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个人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8-11-19 2019-03-31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学科专业知识的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去应用学到的知识。请您将本次培训所学融入到课堂中去,并完成一份个人教学设计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应用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哪些学科专业知识;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字数不少于300字。

 注: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个人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杨耀帮    所属单位:芒市第一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3-10 12:42:20    浏览数( 2 ) 【举报】

个人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第1课时)

姓名
杨耀帮
工作单位
芒市第一中学

年级学科
高一
教材版本
鲁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1.内容
本节内容为《水圈和水循环》,主要包括水圈的组成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两个方面的内容。
2.解析
水圈是地球上重要的圈层,发生在水圈的水循环是自然界的重要的物质循环,水循环实现了水圈与其他圈层的物质交换,并且与人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它不仅决定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还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理解掌握水循环过程中陆地水体的互补关系是学习本节内容的重点和关键。在第一目“水圈的组成”中,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水圈的概念,接着运用图2-3-2“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重”及文字介绍了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在第二目“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中,全球水循环运动的过程和规律是本节的一个重点。教材简要介绍了水循环的概念以及按空间范围不同所划分的三种水循环类型,重点阐明了全球水循环运动的过程和规律。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材紧扣水是自然界最活跃的因素这一特点,从两个方面加以阐明:(1)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2)实现热量传输、能量交换和物质流动,影响自然环境。在对水资源的可更新性进行论述后,又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水资源的开采超过了更新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造成水资源枯竭的角度论述了水资源的有限性。
教学重点:1.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陆地水体的类型和相互转化的规律。
②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③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能力目标
①通过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归纳出水循环的过程、环节、类型和概念,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②参考教材的水循环示意图,以知识框图的形式绘制水循环示意简图。
③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进而能够举例说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
2.解析
①学生通过观看水循环过程的动画,可以直接得出水循环的过程、环节,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再通过分析“水循环示意图”,归纳出水循环的类型和概念。
②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总结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1.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一是学生在理解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原因是存在区域差异、季节差异,关键是要联系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来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二是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难度,可以给出案例,让学生自学分析出来。
2. 教学策略
所以在本节教学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学”、动画演示、案例分析法,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预习导学、问题引领、练习内化、目标检测、分层配餐”五步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练习内化,实现个性发展。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一)教学基本流程

(二)教学情景
新课导入:设问:李白有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水奔流到海真的不复回吗?(不是)黄河水奔流到海,又如何回到黄河呢?(水循环)
【预习检测】阅读课本P47页相关内容及图片了解以下内容:
1.水圈是一个什么样的圈层?
2.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有哪些?哪一种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哪一种是陆地淡水的主体?
3.人类能够直接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哪些?其水量如何?应如何解决?
问题1:阅读资料,思考并分析问题。
    我国北方是世界最缺水地区之一,北方地区人均占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京、津、冀地区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仅为150至320立方米,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地区之一。北方地区长期干旱缺水,经济、社会发展不得不靠挤占农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以及大量超采地下水来维持,导致河湖断流干涸、地面沉降、海水倒浸、水质污染、土地荒漠化加快,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危及广大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试分析我国北方成为世界最缺水地区之一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了解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各种水体所占比例,同时,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认识到地球上的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练习内化1:
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最根本措施(     )
A.修水库,拦蓄洪水
B.跨流域调水
C.控制人口、控制生产用水规模
D.开采地下水、治理水污染,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问题 2:阅读课本48页相应内容和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各小组画出不同区域内发生的水循环示意图,并进行展讲)
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各类型的水循环分别由哪些环节组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内化2: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水循环过程,给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
(2)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             、C             、 F              。
(3)塔里木河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_ ,澜沧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活动】想一想:人类活动能够影响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投影图片让学生自主判断图片反映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现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3:读一读,思考并分析下列图片文字材料体现了水循环的什么意义。
材料一:假如我是一滴水,可以汇入渤海的浪花,可以化为喜马拉雅山顶的彩虹,驾着西北风,变为北国大地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被松树的根吸收……
材料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与东营黄河入海口泥沙沉积

材料三:水体运动,使赤道附近的温度降低了13度,高纬度地区的温度升高了19到23度。
材料四:长江和钱塘江水携带大量营养物质入海,有利于鱼类饵料的生长,是形成舟山渔场的原因之一。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练习内化3: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资源处于不断地循环更新过程中,因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海陆间水循环和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
  C.水循环实现了陆地和海洋之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D.水循环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并塑造着地表形态

目标检测
1.下列地理事物中,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  )
A.塔里木河    B .天山冰雪融水    C.长江     D.未登陆的台风
2.下列环节在三种水循环中都具备的是(  )
A.蒸发和降水                     B.蒸发、降水和径流   
C.蒸发、降水、径流和水汽输送     D.蒸发、蒸腾和降水
3. 引水工程、跨流域调水能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   (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地表径流          D.下渗
4.下列人类活动违反水循环和水平衡规律的  (   )
A.跨流域调水   B.引水灌溉   C.大面积地排干湖泊和沼泽    D.修建水库
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5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5.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上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问题1、问题2、问题3,教师指导
学生在预习基础上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

设置当堂目标检测
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
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解决过程中常见问题

六、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