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8-11-052018-12-20

作业要求 :

提交1篇课题研究报告。

题目自拟。

要求:

1.格式清晰,页面整洁,字数不少于500字。

2.图文结合,适当加入活动过程中的照片。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未防止编辑时间过长掉线,请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附件也可附在下方。

 


发布者 :教务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吴琳娜    所属单位:厦门市禾山中学    提交时间: 2018-12-18 17:21:45    浏览数( 0 ) 【举报】

语文读写结合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吴琳娜

 

课题组成员:薛小增、李玉梅、邱国华、曾香阜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广东省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用了近30年的时间进行了“读写结合”研究,形成了独有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新体系和“读写结合教学法”,但他的读写结合仅仅局限在了小学阶段。全国各地进行的研究也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学同步写作指导》试图与教学相结合,力求同步推进,做得较好。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让学生作文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那如何开辟一条省时、快捷、易行的训练渠道,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呢?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的论述从理论上给我们指导;广东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新体系”和“读写结合教学法”从实践上给了我们借鉴。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

“读写结合”是中学语文教材最重要的编写思想之一。从教材编排角度看,编者是把读与写当做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的,显现出一种角度丰富、细水长流、实时训练的特点。因此“读写结合”的教法是符合新教材编写意图的。加强对读写结合实践研究,有利于充分挖掘教材潜力,有利于语文综合素养尤其是写作素养的提高。

读写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核心问题,但现实问题是,大多数教师将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载体,占据半壁江山的写作教学往往只是阅读教学延伸出来的一条可有可无的尾巴,读写教育严重割裂,造成读写教育的低效,学生综合素养的低下。

对语文教育而言,读写教育严重缺失的现状急需改变。“语文度读写结合实践研究” 是基于现实存在的中学生读写教育严重缺失的现状而提出的对策研究与实践研究,属于读写教育研究范畴, 属于阅读学、写作学的一部分。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对本校读写教育有所助益。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本地学生大部分是城市化过程中“被居民”的农民子弟;而外地生的父母大多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大部分学生未能获得良好的阅读空间、缺乏足够的阅读时间,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起作文更是因缺素材、缺方法导致失去写作兴趣、信心。教师虽煞费苦心指导作文,但收效甚微。因此,通过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

 

二、课题提出的情境

1.古今学者和教育家,都明确了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并肯定和重视了读写的关系。

众多的理论成果都表明: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割裂的两个环节,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对阅读的升华。读写结合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推进语文教育素质化的有效手段。但在一线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于看重“阅读”与“写作”的课型区分,使得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呈现出脱离的局面;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时,不会从阅读中积累素材和学习写作方法,也使得阅读与写作呈现脱离的局面。

2.目前语文教育较重视阅读教学,忽视作文教学,而且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

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读写分家、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这对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发展都很不利,尤其是对写作能力的发展影响更大。将阅读与写作二者割裂开,阅读教学中写作技巧、行文思路很难转化为自身的写作技巧,不能学以致用。尤其是课内阅读大多注重对文章思想内容理解和解析,对于写作特点的分析少之又少,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无从学起,更谈不上模仿、创新。

3.作文训练方式单一,达不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生活感悟力的目标。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虽然也能够按照一定的序列进行训练,但是训练的次数少、作文方式单一。而且评改方式陈旧,不能让学生在评改后,根据评语去修改自己的作文,达不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4.教师的阅读常感受代替了学生的阅读感受。

或迫于课时的压力,教师常以教师的阅读感受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甚至将其预置成“教学目标”强行灌输给学生,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一次次被同化,失去了思考、感悟的时间,最后不去思考,缺乏感悟。

5.学生找不到写作的源泉。

很多学生写作文,都为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而困惑,为缺少素材而烦恼,为谋篇布局而焦虑,为内容虚空而纳闷,个中原因可能有缺乏写作素材,缺乏生活的感悟、缺乏写作方法的指导等等,而这些都是可以在阅读体验中获得,特别是在教师的适当点拨后,深入地自主阅读中获得。

 

三、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读写结合”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读写的内容既可以是以课文为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或形式出发,设计与之有血肉联系的“读写”的内容,从而达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教学目的;也可以是从课外的阅读提炼出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充分挖掘身边、社区、网络等资源,创造性地实施和开展读写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中思考和表达生活,让学生在读写教育中提高人生的修养和品位。

