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 :个人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8-11-192019-03-31

作业要求 :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学科专业知识的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去应用学到的知识。请您将本次培训所学融入到课堂中去,并完成一份个人教学设计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应用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哪些学科专业知识;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字数不少于300字。

 注: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个人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周海洋    所属单位:芒市第一中学    提交时间: 2018-11-26 08:47:17    浏览数( 0 ) 【举报】

五步教学设计(高二)

教学案                                                            主备人:周海洋

必修3


3.3.2  新文化运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掌握新文化运动开展的过程、核心主张;

(3)分析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4)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体会用辩证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所产生的影响


二、预习导学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         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了一股              的逆流。                                                                                  

(2)辛亥革命使             观念深入人心。            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了一场         新文化运动。

(3)               经济不断发展,               不断壮大。

2、新文化运动兴起概况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    __》。

(2)代表人物:______ _____ __________ __  _、_____ _   

(3)前期指导思想:                     

(4)运动中心:_______  ___。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前期:“三个提倡、三个反对”,即:“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

后期:                                                         

4、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1)进步性:

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             运动。猛烈的抨击了           思想,        

也开始在中国传播。

②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            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事物的关心

③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           运动,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存在着            的倾向,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

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

问题1:下面的图片和对联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现象:反映了当时的统治者和很多人具有强烈的皇权思想。

问题:说明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不够彻底,封建的君主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因此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练习内化1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B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问题2:根据课文,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概况?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3)前期指导思想:民主  科学。(4)运动中心:北京大学。(5)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提倡三个提倡、三个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练习内化2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这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哪方面的内容 ( B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问题3: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为什么要把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原因: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核心和精神象征,只有打倒儒家传统道德才能唤醒民众,才能实现民主政治与民主共和。


练习内化3

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其含义是指它 ( D )

A.主张民主共和               B.深入学习西方文化

C.挽救民族危亡               D.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合作探究 1

根据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谈谈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新”?

(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中的激进派。

(2)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3)新思想:指导思想,前期是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

(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合作探究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迄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材料二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大搞尊孔读经活动,康有为为其张目,叫嚷发扬国粹维护国俗,定孔教为国教”反击这文化逆流,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纷纷通过新青年发表一系列抨击尊孔的文章。“打倒孔家店”便成为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口号打倒孔家店口号下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存在浅和偏颇之处。比如陈独秀说:“祖宗之所遗留,皆一文不值也”,钱玄同甚至提出废除汉字。他们的观点深刻影响到社会各阶层,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精英们还充分注意借鉴和利用儒家思想中优秀的部分服务于当下的社会建设。1917年被视为最激进的陈独秀曾一再申明勤、俭、廉、洁、诚、信等儒家思想信条是“救国之要道”。此外,《新青年》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也曾规劝青年人要以孔子、墨子为榜样,树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同时新文化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有整理与保存的一面,胡适发起“整理国故”的号召,试图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与糟粕,去芜取菁,再造新的文明。

可见,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并没有全盘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对后世社会进步的借鉴价值。说他们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也有过于武断之嫌。

——摘编自《中国学术期刊〈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是全盘否定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陈独秀怎样的观点?

陈独秀的观点是否定儒学(孔教),主张以西方民主思想取代之。



(2)材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怎样的缺点?如何认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缺点: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存在粗浅浅和偏颇之处,即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认识:“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这场扫荡权威、破除偶像的文化革命,是在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的背景下展开的,陈独秀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奋起反击孔教,宣传民主与科学,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全面地对待孔子及孔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


(2)材料三所持观点与材料二的观点相比有何不同?这说明什么?

观点:材料二认为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材料三认为新文化运动并未彻底否定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说明:关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学界存在歧见,并非已成定论;要广泛的阅读史学书籍等,提升自己多角度、多方面思考历史、认知历史的能力。


四、目标检测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包括  ( D )

①辛亥革命后,先进分子要求寻找新的出路;②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③西方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④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 A ) 

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 

3.“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 B )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相结合     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4.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  ( A ) 

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

5.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孙中山借鉴英国“光荣革命”的经验提出了三民主义 

C.“中体西用”论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配餐作业

基础题 

1.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
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

2.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 D  )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3.近代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涌现各种思想和主张搭配正确的是( C )

A.洋务运动──民主,共和    B.戊戌变法──自强,求富

C.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   D.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

4.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D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5.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B. 都提倡民权和西学
C. 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 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巩固题

1.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 A )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       B.创办《青年杂志》

C.发动学生运动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2.“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3.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4.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 
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②7世纪初期     ③20世纪初期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5.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


提高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 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之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之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

旧道德之观念:儒家传统道德(或“三纲五常”)。

新道德标准思想来源:西方资产阶级人文思想(或启蒙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阶段:学术——政治——伦理(器物——制度——思想)。

原因: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尊孔复古逆流兴起;袁世凯复辟帝制;新式知识分子的作用。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问题:除旧而未能立新;道德伦理规范混乱。

原因: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倾向;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敝。




附件

  • 新文化运动 教学设计 Microsoft Word.doc 下载 预览

老师评语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