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 :个人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8-11-192019-03-31

作业要求 :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学科专业知识的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去应用学到的知识。请您将本次培训所学融入到课堂中去,并完成一份个人教学设计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应用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哪些学科专业知识;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字数不少于300字。

 注: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个人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黄邦留    所属单位:法帕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1-16 23:45:15    浏览数( 0 ) 【举报】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 教学内容分析(说明所属教材章节、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内容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围绕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进行,每个问题的解决都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和实验达到教学的目的,对于声音的产生,教材通过创设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声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声音的产生等问题,从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并用来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检验结论的可靠性。通过真空不能传声的演示实验,学生认识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并引伸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观察、感知、举例和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获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科学。在课堂教学在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学生特征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风格、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兴趣)八年级学生在开始学习物理知识,对物理探究活动刚开始,比较陌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完成的能力不完全具备。设计实验的过程相对简单,根据八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的、一是个性差异大,接受别人的评价产生的兴趣、自豪感和信心不同;二是情绪不稳定;在学习和同伴相处中容易激动、冲动、并随时表现在外表上,三是自控能力不强;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减少,但还不能有效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三、教学目标定位和信息技术融合目标定位(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产生过程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速度不同。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和信息技术融合突破重难点、支持学与教模式变革分析(依据教学内容进行重难点分析,确定教学模式变革方法)主要将采用“演示——分析——讨论”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本课的教学环节,明确各环节的教学子目标、知识点及教学方法策略等,画出教学流程图)八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物理,体验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拉近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感兴趣是本节课的关键。本节课利用一些物体发声时再振动引入声音产生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简单的小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操作,观察,体验与感知,扩大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并从中分析归纳总结出结论,培养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信息技术应用设计(针对学习流程中某个环节设计信息技术应用细节,包括融入点、拟用技术、融合方式等)

1,引入新课:同学们是什么信号使我们到教室里准备上课(同学们回答:铃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物体振动可能与什么有关。物体的发声似乎与物体振动有关。教师总结,给予充分肯定,做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学生回答教师引入的新课,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做小实验、体验声音的产生与振动可能有关;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把小纸片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上,把敲响的音叉放在水中;把小纸片放在鼓面上,敲响鼓面。通过观察总结得出,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使学生从观察与实验中得出结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教师演示声音在介质中与真空中的实验,声音可能在什么中传播?在什么中不能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学生进行猜想;可能与介质有关,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在未抽出空气之前听到声音,抽出空气后没有听到声音。

学生通过观察与感知,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液体中能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分析、归纳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教师指导下进一步得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通过观察与感知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七、教学评价设计(包括对学习者学习效果评价和对教学人的教学效果评价,确定评价项目、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权重等)

通过阅读教材,设计实验,学生知道声音的产生条件,使学生感知物理知识贴近生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物理知识。

八、教学板书、演示文稿及其它数字化资源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1)进行猜想。(2)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3)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是怎样传播的?

(1)进行猜想,(2)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老师评语

本次培训内容不是信息技术,模板不同,请下载该培训项目模板

评语时间 :2019-01-18 09:12:59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