“实践研究”,意即相对于理论的研究,本课题倾向于在教学实践探索中摸索确实可行的实践案例,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读写能力,并最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1.理论依据

人文性原则、学习迁移原则、读写对应原则、开“源”导“流”原则、发展性原则。

2.实践意义

“少教多学”背景下的读写结合,即教师考虑教材与学生的因素,让学生主动与文章作者形成对话、交流的关系,以引起共鸣,产生感悟,从而达到阅读活动真正的目的,通过学习的迁移和拓展,让学生将对文本的揣摩、体会,有效地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在体会读的同时酝酿写,在写的同时加深读的体会。让读、写并行推进,双效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运用到教学当中,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种高效学习方法,也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教育精华。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

一是实现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打通与衔接;

二是扩大读写结合的内涵和外延,在理论上首先提出了“读写一体”才能形成语文综合能力,从整体上,全面、正确地把握了读写之间的内化过程,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三是把研究的落脚点放在指导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感悟内化后进行表达,形成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能力提高的终极体现。 

 

五、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研究探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并进一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依托“少教多学”背景,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改变目前阅读和作文自成体系的现象,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更多的阅读空间和权力,解决“读什么,不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读;写什么,不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具体达成以下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开展丰富有效的阅读活动。

2.探索有关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教学策略。

1)通过研究,形成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反复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2)通过研究,构建阅读与习作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

3)研究语文教学的规律,构建读写结合的语文训练体系。

4)面向全体学生,由学生怕读怕写转变为多读多写、能读会写、读写结合,从而要读要写,以至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

3.丰厚语文积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通过研究和实践,引领本组的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转变教学方式。促使教师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而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取的新的突破。

 

六、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理论研究

对“读写结合”内涵和外延的研究,包括“读写结合”的形成、功能、特征等。

2.实践研究

指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学习语言文字、方法技能,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即研究运用“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⑴实施策略研究。找准读与写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开展相应的练笔活动。构建“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教学模式。

(2)在教研活动中加强“读写结合”研究。读什么,读多少,怎么读,教师如何引导,如何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挖掘出阅读感受、探寻到写作技巧和写作源泉等方面进行研究。

3、研究重点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阅读文本与学生写作方法研究;借鉴阅读教材指导写作的研究;阅读文本与写作素材关系的研究。

七、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

1.课本研究。通过对人教版课本的深入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2.操作研究法。教师探寻一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阅读空间、阅读权力的指导方法,通过师生读写结合教学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具体体会从阅读文本中学习写作的妙处与乐趣。

3.经验总结法。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适合教学实际的、有效的教学理论和实施策略。

4.调查法。可以在研究的前、中、后期对课题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研究分析及数据统计,以做出客观、科学的判断。

5.经验总结法。定期对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资料的汇总,交流研究心得,以论文、回报、互动等多种方法总结经验,逐步形成后期成果。

 

八、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难点

(一)、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本课题旨在“少教多学”背景下,针对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认知系统进行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双线并行的教学实践研究,借鉴国外作文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吸收了国内已有的教学经验和精辟论述,但又不拘泥于已有经验和现有模式,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适度引导下,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并让拓展走向有效,力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和习作兴趣,拓宽思维空间,打破思维定势,让学生从思维的另一个角度看到一个新的天地,获得一个新的论证,追求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

1.自主性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者和认识者,在“少教多学”的背景下,始终以学生的实践和认识为归宿的。以读促写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运用已知的知识去自主探究未知,最终获得问题解决的过程。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等,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要竭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这也是以读促写区别于其他各种教学模式的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

2.探究性

学生开展以读促写研究,学生亲历探究的整个过程,充满了发现知识的快乐和完成任务的喜悦,从而实现“我探究我快乐,我快乐我探究”的教学境界,因而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

3.开放性

这是由学生心理发展和以读促写研究的特点决定的。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以读促写都具有开发放性,教材在学习过程中是个引子和例子。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生观、发展观、创造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时空、师生关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努力实现开放原则,为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足够的有利条件。

4.差异性

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的差别,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品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应该承认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唯一性、独特性,每个人都存在着多种发展的潜在的可能性。要把“差异”作为一种个体内在的财富来精心呵护和培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用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寻求最佳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训练。我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不同的收获,获得不同的发展。否则,往往会削弱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致。

