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高中语文课程作业 作业周期 : 2018-11-19 2019-03-31

所属计划:高中语文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作业:请结合实际教学生活,谈谈您在教学的课堂提问中遇到了哪些困惑?又是如何解决的?

要求:字数:600-800字。要求论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严禁抄袭。

发布者:吴文粉

高中语文课程作业

提交者:学员孙艳春    所属单位: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    提交时间: 2019-02-22 22:31:51    浏览数( 2 ) 【举报】

1.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言下之意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回答的一个过程,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谈来实施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具体地说,课堂提问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口头回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判断、推理来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既包括教师的提问,也包含着学生的提问。但主要的是指教师的提问,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同时,它也是一把衡量教学质量好坏的尺子。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提问艺术与教学质量成正比,教师提问的艺术水平越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课文知识的掌握就越深,教学质量也就越高。 

  2.设疑新颖,激发情趣 

  好奇知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能到激发情趣,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 

  3.抓住契机,设置话题,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劲"。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能力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会水到渠成。 

  4.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用"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如教学《我爱这土地》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样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什么作者的眼里常含泪水,而我们却面带微笑呢?"学生在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时,必须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样不仅能体会到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之"真",更会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同时也懂得如何去鉴赏一首诗,品味诗句,这一曲问的妙处,与直接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不能比的。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日常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技巧 

  抓住兴趣点提问。好奇是人类的第一美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聪颖,思维活跃,勇于探索事物的根源,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容易接受,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因素、知识结构等特点,适当考虑趣味性的必要。而且课堂的生动与活泼,很多时候是由问题的趣味性激发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四两拨千斤"。学生就像一池水,教师的提问便是投石激水,一些灵感火花往往就在这样的提问中产生。通过提问,学生讨论,寓教于乐,激发兴趣,把有些学生"要我学"的情绪迅速扭转过来,变成"我要学"的认知内驱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学习的内心疲劳,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 

  5.2 把握时机,激活课堂气氛。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意思是说,不到学生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疑提问时要抓住学生处于"愤悱"之时这一有利时机,提出问题来。也就是说,问题只有在关键时候提出,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有效地激活课堂气氛。所以,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试图解开这些"冲突"(问题) 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为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由此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提问目的要明确 

  关键内容处提问。关键内容是指对全篇课文有牵一发动全文,或是学生不易理解的疑点、难点等。关键的内容往往是阅读教材中能体现中心思想的点睛之笔。教中的"题眼",诗歌中的"诗眼",教师抓住"文眼",再分析全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人教版第六册课文《路旁的橡树》一文中抓住"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一句展开教学。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