片段教学+备课组活动”这一新型教研方式进行了详解的阐述,从“为何选择这一方式、如何将二者有效结合、这种方式有何益处”三个方面入手,讲座引起在场教师的共鸣与思考。    

区进修校语文教研员杨秋华老师结合自己多年教研员的经历,对“片段教学+备课组活动” 这一独具特色的研讨活动方式加以充分肯定。她认为该课题探讨的基于片段教学的备课组活动方式“形式创新、参与度高、成效显著、很具可学性”,同时也鼓励课题组老师在这个“扎根实际,立足困难”的项目中潜心研究,不断实践,共同探讨一条扎实、高效的研讨之路。

此次课题研讨活动,课题组初步梳理了“3+1+2”的备课模式,即3人片段教学,1人承担课例,2人点评,同时也探讨了从教材解读的角度进行有效集体备课的方式。

‚“片段教学+课例观摩”的新型教研模式研讨

2016年9月29日,课题组以语文组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一场“片段教学+课例观摩”的新型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以三年级课文《风筝》为载体,以三年级备课组为展示单位,共6位老师参加。在2节课的时间里,先展示3名教师的片段教学,1节课例和点评。

 

 

 

 

 

 

本次课题活动目的在于听取全组语文教师对“片段教学+课例观摩”的教研方式的意见与建议。在随后进行的“基于片段教学的新型教研模式大家谈”环节,各备课组代表“抢”话筒发言,畅谈了此种新型教研模式在新形势下,费时少、效率高的新探索。本次活动之后,课题组认真梳理了“基于片段教学的教研模式”与传统教研方式的比照。大致如下:


        时间

  参与人数

 参与效果

日常教研

一学期8次教研活动,一次2课时,共16课时。(加日常教研听课15课时)合计:31课时。

6

参与度低,实效性差。

基于片段教学的教研

一学期4次教研,一次2课时,共8课时。

24

参与面更广,实效性更好。

结论:

花更少时间,更多人参与,取得更优效果。

首先,从投入时间方面进行对照。

我校语文教研组规定每两周进行一次校级教研活动,扣除期中、期末,每学期大概进行8次教研活动,一次两课时,一学期共16课时。

除此以外,按照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必须一节组内公开课,其余老师必须分学段听课。以高段老师为例,还得用15个课时听课。合计:31课时。

采用基于片段的教研方式,每个月进行一次大组教研活动,每学期进行4次教研活动,合计8课时。相比旧模式,少了23个课时。

其次,从参与人数进行比照。

旧模式每次1位老师执教课例,每学期共6位老师。(其余2次教研为非课例教研),参与人数为6人。

采用基于片段教学的教研方式,每次3位老师片段教学,2人主评,1人承担课例,共6人,4次教研共24人。

再者,从效果来看。

现有模式,沿用听课、评课的方式,评课也是不痛不痒的方式,大多数教师只是人在场而已,教研实效性大打折扣。

采用基于片段教学的方式,13分钟就有一个新的教学设计呈现,且不同的老师上台进行片段教学,风格不同、教学设计各异、教学策略不尽相同,很能吸引听课教师,相对而言,实效性较高。

ƒ围绕主题、基于片段教学的语文教研活动模式的研讨

2016年11月24日,课题组以六年级备课组为主体,以《少年闰土》一课为载体,进行了“围绕主题,基于片段教学的语文教研活动模式”的研讨。

本次教研主题为:如何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式的阅读教学。

“读写结合”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教研的热点话题,如何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怎么的方式更有效?本次尝试了围绕主题又基于片段教学的语文教研活动。

活动流程照样是2个课时的教研时间内,备课组6位教师集体展示。李雅贞、黄惜娟、黄杰进行片段教学,通过预设的方式展示对《少年闰土》一课读写点的寻找和教学策略的确定与实施,刘萍、叶秀梅以“读写结合”为主题,结合片段教学谈开去,陈雅芬执教课例,从基于学生写作水平和策略优化的角度设计教学。

像这样围绕语文教研专题,采用片段教学+现场案例+主题点评的方式,一场教研共6位老师直观呈现了自己的思考和教学,于本身而言,是一次学习和深入思考与实践,于观课者而言,是一次多角度的启发。

正因为采用了片段教学的方式,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了较多老师的智慧,较好地提高了教研的效益。