5.合作性

今后的社会既有竞争更需合作,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缺少充分的机会和条件,研究性读写提供了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得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

 

(二)、课题研究的难点

1.如何设计有效的导学模式让学生有效地读、自主地读、快乐地读。

2.如何引导学生找到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点和拓展点。

3.如何有效地进行反馈和提升点拨,让学生的读写兴趣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思路逐渐拓宽。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课题指导者、参与人邱国华,福建省学科带头人、校教研室主任,多次承担全国或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多项成果获奖;发表教学论文和研究性文章多篇。吴琳娜,语文教师,年轻,带过两届高三毕业班工作,在语文阅读教学上颇有研究,积极进行高效课题教学的探索,多次参加区、校创新练兵竞赛活动,取得突出成绩。林建生老师,原校教务处主任,虽几近退休,仍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教学经验丰富,有独特的教学见解。 

2.子课题的组织机构

此项研究纳入学校教科研常规工作计划。总课题负责人为教研室主任邱国华同志,教研组长李玉梅负责协调相关研究工作。其余课题组成员为任课的语文教师。课题组全体成员拟从学校教研环境建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不同视角切入开展研究,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最后由主持人统筹。学校教科室负责课题研究的常规管理。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学校坚持“科研立校、科研强师、科研兴教、科研增效”的理念,学校教科研气氛浓厚,每年有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每年有多项区级以上课题结题。此次学校领导重视,能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对课题研究给予充分保障。

 

十、课题组主要成员及其分工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工作单位

课题内承担任务

邱国华

1966.5

高级教师

禾山中学

对阅读材料进行遴选和重新整合,设计导学方案

李玉梅

1972.12

高级教师

禾山中学

筛选、汇总学生作品

曾香阜

1963.11.

高级教师

禾山中学

对阅读材料进行遴选和重新整合,设计导学方案

薛小增

1980

二级教师

禾山中学

进行课型研究、提出问题

 

十一、课题研究的原则

1.教学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客观素质和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能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2.个性发展性原则。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纪律体系,寻找班级教学和因材施教的契合点,在不损害集体利益的前提下,给学生个体以更多的关照。要充分理解并尊重学生个体在认知、情感乃至行为上的独特表现,重视对学生爱好、特长的开发培养。给学生更宽广的心灵空间和更自由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人格自由发展的场所。

3.学习自主性原则。在课堂上,教师应致力于创设问题情景,将静态的知识传授转化为动态的问题探究。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探索,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或者说问题情结,最终让他们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4.教学平等性原则。按照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1890~1947) “场论”,人就是一个场,这个场包括个人和他的心理环境的生活空间;个人的行为是由当前这个场决定的,或者说是随其生活空间而变化的。而在课堂上,构成学生学习行为的心理环境或生活空间的主要应是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因此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安全、惬意的心理环境是促进良好学习行为的关键。

5.能力迁移性原则。根据贾德的概括化理论,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种情境到另一种情境的迁移。学会将已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6.教育期待性原则。有目的地、明确地向学生提出适当的、具体的要求,并且经常检查、给予鼓励,对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十分有效的。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可影响学生的发展,周围师生的强烈期待往往会使一个人实际上成为所期望的那样。

7.教学感悟性原则。“课本无非是例子”,教学重在感悟,常言举一反三,通过教师的析、导,学生的感悟,让学生学到某种知识、培养某种能力。

8.课堂有效性原则。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恰当、教学内容合理、教学效果良好,利于学生发展。

 

十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展开研究: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9——201710

 

1、课题研究组分工:

组长——吴琳娜(语文读写结合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成员——薛小增语文读写结合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李玉梅语文读写结合在教学中的实施

 

邱国华语文读写结合在教学中的实施

曾香阜(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效率评价研究

 

2、研究方案的提出与设计:

20139月中旬,由禾山中学教研室提出主课题研究的实验构想,并由我校高二语文备课组四位老师承担该子课题的研究。

201310——11月,我们课题组老师多次聚在一起商讨,就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心理等学情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评估,并对研究实验方案、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如何开展此项课题实验提出了具体实施的要求,确定了实验方案、实验项目的设计以及实验操作过程。并着手草拟实验方案。

课题组参研人员还围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理论支撑、原则方法、研究过程以及预期成果等,进一步研讨课题研究的方案,并着手开展研究。       

