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5、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

发布者:马莉     发布时间:2019-02-25 浏览数( 120) 【精华】 【举报】

5、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

主备:王娟      审核人学科组长:潘兴华 授课时间: 月  日 星期:   累积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翩然、销声匿迹、连翘、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

2、了解作者竺可桢及相关知识时代背景材料。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学习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    型:讲读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学”环节

(一)课前预习

1、参考预习提示了解学习重点并借助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文章的背景。

2、初读课文,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段落序号,并扫除字词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主旨。

3、查字典正确标出有关生字的读音并记住字形词义。

相关资料:(大屏播放)

竺可桢(1890—1974年),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七年级时,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你们还记得里面是怎样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知道冬天已经降临了,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我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三)预习检测:(屏幕播放)

1、给加点字注音:

翩然(piān)  销声匿迹(nì)  连翘(qiáo)    

衰草连天(shuāi)  风雪载途(zài)

2、解释词语: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次第:依次。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四)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整理出文章的脉络。

1.速读课文。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声,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争取两分钟内读完。

2.理清文章条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说明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自然段)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迟早的各种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二、 “后教”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学习任务:(多媒体播放)

1.齐读第1自然段。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请标出有关词句。

(3)课文在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时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讨论明确:

(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3)开篇用“沉睡”“苏醒”将“大地”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大地苏醒的物候现象共有三种:“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发的春色,显得十分舒展。“次第”一词写出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用“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了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

写燕子归来用“翩然”来修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让人想到“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的景象。写秋风落叶,用“簌簌”一词写出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写落叶,写出了落叶颜色逐渐淡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动,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既然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将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很自然了。

本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既准确又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

  2.学习第2、3自然段。

  学生默读这两段,然后总结段意。

  第2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自然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1)第2自然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本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例,按时间安排农事的顺序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2)第3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指名回答)

  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仔细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许多”说数量不少,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密。

 文中有许多词语两两相对,十分严谨,体现了作者对语句的精心组织。

三、“提升”环节

出示几则农谚,说说其中包含的道理。

①“清明前,开秧田”②“柳毛开花,点豆种瓜”③“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④“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⑤ “馒头云,天气晴”

教学反思: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