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个人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8-11-19 2019-03-31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学科专业知识的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去应用学到的知识。请您将本次培训所学融入到课堂中去,并完成一份个人教学设计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要体现应用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哪些学科专业知识;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字数不少于300字。

 注: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个人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杨宏亮    所属单位:芒市遮放镇户拉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3-09 12:24:21    浏览数( 1 ) 【举报】

个人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回延安

姓名

杨宏亮

工作单位

芒市遮放镇户拉中学

年级学科

八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全诗共分五部分,诗人激情饱满,回忆延安的革命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对“母亲”延安的思念之情,抒发了对“母亲”延安的深深眷恋。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充分展开想象,把握诗歌内容。

2.理解诗歌中的拟人、夸张、比兴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3.体会诗歌中体现出的陕北地区的独特魅力,体味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经过一年多的积累,学生已经了解了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语言形式,但对于分析、体会诗歌内在的感情还不够深刻。作者诗歌中描写的延安生活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这对于理解诗人情感有很大障碍。因此教授这首诗就需要让学生熟悉“信天游”的形式,了解其特点。通过诵读把握写作手法,进而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结合写作背景体会情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学生认真听课文。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北

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北

【提出问题】你知道这首民歌是哪个地区的吗?(学生回答后进一步问)对,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调子自由,单纯易唱;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陕北地区)。让学生展示所收集的有关“信天游”的资料。

【课件展示】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设计意图:借助歌曲指出“信天游”形式,进而让学生了解“信天游”的特点。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迅速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活动】听老师范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思考文章的内容,感受诗人的感情。

【提出问题】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诗歌的内容吗?

【学生回答】写了作者回到延安后对“母亲”延安的感激、热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对诗歌内容和情感有初步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提出问题】全诗共分五部分,你能分别概括每部分的内容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说说每部分的内容,然后组内推荐一位代表在全班交流。

【学生回答】……

【师生明确】

第一部分:回延安,情热烈;      第二部分:忆当年,养育情;

第三部分:见亲人,话重逢;      第四部分:画新颜,情不尽;

第五部分:颂历史,踏征程。

【提出问题】通过你对诗的理解,大声地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大家在充分领悟诗的情感基础上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和学生讨论,让学生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对下一步合作探究,品味语言做好了铺垫。)

【教师点拨】大家读得不错,如果想要读得再好一些,这就需要同学们深入了解课文,深刻领悟诗的内涵和意境。请小组展示所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贺敬之,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枣庄市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任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教师点拨】诗歌共分五部分,哪部分内容最能够打动你?为什么?请再读诗歌,结合具体诗句从用词、修辞、用法、内容或情感上谈一谈。

【学生活动】学生细读诗歌,圈点勾画,交流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

第一部分:诗歌选用了一连串富有力度的动词“抓”“贴”“搂”“扑”,准确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回延安的激动心情及与亲人相会的场景。

第二部分:“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比喻,写出了诗人如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延安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表达了诗人对延安的热爱、感激之情。“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活脱脱写出了延安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而诗人为能投身于其中倍感自豪。

第三部分:首先,选取有地方特色的食物“米酒”“油馍”,描写延安乡亲对诗人的盛情款待;烧热的炕、生起地上的木炭火。

第四部分:本节中“母亲延安换新衣”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延安秀丽如画的新面貌。连用“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四个叠词,组成排比句,通过反复铺陈.使延安欣欣向荣的新姿跃然纸上。诗人的无限感慨、赞美之情也溢于言表。

第五部分:结尾一部分“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呼应前文。

【学生活动】齐读最后一节,注意语气、语调。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品读文本,对诗歌用词、修辞、用法、内容、情感等有所了解。)

四、深入理解,引发共鸣

【教师点拨】

创作背景及延安简介

诗人说:“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延安是革命圣地,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特殊位置.现存革命旧居140多处,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

【提出问题】延安是作者学习、工作、生活过的地方,阔别十年后再回到这里,相信作者一定有话要说,请以“延安,我想对你说”的形式发言。(结合诗歌内容)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在进一步了解创作背景及延安的历史作用后,再对诗歌内容情感加深印象。)

五、体验感悟,拓展文本

【提出问题】长这么大,你一定有离开父母、离开家乡的经历,久别重逢后的你也一定有许多感慨,请以《回故乡》为

题写一段文字。

【学生活动】思考、写作、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结合诗歌内容,联系自身经历,抒写个人情感。)

六、交流感受,总结升华

【教师点拨】学习了这首诗歌,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请谈一谈。(可从用词、修辞、写法、内容、情感等来谈。)

【学生活动】交流,沟通,畅谈。

【教师明确】

1.夸张手法的运用。

诗中写道“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极言亲人重逢说话之多。这种为了强调事物的某一特征,作夸大的描述的修辞手法.叫作夸张。又如“双手搂定宝塔山”“满窑里围得不透风”等等,高耸入云的宝塔山怎么搂得过来呢?满窑里真的被人围得一点儿风也透不进吗?这样写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热爱延安、热爱延安亲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真挚情景。

2.比兴的运用

这是“信天游”中大量使用的。所谓“比”,即比喻。古人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所谓“兴”,即起兴。古人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信天游”每节的第一句常用“比”或“兴”,都是为了引出第二句的内容来。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一节中,第一句是以“比”开头的,用羊羔吃奶比喻第二句战士的成长,目的是要说明延安母亲对延安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拟人、夸张、比兴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课堂总结】《回延安》采用了“信天游”形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可谓激情澎湃。爱之深,才会情之切。请同学们用激情满满的诵读和诗人一起表达对延安的热爱之情。(齐背)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背诵整首诗。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件展示:《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学生认真听课文

借助歌曲指出“信天游”形式,进而让学生了解“信天游”的特点。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迅速走进文本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老师范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思考文章的内容,感受诗人的感情。

通过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对诗歌内容和情感有初步的理解。

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学生细读诗歌,圈点勾画,交流讨论。

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品读文本,对诗歌用词、修辞、用法、内容、情感等有所了解。

延安是作者学习、工作、生活过的地方,阔别十年后再回到这里,相信作者一定有话要说,请以“延安,我想对你说”的形式发言。

学生思考发言

在进一步了解创作背景及延安的历史作用后,再对诗歌内容情感加深印象。

六、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2回延安

《回延安》是作家贺敬之的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