3、课题研究的相关学习

课题组负责人根据课题研究目标,利用备课组活动时间,互相听课学习,并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指导方面集中评课、研讨,总结他人经验,提高自我教学水平。

同时,充分利用图书室、互联网、自订(购)的报刊杂志(书籍)学习,不断开阔知识视野,提升了理论水平,走近教育科研,提高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并树立用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的先进理念。一年来,课题组成员学习并阅读了《理解与建构——语文阅读活动论》、《阅读与写作:分进还是合击?》、《以写促读,强化主体能动参与》、《中学语文“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实践研究》、《从“阅读本位”到“表现本位”》、 《“民国课本热”背景下关于《国文百八课》读写结合的思考》、《语文教学情趣论》等专著和文章;做好相关的读书笔记;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中交流学习心得。让课题研究有理论作依据,用新课程理念来武装头脑。

 

(二)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7.11——2018.5

1、积极参加听课、培训活动。    2013126日,吴琳娜老师依托《先秦诸子散文》开设公开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融入读写结合的理念,全组老师观课后评课、探讨;20144月,李玉梅老师参加福建省第三届“高中议论文教学”高级研修班聆听了省内外等多位专家的讲座和特级教师的授课;20148月,备课组全体老师参加厦门市高三语文学科培训,着重就议论文写作进行培训。通过参加教材培训和聆听专家的讲座,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走进新课程,走进教育科研,并对教育科研有了更为崭新的认识。

2、有条不紊地开展课题研究实践。

各课题成员制定该子课题或相关研究实施方案计划,拟定自己研究成果的设想。并按研究方案或实施计划进行有目标有步骤的研究。

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讨论并分工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在部分班级探索使用“以学论教,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研究恰当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习效果,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成果;将这一阶段的实验成果分析讨论,可取的地方继续实施,不足的地方讨论修改,使此种教学模式日趋完善。形成本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和特色。

第一步,充分探讨,确定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准。

为了本课题研究顺利展开,课题组首先要明确:找准“读写结合”的结合点?实现“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一堂实现“读写结合”的语文课应该体现哪些语文价值?

步骤:

①由课题组组长牵头,组织课题组老师首先搜集资料,重新认识读与写的互动关系;初步找准“读写结合”的结合点。

②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具有实际指导作用的讨论;集思广益,归纳整理,明确实现“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③结合案例,对观点进行分析。

④形成定性分析,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一系列案例,形成预设性读写、续写性读写、改变性读写、反向读写,体验性读写、探究性读写、生成性读写等一系列读写模式。

 

第二步,以生为本,构建多元的具个性的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立足主导地位,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为核心思路,发展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两个主要课程目标,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情状,依据课标新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在语文教材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阅读有目的、写作有起点,利于学生在与经典的对话中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第三步,立足课程,培养学生运用有效方法,发挥写作对阅读的激活作用,阅读对写作的哺育作用。

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互为哺育、互为因果的,中学语文教学尤其不应忽视写作对阅读的激活作用、阅读使写作有的放矢的功能。依托学生学情,研究语文教材教学中的读与写的结合方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具体有仿写课文中富有情采的语段、借鉴课文的写作思路、师法课文的写作境界、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精神对话等方式。

经过探索、总结、提炼,备课组总结出“积累与运用素材四字经”,即“说、背、理、创”。

说——交流分享,从见闻的人事中积累新鲜材料。

背——体味涵泳,从文学名篇中积累文化材料。

理——梳理仿写,从经典论文中积累思维材料。

创——创造运用,巧化材料成就佳作。

“说”是口头讲述素材。利用每节课前2-4分钟,由一名学生上台简括地叙说一个新近见闻到的来自生活或书本中的故事,并对故事作一两句分析,引发同学思考;其他同学可以对该学生的评析加以补充、质疑,形成思维碰撞,材料共享,实现素材效度的最大化。

“背”是背诵经典文学素材。通过背诵经典文学篇章,从间接经验中获取绝好的思想文化素材。

“理”,即分析梳理经典论文的写作思路,汲取其中的逻辑思维养分,获取作文思维素材。

“创”即从“巧”入手,依托奇思妙想,创造性地运用素材成就佳作。

说、背、理、创”四字法的运用,打通课内和课外的界限,嫁接自我和他人的智慧,构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既是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培养学生形成有效积累作文素材的能力和习惯,又以“人”为基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质疑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未来的写作中达到“心中有积累,脑中有思想,提笔有激情,下笔如有神”的理想境界,书写出优秀的作文,书写出生命的美丽篇章。

