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小学数学课程作业 作业周期 : 2018-11-192019-03-31

作业要求 :

作业:结合自己所教具体学科的教学内容,谈谈教师应如何进行高质量的提问?

要求:字数:600-800字。要求论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严禁抄袭。

发布者 :吴文粉

小学数学课程作业

提交者:学员岳小四    所属单位:遮放镇戛中小学    提交时间: 2018-12-06 20:42:08    浏览数( 0 )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数学问题得以实施的中介,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尽管我们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过无数次的提问,但是善于提问、有效提问又有多少呢?很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平均每5个问题中,有3个是回忆旧知识的提问,有1个是课堂管理的提问,只有1个是要求思维活动的提问,造成这种“满堂问”或“低效问”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没能整体把握知识结构,没能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提问,所提的问常常偏离教学内容的关键和重难点,脱离学生实际在课堂上即兴提问,体现出教学的随意性,根本就无法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因此,增强课堂效问”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没能整体把握知识结构,没能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提问,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把握知识结构,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提问

当代教育心理学表明,问题的认知水平与学生回答的认知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即较高认知水平的问题能带来较好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整体把握知识结构,明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并设计较高水平的问题就成为教师有效提问的前提之一。而较高思维水平的提问往往是要求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或所给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解决新情境下所遇到的困惑。数学教师应该在全面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入手,设计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探索的高水平的提问。

如教学《圆柱体体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后,那么对于圆柱体体积的学习应该是同一个领域知识的学习,因为长方体,圆柱体都是柱体,既然这样,那么这二者之间必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何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割拼”的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就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你能把圆柱体割拼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等到学生推导出圆柱体体积公式后,对比长方体体积公式,再设计这样的问题:你发现圆柱体体积公式与长方体体积公式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的提问,既能突出重点、难点,更能从方法与过程的角度整体掌握知识,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心理学认为,有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适度的紧张,即具有“愤”和“悱”的状态,太难或太易的提问都无法达到这一效果。那么提问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难易要适度。一个有效的提问不仅仅意味着提出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而是让学生感受到这些问题具有亲和力,使学生自愿地进行思考、解决问题。

提问1: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呢?

提问2: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呢?

以上两个问题虽然都包含了教师认为应该达到的知识目标,但实际上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因为这样的问题太宽泛、太抽象,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太抽象的问题往往使学生不愿意主动接受,而是消极地等待老师的答案。若把上述两个问题改成“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请想想是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能不能利用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呢?”,则无疑能排除提问中学生不愿意关注的因素,把提问限制在学生易于感受到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需,使他们始终处于想做某件事情却又不能立即找到方法,但又很想解决的情境状态中。

三、注重思维的逻辑性,适当应用探询式提问

有些时候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的层次,无法看出其思维过程是否恰当或考虑是否全面,有时答案正确而理由却是错误的。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提问时采用探询式的提问,即在学生对某个问题回答后接着追问几个问题,这样做常常能起到激发新信息、扩展答案、重新引导提问的方向的作用。比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

提问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提问2: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三角形的哪条边?

提问3: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三角形的什么?

提问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提问5:怎样表示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呢?

提问6:请想想,为什么三角形的面积要用底乘高再除以2呢?

上述提问一个接着一个,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让学生很好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而且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熟悉学生的认知结构,调节提问的范围

同样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调节其范围的大小。根据回答问题所需要的思维域限可以把问题分为宽问题和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适当调节问题的范围,使问题适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从而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乐于给出答案。比如:提问1: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提问2:工作效率一定,哪两种量成正比例?

提问3: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上面的提问范围是逐步缩小,增加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性。一般来讲,当学生刚刚接触新知识时,教师应使用窄问题;当学生的知识不断增长或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时,教师适宜采用范围较大的宽问题。

五、面向全体学生,灵活运用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该置大多数学生而不顾,形成“一对一”的问答局面,或只向少数几名优生提问。不要先提名后提问,也不要按一定顺序轮流提问,教师的提问基本上应该平均分给每一位学生,力争让每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设计好了课堂提问,还必须把握提问的时机,选择好提问的对象,掌握必要的提问技巧。

(一)提问的多样性

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当学生无疑可问时,教师可以通过“设问”来引出问题;当学生对问题停留在表面认识上,教师可以通过“追问”来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当学生有疑问而有依赖倾向时,教师可以通过“反问”来激励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提问方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问的适时性

适时,即掌握提问时机,就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或创设一个最佳时刻,提出问题,使问题在解决的同时,唤起学生内心解决问题的向往,从而发展学生思维。一节课一般来说有“课前复习时、导入新课时、探索新知时、课尾总结时”少数几个瞬间时刻是提问的最佳时刻,教师必须善于察言观色,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刻,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并注意语气语调的强弱变化,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案例:一位老师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四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片,动手操作折出1\4  2\8  4\16  8\32观察比较后得出这四个分数相等。这时老师提问:这几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不一样,为什么大小都相等呢?这一问迅速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到下一步的学习活动中。

(三)提问语言要精准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教师提问既要顾及到数学语言这一特点,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用自然的、适合儿童的语言来表述问题,不能含糊不清。

案例:一位老师在教学除法初步认识时,出示“20÷4”,提问:“20是什么数?”,学生回答:“20是两位数”、“20是大于10的数”、“20是个双数”……。造成这种学生回答问题“百花齐放”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的提问含糊不清,学生总是报着猜一猜的心理来回答老师的提问。若把这个问题改成“20在这个除法算式里,我们称它为什么数?”学生就不难答出正确的答案。

(四)提问后注重评价

无论什么样的课堂,评价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在评价时应带有浓浓的情感,从不同角度给予肯定。若学生答对了,教师可以这样激励学生:“你真行!”、“你的想法与老师想的一样!”……;若学生答错了,教师也可以这样鼓励学生:“没关系,你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的答案虽然是错的,但看得出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若学生的回答很有创意,教师更可以大声赞扬学生:“真棒!”、“比老师厉害多了!”……。总之,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切不可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若学生觉得答与不答、对与不对都是一个样,那就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影响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对学生的发展肯定是不利的。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的双边教学活动,提问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问题的表达要清晰易懂,要引起全体学生的数学思考,问题的回答是学生思考的结果,要给学生适度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问得好就是教得好,它所具备的变化使得追求高质量的提问成为教师们重要的教学行为,教师们应该勤于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教学中的提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课堂的精彩!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8-12-12 09:24:12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