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牵着 “丝线”润心田

  发布者:潘竞秀    所属单位:木垒县第三小学    发布时间:2019-03-19    浏览数( -) 【举报】

 牵着 “丝线”润心田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题记:寒假,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非浅。苏霍姆林斯基的时代虽然距今甚远,但他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滋润心田的话语对我们来说,丝毫不显时过境迁,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干渴的灵魂。读此书犹如与我们面对面一样,拨开我们眼前的云雾,解开我们心中的疑团,使人毛瑟洞开,心中豁然开朗。今天,谈谈我的一点读书体会。

寒假,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非浅。苏霍姆林斯基的时代虽然距今甚远,但他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滋润心田的话语我们来说,丝毫不显时过境迁,它仍像一场及时的毛毛细雨,滋润着我们干渴的灵魂。仔细品读它像与我们面对面交谈一样,拨开我们眼前的云雾,解开我们心中的疑团,使人毛瑟洞开,心中豁然开朗。今天,谈谈我的一点读书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有一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经历,有一点启发。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很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丝线。他在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以及用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栓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我在教育教学中体会到,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持续稳定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在课堂上连通每位学生的注意力这根“丝线”,而且更要在课堂外连通师生之间的这根情感“丝线”搭建桥梁,并巧妙得利用这根“丝线”来培养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只有让孩子“亲其师而信其道”才能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在亲切、和谐、彼此信任的氛围中教学相长。

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一是平时要对学生和蔼可亲,经常和他们一起聊天,促膝谈心。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他们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我认为这些看法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的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二是平等、民主地与学生相处,记得自己上学时,对老师必恭必敬,对老师说的话也是惟命是从,不敢有半点不敬和怀疑。可现在的学生却不同,他们与老师有说有笑,有时,老师不对的地方他们敢当面挑刺,和老师说话也总以一种同辈人的语气,似乎老师在他们眼里算不了什么。我有时就有点接受不了学生的这种态度,觉得学生没礼貌,不懂得尊重老师。但读了此书,受到启发:虽然小学生是未成年人,认识问题有不可克服的局限,但发扬民主却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民主就是凡事多商量,在商量中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在商量中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教师在建立民主的氛围中,需要特别注意对话的平等,“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是所谓商量的意义所在。民主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共识和基本追求,也是社会理性的重要标志。

书里还介绍了关于后进生的成因,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那是由智力低下、习惯不好、学习动力不够等造成的,但苏霍莫林斯基却为我们分析了后进生的成因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身为老师我们会经常去别人身上找原因,而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要从教师自己身上找原因。后进生在我们的心目中,学习能力真的太差了,在我们老师的心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这些学生连基本的学习任务都完不成,又何谈阅读?等等,因此往往很多时候剥夺了他们的阅读、休息、娱乐时间,忽略了学生内心真正的需要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那些学生需要用阅读来提高自己,需要用阅读来解决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难,需要在娱乐中寻求自信,而我们老师也只能交给他们方法,但真正的落实,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在摸索中去完成。

苏霍姆林斯基班上有个叫费佳的学生,在算术应用题的学习上障碍很大。“这孩子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他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他的思想刚刚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却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面对这种情形,苏氏自己亲自编了一本书《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在这本书中,他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编了很多有趣的、能够引起儿童思考的习题来训练他。这些习题深深地吸引了费佳,也开始引发了他的思考,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能求得答案。随后苏氏又为其搜集了一套专供他阅读的书籍,约100本,可供他从三年级读到七年级。这些书跟课堂上所教的内容有着直接的联系。正是这种大量的阅读,使费佳的成绩逐步赶了上来。到五年级时,这个孩子已经能像别的孩子一样解答同样的算术应用题。后来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如历史、文学,还遇到过困难,但每一次困难他都是靠阅读来克服的。苏氏告诫每位老师必须谨记:“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老师的我们,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通过学习,我逐渐转变了自己的陈旧观念,在工作中不断尝试着努力转化好每一位学困生,因为只有这样了,才深切体会到出现“百花齐放春满园”之效果。 一言以蔽之:假如我们每一位教师,对待学困生都能够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有耐心,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善于思考,我相信学困生会越来越少!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