 

 

第四步,更新理念,在“少教多学”思想指导下,探究“读写结合”模式

①少教多学,自主挖掘觅素材

宋代文豪苏轼指出写作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写作需要长期捕捉记录素材。但繁重的课业负担,学生没有太多的课余时间阅读积累,写作要么成为“无米之炊”,要么大众化的素材层出。其实教材选入的古诗文,一篇篇都是写作现成的“粮食”。

    如《项羽之死》,可引导学生自主挖掘项羽多侧面的性格:感天怨时的自负自叹,东城快战时的勇猛刚强,乌江拒渡的知耻重义,赠马赐头的豪侠义气,可引导学生运用到诸如“做人要有尊严”,“得民心”,“不可被自己打败”等话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可利用讨论课,引导学生讨论从邹忌与齐王两方面挖掘素材,例如,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可运用到“劝谏要讲究艺术”、“敢于劝谏,还要善于劝谏”等话题;亦可引导学生挖掘出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品质,应用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例证中;还可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用于“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论据。

②少教多学,自主梳理寻章法

构思是写作的灵魂,但绝大部分学生在作文构思上存在着平淡落俗的毛病。教材中入选的古诗文,在构思上往往合理而精巧的。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文章结构,体悟作者文思的匠心之处,通过“依葫芦画瓢”,逐步训练写出较高质量的文章。

《六国论》是在行文结构方面带有范式性的作品,体现议论文论证严谨的特点。因为头绪清楚,变化较少,可让学生在预习环节,提要钩玄,逐段逐层梳理,明确文章脉络,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其写法对学习规范议论文的作用。

《伶官传序》背景复杂,全文却散而不乱,气脉贯通,结构严谨,正是学生学习写议论文的典范,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有效运用在写作中,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此篇文章材料繁复,却结构严谨的原因,自主梳理,寻得章法。

《师说》课后练习题有:“课文第二段是用对比手法来写。说一说这样对比有怎样的论证作用。”这题意在让学生了解对比论证的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鉴赏的方式,细细琢磨经典文章的妙处,逐一将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所涉及的议论文写作方法进行合理的归纳、提取,从而实现议论文写作知识与写作能力的迁移。

③少教多学,自主探究悟观点

高考作文命题逐渐减少对考生的限制,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这将给作文教学带来清新的气息。然而许多学生写作缺乏深刻的思考和有个性的表达。基于这一问题,教师可引导通过合作探究活动的形式,选择学生感兴趣同时又对他们的发展有价值的问题设计写作题目;或是以写读后感的形式,谈阅读体会。通过写作练习,不仅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帮助学生集大家之所长,集大家之深刻处,提升品位。

1.对话文本,合作探究

如指导学生阅读《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后,可以“我看刘邦和项羽”为题展开探究,对比两位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命运和结局,完成小论文写作;《过秦论》、《阿房宫赋》、《赤壁赋》、《短歌行》等文章,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在写作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对话文本,书写感悟

阅读《六国论》、《劝学》、《师说》、《定风波》,可以布置学生读书心得和评论,提升延伸对文章观点的体悟,同时命制“不要被自己打败”、“成才”、“高贵的灵魂”等话题,通过题目把课内课外打通。

④少教多学,自主赏析仿语言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出自专家、名师精挑细选之作,它们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习作的范本。

     如《琵琶行》、《李凭箜篌引》运用了高超的描声技法,将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写得真切感人,不仅能触动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切实进入“物我为一”的境界。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运用习得的技巧,现场练笔,将聆听音乐的感受,描写下来。

《菩萨蛮(其二)》(韦庄)、《望海潮》、《雨霖铃》、《归园田居》等诗词语言或优美,或简洁明快,或清新,或抒情性强,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幅清晰鲜明的画面,可让学生用现代语言改写成文质兼美的小文章,既能对诗歌的意象、意境有深刻的感悟,又能借鉴名家的取景技巧、表现手法,锤炼语言。《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提炼出小话题:美在动静结合,美在选词炼句,美在侧面烘托,美在视点变化……教师可布置诸如“校园清晨”、“踏青一瞥”等场景,让学生挑选一种或几种“美”的表现技巧运用于写作中。

