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个人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8-11-19 2019-03-31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学科专业知识的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去应用学到的知识。请您将本次培训所学融入到课堂中去,并完成一份个人教学设计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应用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哪些学科专业知识;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字数不少于300字。

 注: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个人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张露    所属单位: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    提交时间: 2019-03-31 11:46:27    浏览数( 0 ) 【举报】

个人教学设计模板:

个人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

姓名

张露

工作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芒市国际学校

年级学科

高三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

解析:论述类文本阅读在高考试卷里排在第一大题

分析综合C  掌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一般论述类文本”的阅读理解作为高考语文科的必考内容,主要考察对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以及对文章结构、思路、中心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考查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包括分析、判断、筛选信息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一般论述类文本分为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两大类文章。所谓自然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天文学、地质学、医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文章。所谓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

最近三年的考查要求是

题目信息考点考向年份/卷别选文类型理解句子筛选整合归纳概括论证分析观点态度2018·全国卷Ⅲ《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和命运共同体》社会科学论文 √ √√2017·全国卷Ⅲ《留住乡愁》时评 √ √√2016·全国卷Ⅲ《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文艺论文 √√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掌握论述类文本的基本要素

辨别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结构

(三)理解常见的关联词所代表的8种逻辑关系。

(四)掌握读、找、比、排的方法答题。

解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般论述类文本以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面目出现,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等为主要内容,它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

重难点:能够理解常见的关联词所代表的8种逻辑关系;掌握读、找、比、排的方法答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预习:《新高考》第22017年全国Ⅰ卷、学案中的自读知识。

(一)议论文基本文体知识:

1. 论点: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主张,是文章的灵魂。

论点在文本中的位置:①有的直接出现在文本的开头,开门见山;②有的放在文本的结尾,篇末点题,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表示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③有的放在文本的中间;④有的标题就是全文论点。当然,有少数文本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这就要由读者自己进行概括。

2.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材料。

一是典型;二是新颖;三是能证明论点,与论点有内在联系。

3. 论证: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议论文基本论证方法、文章基本结构:

1. 文章基本机构:

类型名称含义基本结构引论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问题。本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析问题,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结论文章的结尾部分,与引论相呼应,解决问题。论证结构并列式展开的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或是分论点之间关系的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论证同一观点。层进式文本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比式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往往一方面用墨较多,作为论证的重点;而另一方面着墨较少,只作陪衬。总分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点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还可以先总后分再总。综合式有些文本并不是单纯地运用一种结构方式,而是以某一种方式为主,以其他方式为辅,这样既可使行文富于变化,又不会使文章杂乱无章。

 

 

2. 议论文基本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举例论证是根据需要例举一定的事实来证明观点正确的方法。事实要求充分、确凿、有代表性。引用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对比论证将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或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或论点对比,或论据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这种论证方法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作比喻证明观点。因果论证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类比论证这是根据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证明另一种事物也有类似特征的论证方法。它抓住两种事物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进行类比推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以启发读者。这种论证,一定要找准类比点。不管是自然现象的类比,还是古今中外事实的类比等,都要找出类比事物和所要证明道理之间的共性。归谬法为了反驳一个错误的论题,先假设这个论题是正确的,由此推论而得出荒谬的、明显错误的结果,从而证明原先的论题是错误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教学流程

 

 

 

             

解析:本节课采用我校“七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以“问题引导,学法指导,探究交流”为主,兼容讲解、演示等多种方式,力求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充实而高效。

 

(一)导入

    以俞敏洪言论不当的热搜新闻作为导入,引出“识大体、明得失”的思想内涵,并书写板书。需注意时间把握,讲解清楚全面、细致地掌握文本、语言即可。

(二)检查前置作业

《新高考》第22017年全国Ⅰ卷。(请小组长进行检查)

(三)梳理知识、明确方法

读通读,并标注勾画。勾画材料中的主干句、关键句,勾画题干中的关键词句。必要时可勾画能够指明论证方法和论及关系的词句。找在阅读材料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段内容,确定仔细阅读的区间,有时找到的文段不止一处。比将选项中的关键信息点逐一与原文对应比较,找出选项的错误之处。看一看是否有缺漏,一定要仔细、严谨,逐字逐句地进行比较。做到双合(合文意、合题意)排利用排除法,排除已经确定的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四)迁移训练

自主分析+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选一位同学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

2018年全国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

B. 已发展的城市和崛起中的城市都面临着激活活力的问题,也都需要有制度弹性。

C. 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D. 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向。

B. 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

C. 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D. 文章借助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

B. 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会有不同危机,制度的主要功能也会因此不同。

C. 要让一个城市体具有综合吸纳能力和发展潜力,就应平衡各种主义的关系。

D. 城市盛衰自有其规律,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的和谐没有直接关系。

教师点拨

随堂生成:根据学生做训练的情况,及时进行讲解点拨

【解析】

1. B

第一题的A项第二段信息的整合,理解分析不正确。“当前”是提示,而原文中的“目前”则关系到理解,相关句子是“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由此可知选项中的 “这”指的并不是“缺乏有机统一”,而是空间私人性的片面强调。根据“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这一句,可知它“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B项是第三段信息的整合,理解分析正确,请注意“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这些话。C项理解不正确,“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属于无中生有,与原文表述意思相反,原文是“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D项理解分析错误,“空间弹性”问题“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意义弹性”的减弱“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制度弹性”则没有“根本性”表述。

2. C

文章除了“空间弹性”涉及到““私人性”和“公共性”这一正反关系,其他“制度弹性”与“意义弹性”外,并没有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至于“动态过程”没有体现。

3. A

这一推论原文无据。D项容易误选,要注意末段,提示我们全文谈的实际上是“城市社会”而并非城市。

目标检测

《新高考》第9页《儒家安身立命之道》

(七)小结反思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目标导入:以俞敏洪言论不当的热搜新闻作为导入,引出“识大体、明得失”的思想内涵,并书写板书。

 

需注意时间把握,可由学生来阐述。

时事新闻导入,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进行抽查巡视

 

小组长检查前置作业

群学。互相监督,互相检查。

教师讲解重难点

 

学生分为小组进行简单展示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巡视检查,引出方法

 

自读课内作业

读完之后进行群学讨论

教师点拨

学生听讲

通过习题讲练,真正把握论述类文本阅读做题方法

六、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识大体,明得失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研究

(一):通读,并标注勾画;

(二):确定线索,找到原文;

(三)将选项中的关键信息点逐一与原文对应比较,找出选项的错误之处

(四):利用排除法,排除已经确定的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