本次研讨活动主要在于探讨围绕主题,基于片段教学的教研方式,保证了课题研讨既有形式上的高效,更有内容上的延展。

5.中期汇报,听取意见

 2016年12月2日,在课题研究进行了将近一个学年后,课题进行了中期汇报。由课题主持人进行中期汇报,重点汇报了研究工作主要进展,课题研究存在问题及下一步计划。湖里区规划办邀请评委听取了该课题的中期汇报,提出了总体意见。评委一致认为该课题价值高,课题项目切入点小,很有创意。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成效初显。课题研究的模式形成雏形,可期待课题成果对全区做推广。同时也建议做好研究内容的整合。毎个模式下面还应有细分,有更丰富的内涵,使得课题研究成果有比较厚重的感觉。
  
第三阶段(2017年7月——2017年10月)

本阶段为反思—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如下:

1.整理资料,反思研究过程并总结提升。

进一步指导课题组教师整理相关材料,小课题组长梳理相关小课题成果。课题主持人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及成果公告等。

2.展示研究成果。

包括课题研究总报告、课题研究论文和作文教学案例及学生习作集等过程性资料等,请专家组进行结题鉴定。

五、基于片段教学的小学语文校本教研模式的实施方案

将“片段教学”这种新形式引入语文校本教研,发挥片段教学与课堂教学关联度高、便于组织、省时高效的优点。经过一年多来的研究,总结出以下两种易操作模式:

1.“3+1+2”校本教研模式

每场语文组教研,由1个备课组承办,备课组共6名语文教师。全套教研流程为:3名教师展示片段教学,1名教师呈现现场课例,2名教师进行现场点评,简称“3+1+2”校本教研模式。

如附小二年级备课组以《三个儿子》一课为载体承办教研组活动,教研主题为“语用与生活”。教研时间为2课时。第一环节,3名青年教师展示片段教学,在片段教学中完整呈现各自将文本中的语用点运用于生活,各有各的思考和精彩。第二环节,1名教师展示《三个儿子》现场课例。现场课例汲取3名片段教学教师的解读思路,同时结合学段特点和班级学情,做适度调整和改进,形成教学设计方案,通过现场教与学的方式真实呈现。如果说,片段教学更多是预设,而现场教学则更多是生成,两相冲击与比照,带给观课者更多思考。最后是2名教师分别以如何解读文本,结合3个片段教学和1个现场课例进行专题点评。一场教研活动,6名教师上台展示,其他参与教研的老师在6名教师的片段教学或现场课例、专题点评中对“语用与生活”有了真切的认识和思考。

2.“1+2+1+2”校本教研模式

    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在“3+1+2”校本模式基础上进行改进,衍生了““1+2+1+2”校本教研模式。此模式同样由1个备课组承办。全套教研流程为:1名教师进行文本解读与作业设计说明,2名教师进行片段教学展示,1名教师进行现场课例呈现,2名教师进行专题点评。

如四年级备课组以《去年的树》一课为载体,开展“抓住文体特征,走进童话世界”主题教研。第1名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围绕文体特征,重点解读《去年的树》一课新美南吉通过所要传递的树与鸟之间的友谊及进行相关的作业设计。2名教师进行片段展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示教学流程,一位教师从文本入手(人物对话描写)进行教学设计;另一位教师则从拓展童话中包含有“友谊”的群文阅读入手进行教学设计。执教现场课例的老师在结合学段特点与班情实际前提下,以拓展新美南吉的群文阅读入手进行教学。负责点评的2名老师则分别从童话文体的认识及如何进行教学及结合本课题将原有备课方式与新型模式进行对比做专题专项点评。此模式下的语文校本教研,在两个课时的教研时间内,包含文本解读、作业设计、教学设计、课例呈现与专题点评,较为完整地呈现语文教研的一般形式,做到形式多样、内涵丰富。

 

 

 

 

                  

 

 

                             

 

、研究结果与效果分析

1.教研主题更集中

基于片段教学的语文校本教研模式改革,最明显成效是教研主题更集中。以往的语文教研,虽然也围绕区、校教研主题展开,但因为以公开课的形式进行,一次教研只能提供1个课例,听课教师的点评也较分散,很难做到主题聚焦。目前采用“3+1+2”或“1+2+1+2”的基于片段教学的校本教研模式,同一主题下,一次教研集中呈现3~4个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设计从不同角度体现教研主题,加上有文本解读和集中点评,教研主题更集中,研讨更深入。例如“读写结合有效性”的专题教研,听课教师通过听文本解读、看片段教学、观课堂教学、记主题点评等,对寻找读写结合点应联系课标、学段、学情等都有了最直观的体悟,对设计读写结合式的课堂教学环节也有清晰的感知。如某一实验校一学年的语文教研,分别围绕“神话教学”“儿童诗教学”“习作评改课”“小说教学”等主题开展教研,在语文教学的各个层面均有所突破,语文教师纷纷表示:“一研一得、受益良多”。