古诗文教学的读写结合直接触及语文素养的两大重点,日积月累长期训练,必有成效。

但值得注意的是,读写结合应立足于文本,立足于学生的探究活动,立足于学生的阅读感悟,在读上下功夫,做到善读,善读才能善写,在探究活动上做文章,善于探究才能有个性化感悟,有活动才能调动积极性;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还应该与高考古诗阅读鉴赏题中的考查热点及一致,并有效进行作文指导,这样就能相得益彰,发挥整体效益。

 

3、进一步实施课题的研究。

①进一步深入学习有关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文章和著作,提升个人的理论修养。

②各课题研究成员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③进一步精心备课上课,组织课题组成员不定期地听课,交流,探讨,总结,以有效实践推进课题的有效研究。

④将研究中得到的认识成果和实践成果汇成论文,或交流或参赛或发表。

 

4、讨论课题研究得失,调整优化课题研究方案,撰写中期小结。

认真总结前半期课题研究的得失,并围绕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理论支撑、原则方法、研究过程以及预期成果等,展开了讨论,反复论证修改,优化课题研究策略,撰写课题研究中期小结。

 

(三)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8.5——2018.7

1、汇总课题研究成果:收集整理相关的研究材料、相关数据或统计测试、学生获得成果,课堂教学教案及点评。

2、各研究成员总结个人研究心得,撰写研究性论文。课题组长撰写结题报告。

 

十三、“语文读写结合实践”课题研究实践案例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执教者:邱国华)

《装在套子里的人》(执教者:李玉梅)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执教者:吴琳娜)

 

十四、课题研究完成体会与反思:

邱国华:

学生有几怕,一怕写作文,二怕学文言文,三怕学古诗词。录取到我们学校的学生不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学习兴趣,都已经不是重点中学的老师可以想象的。我曾开玩笑地说:在重点中学教书,备一节课不够教,可是在我们学校,备一节课可以上三节,基本上就是上一周了。文言文怎么教,文言文怎么学?古人只教了两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可是,在今天,为什么文言文教学就不能这样呢?古人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法难道就失传了?

当然,这其中有许多原因,其一,今天的学校教育,学科比古代、近代更为齐全,班级化的课堂教学计划,分配到语文教学的时间已经少得可怜,在高一、二,一星期4节语文课,在高三,一星期5节语文课,课时不允许“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其二,教材编写已经不同古代,近代,甚至现代,就以人教版语文必修1-5为例,共有现代文35篇,文言文19篇,诗歌27篇(其中古诗23篇,新诗4篇),文言文篇目已经很少,没有一定量的积累,难有质的飞跃;再者,从选拔考试看,如高考语文150分,文言文考查大概21分,如果加上默写6分(其中包括古诗词),权且都是出自文言文,也只是27分,除这些和作文70分外,其余的53分可以说都与现代文有关,这种导向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选择,“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也就少有人问津。但最根本的问题是语文教材问题。

王荣生教授在《评我国近百年来对语文教材问题的思考路向》一文中指出,所谓的语文教材“科学体系”,是对“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的极大误解:“在语文教材层面,在‘文选型’的框框内,在漠视作为课程内容的‘选文’与课程途径、手段之‘选文’的大分别情境中,人们苦苦地追寻所谓的语文教科书的‘科学体系’(主要是关于‘选文’的‘序列’)。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必选文、只能选(整篇的)‘文’,甚至只有这些‘选文’的前提下,一直在必讲‘知识’,只能‘讲’知识,甚至只有‘讲’这些‘知识’的条件里,来探求语文教科书的‘科学体系’。不但如此,我们还希望文言与白话、在听说读写、在知识与能力、在内容与形式、在人文与工具,总之在所有现在乃至将来提出的种种方面,谋求融会兼顾。这似乎给自己提出了过于艰难的课题。”可见,当今这种尴尬的语文教育,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让学生“读书百遍”,“一门深入”了,这就逼着今天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寻求新的解决方法。

李玉梅:

如何消除作文教学的尴尬,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素材,写起文章来能文思敏捷,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作家秦牧曾说“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显然,要让学生积累材料,必须首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阅读,将所见闻到典型人事或读到的精彩故事及时记录在笔记本中,聚腋成裘,构筑自己的作文素材仓库。

