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发布者:向云波    所属单位:昌吉州回民中学    发布时间:2019-05-09    浏览数( -) 【举报】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当前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传统模式的教学活动主要依靠一张嘴、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来完成。信息技术的介入,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教学目标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变。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在学习信息技术支持优化学科应用中,怎样做才能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大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呢?

     历史学科的特点在于它的过去性、丰富性和综合性,这决定了历史学科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是不能进行试验、重演的,历史没有假如。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够模拟了历史,而且还能使学生从书本上的资料、图片中获得真切的历史感。利用信息技术虽不可重复历史,却可以再现历史,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在感性上受到强烈刺激,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以信息技术为契机,努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充分应用"微课程"、电子书包等工具,将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进行整合,从而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伙伴,由原来的"要我学"转变成为了现在的"我要学"。信息技术支持优化历史课堂,要求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上,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从而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知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课堂,能使广大学生在信息时代,从小懂得学习和利用计算机或互联网络来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例如八年级上册历史第 15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这一课,课本上对"南京大屠杀"叙述的比较简单,只是利用四副图片让学生理解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恶残暴,学生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怎样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课前安排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并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在多媒体课件中我插入了纪录片《南京大屠杀》的视频资料,虽然我只截取了短短的 137秒的资料,但在课堂上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本质就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的效果超出了我的想象。

  在多媒体化时代的今天,合理应用计算机,可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与课程实施整合后,单纯由教师作为知识来源的局面被打破,学生可以直接从信息化的环境和数字资源中获取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从其他学习者、在线专家等那里获取课程内容,从而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信息技术也给师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师生在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实现了教学相长,一起步入了信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