2.教师参与度更高

教师参与度更高主要体现在教师参与面广、积极性高等两个方面。以往的语文教研,一次教研1名教师执教公开课,若干名教师评课,真正深度参与的是执教公开课的老师1人。采用基于片段教学的校本教研模式,每场教研活动深度参与的教师共6人,无论是文本解读还是片段教学展示,都需要事先做充分准备,负责专题点评的老师也需事先观摩组内教师的片段教学和现场课例的教学设计。就参与教研的老师而言,因为教研的形式有变化(包含文本解读、片段教学、现场课例),15分钟左右就有一个新的教学设计呈现,不同的老师进行片段教学,风格各异、教学设计不同,整场教研充满新鲜感。每场教研于观课者而言,是一次多角度的启发。基于片段教学的语文校本教研,通过形式上的多样和内容上的延展,保证了教师的高参与度。

3.教研时间更有保障

采用基于片段教学的语文校本教研模式,在现有市、区、片区教研活动、比赛仍然较多的情况下,有效地保障了语文学科的校本教研时间。下面是一份新旧教研模式的时间比照表:

 

 


 参加教研时间

            具体说明

基于听课评课传统教研模式

42课时

一学期每位教师参加6次集体教研活动,一次2课时,共12课时,加上日常教师公开课的听课时间30课时,合计42课时。

基于片段教学的新型教研模式

12课时

一学期每位教师参加6次集体教研活动,一次2课时,共12课时。

(备注:以语文组36位教师计算)

从表中可以看出,采用传统听课评课的教研方式,每位教师每学期需用42课时参与听课评课。采用基于片段教学的新型教研模式,每位教师每学期只需用6个周次,12课时参与校本教研。其余周次,教研组可安排专家讲座、主题论坛或学科基本功训练等。

4.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更全面

教师“教”的能力包含教材解读、确定重难点、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及课堂组织与实施的能力等。传统的听课评课教研,呈现的只是课堂教学,青年教师难以从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学习。这一学年采用基于片段教学的语文校本教研模式,一方面片段教学要求执教者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寻求最佳的角度切入,安排恰当的教学活动,这与平时的教学基本一致,而且更集中,更精炼,更富有挑战性,这对承担任务的青年教师而言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在单位教研时间内呈现文本解读、片段教学、课堂教学和主题点评等方式,青年教师在亲身体验及教研观摩中,得到多方面的学习和提高。

  七、关于本课题的讨论与思考

  (一)难点与困惑

1.理论储备不足。对校本教研的理论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对当下教改理念的了解与内化,对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等的理论学习都需进一步增强。

2.资料借鉴少。对片段教学与校本教研之间的联系的可借鉴资料少。

3.校本教研新模式的构建与现有校本教研方式的冲突与调整。这需要课题组的智慧。

4.效果难量化。课题研究未进行对比试验,也因为科研力量的薄弱和信息化程度不高,在数据搜集与分析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研究效果如何量化一直是困扰课题组的难题。

(二)反思与不足

1.资料收集少。

对如何优化片段教学,在文字资料方面的收集较多,在视频资料方面的收集极度缺乏,也就不能短时间内提高课题组老师进行片段教学的能力。

2.课题组教师片段教学能力水平不同。

课题组教师对片段教学的把握程度不同,水平不一。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片段教学的一些套路操练还不够熟练,二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如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的预设等)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研究成果不够完善。

在案例整理、素材整理等方面都不够完善。课题研究成果仅在区级汇编和区级呈现展示,还未有论文在CN刊物发表。

   八、结论

 经过近2年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组基本完成了设定的研究内容,达成了研究目标。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片段及课例素材,梳理了较为稳定的校本教研模式,有效地指导了学校的教研活动。本研究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教师普遍体验到科研的幸福感。改变了校本教研单一、低效、耗时的现状,且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发展。经全面考量近2年的实践过程和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基于片段教学的小学语文校本教研模式的实践研究达到了原设定的研究目标,课题研究是成功的。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