但是,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积累作文材料也必须要有长期的坚持。况且,笔记里的材料是庞杂而静态的,学生写作时则需要有可信手拈来、自由调遣的材料。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既要保持积累材料的积极性、持续性,更要注重材料运用的有效性,使材料积累成为语文学习的常态,并最终促进作文水平的提升。

如何做到这些?本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作了一定的摸索和实践,深感“说、背、理、创”四字法是积累与运用素材行之有效的办法。

吴琳娜

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文多是经典篇目,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选文丰富充实。但现实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文言文、写作分列学生“三怕”之一二。如何突破这种尴尬状况,值得深思、探讨、尝试。若能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挖掘利于推动写作的资源,以自主阅读推动写作,用写作感悟促进文言文阅读,读写结合,不仅可以形成有现场感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完成阅读和写作知识的主动构建。

薛小增:

认识到阅读对写作的哺育作用,却没有重视写作对阅读的“激活”作用。学生在写作时,在遣词的过程中,会品味、比较所写的词句,揣磨它们的含义、运用语境,从而进行择用、化用、运用;在谋篇布局的过程中,会参照已学文章的篇章结构,而这个参照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体会学习文章之所以如此结构的用意与妙处的过程;在感情抒发与思想表达的过程中,写作者会梳理、反思、体会已经在阅读中习染的思想感情,然后认同、批判、模仿、整合、立新,而这正是对文章内容的最好的学习方式。因此,写作,不但是对阅读内容的复习,而且可以品味之、批判之、整合之、建构之,所以我们说,写作可以激活阅读,其对阅读的作用不可小视。

曾香阜:

古诗文教学的读写结合直接触及语文素养的两大重点,日积月累长期训练,必有成效。

但值得注意的是,读写结合应立足于文本,立足于学生的探究活动,立足于学生的阅读感悟,在读上下功夫,做到善读,善读才能善写,在探究活动上做文章,善于探究才能有个性化感悟,有活动才能调动积极性;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还应该与高考古诗阅读鉴赏题中的考查热点及一致,并有效进行作文指导,这样就能相得益彰,发挥整体效益。

 

十五、课题试验成果:

(一)教师研究成果:

1.邱国华:

——文章《如何把时间还给学生——语文“读写”为主的课堂教学“少教多学”课型初探》收入校汇编

——开了一节校级别的公开课《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受聘“厦门市第三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湖里区参赛选手学科指导老师。

 

2.李玉梅:

——《积累与运用素材四字经》在福建省第三届“高中议论文教学”高级研修班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做有心人,写好文章》发表于cn刊物《语文周报》2014年第10

——教学课件《装在套子里的人——人物形象、深刻主题》获厦门市首届优质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征集评选活动一等奖。

——教学课件《赤壁赋——文章的艺术美和内在情理美》获厦门市首届优质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征集评选活动二等奖。

——获2013年首届湖里区中小学生“爱中华 爱经典”诵读比赛(中学组)优秀指导奖。

——获湖里区杰出教师荣誉称号。

3.吴琳娜:

——《“少教多学”理念下高中古诗文读写结合模式例谈》发表于cn刊物《读写算》2014年第24期。

——教学课件《窦娥冤》获厦门市首届优质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征集评选活动一等奖。

——获2013年首届湖里区中小学生“爱中华 爱经典”诵读比赛(中学组)优秀指导奖

 

4.薛小增

——《少教多学课型研究之“课外阅读”指导》收入校汇编

 

 

(二)学生研究成果

1.学生“读写结合”习作16篇。

2. 第十四届“厦门邮政杯”青少年书信大赛暨第三届厦门广电网络杯少年儿童书信大赛活动,郑高敏获高中组三等奖。

3. 2013年厦门市中小学生“我的中国梦”集邮书信比赛中,林观莲、尹慧迎获三等奖。

4.2014年湖里区“走复兴路,圆中国梦”演讲比赛中,傅淑容、薛隽获二等奖,赖文轩、马秋贤获三等奖。

5.湖里区“拒绝毒品,关爱未来”征文比赛,王梦瑶、王世超、胡琳琳获二等奖,程惠彬、郑高敏、蔺昱睿获三等奖。

6. 2013年首届湖里区中小学生“爱中华 爱经典”诵读比赛(中学组)一等奖。

7.厦门市中小学生迎新春经典诵读比赛,荣获中学组二等奖。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