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8-11-012019-01-20

作业要求 :

提交1篇课题研究报告。

题目自拟。

要求:

1.格式清晰,页面整洁,字数不少于500字。

2.图文结合,适当加入活动过程中的照片。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未防止编辑时间过长掉线,请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附件也可附在下方。

 


发布者 :教务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陈美园    所属单位:厦门市东山中学    提交时间: 2018-11-27 20:51:24    浏览数( 0 ) 【举报】

以境育人  以情化人  培养核心素养于无声

——以《诚实守信》为例浅谈《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养成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明确规定,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在有限的课堂,积极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培养品德;通过有效的情感教学,产生情感共鸣,即通过有效教学全面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养成,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参与《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让《道德与法治》学科实现育人功能。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教学情境   学科育人

 

    在初中学科教学中,《道德与法治》作为一名特殊的学科,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更需要关注培育学生思想道德发展,从这个层面来说,《道德与法治》课是学生思想品德养成的重要途径,也是是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石,这就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学生思想道德的养成绝不是教师在课堂上“一厢情愿”的说教,它需要的是教师精心挑选材料,现代教育手段的发展让材料的呈现方式更为多样,表现为图片、视频等。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更容易让学生融入到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反思、实践等教学环节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制观念、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社会和谐、人生价值,共八大块。对于有限的课堂四十五分钟,材料的精选尤其重要。

在谢素梅老师的《诚实守信》的教学设计中,本人通过细致的课堂观察,深入剖析了谢老师这一课在教学的情境上的亮点。

  1. 情境来源现实生活,有效培养道德认同的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在学生的道德品质中明确提出,学科育人要着眼于“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自立自强、团结友善、爱岗敬业”。谢老师在教学设计上从现代的学生失信和古代季布的一诺千金、“七嘴八舌”话诚信、长生生物的疫苗造假事件、大学生欠债不还等案例出发,让学生在正、反事例的对比中感受到诚信的重要性——诚信者得天下,失信者难立足。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如何在狭窄的空间里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把生活“请”进课堂来。建构主义者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而积极的过程,学习者知识的获得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教师的有效“导”和学生的有效“演”来实现。所以,课堂绝不是教师将知识简单的照搬,而是教师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到情境中,去体验情境所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也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将自身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真正实现“课堂来源于生活并将最终回归生活”的初衷。

    课堂是学生智慧碰撞的场所,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从《诚实守信》的案例选择和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来看,现实案例的引入提升了课堂的生命力,得到了学生们的喜欢,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深切感受到了诚信对于个人、企业、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从而树立诚信意识,提升自身道德素养,这样的道德认同难能可贵。

  2. 情境立足传统文化,有效培养文化自信的核心素养。

        谢老师的课程材料以“诵读材料感诚信”导入课堂: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rǔ)还,顾反为女(rǔ)杀彘(zhì)。”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suì )烹(pēng)彘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课堂上,学生争着举手朗读本段文字。众所周知,中华传统文化渊源流传,中国的汉字文化渊源流传、博大精深。全体师生认真听着朗读,一起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近年来,《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穿插了许多中华传统文化,包括传统古诗文、传统曲艺等,这是通过教材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国家的发展不能忘本,因为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是每个学生都不能忘的文化底蕴。同时,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对于学生在朗读古文时的断字、断句要能进行随堂指导。从学科的融会贯通来说,这也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与语文学科的渗透。

      纵观当下《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很多课都设置有古诗文,这充分体现出了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国最深的文化软实力。

      所以,在古诗文这块上,道德与法治老师也需要提高自身文化修养,通过带读、释义等环节,带领学生领略中华传统文学,感受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从而培养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 情境立足学生认知,有效培育心理健康的核心素养。

    谢老师在“大学生李某欠债不还被禁止乘高铁”的案例设计两个问题:1、说说李某哪

    些行为不妥?2、说说李某这些行为产生的后果?学生在观看完视频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第一个问题上,他们认为李某高消费行为明显不妥,从这点来看,学生对于李某不正确的消费行为普遍持反对态度,他们在价值判断上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问题设置立足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学生们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这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拥有正确的消费心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第二个问题上,学生们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李某没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作为一个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说,在购物前应该深思自己能否支付得起,该支出是否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案例中的李某因为缺乏正确的消费观让自己陷入了“借得起,还不起”的尴尬境地。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了李某的虚荣心和攀比心所带来的不合理消费行为对自己造成的不良后果。老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感受树立正确消费心理的重要性,从长远来说,这也有利于学生培养健康心理。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体验和感悟,通过全面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才能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感悟力和知识的运用力。

  4. 情境立足“国有国法”,有效培育法制观念。

    “老赖”是当前的社会热点,也是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在以李

    某为典型的欠债不还案例中,谢老师将《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等相关法律条文引入课堂,明确了公民的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彰显“国有国法”的庄严性和不可违抗性。中国是法治社会,任何违法行为都要付出代价,从这点来说,让学生在案例中体会违法成本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以为法律离自己很远。谢老师的材料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了法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帮助学生有效地实现了知识和学习能力的迁移,学生能运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将之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了解到失信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法治观念的培育也是《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核心素养。当然,在类似的法律问题上,教师也可以运用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正方与反方”的辩论中更深刻地了解到问题的实质。

     

    《道德与法治》不仅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更是一门道德必修课,一门法制必修课。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不仅要关注课本知识,更要关注现实生活,用心攫取生活情境,通过情境创设去触动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心灵的关键点,引导学生用心领会情境,用心做到以境育人,以情化人,让学生的学科素养在潜移默化中真正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凤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2]单盈盈.利用生活化素材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6(2):36-37.
      [3]陶健.浅议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 2016(9).
       [4]赵永明.浅议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2017,11(3).

    [5]李红秀.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5).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11-28 21:41:37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