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初中音乐课中的歌唱教学分析

发布者:李海凤     发布时间:2019-03-11 浏览数( 0) 【举报】

初中音乐课中的歌唱教学分析
摘要:作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歌唱,如何上好中学的音乐课即声乐课,关系到我们教学工作的成败。
关键词:音乐教育;歌唱教学
要想上好中学音乐课中的歌唱教学,首先要了解这一年龄段群体的生理特征及心理特征。
一、生理特征
所授课的对象是中学生,年龄大多在12―16岁左右,正处于变声期,也即发生器官发生明显的变化。首先表现在生带上,男生声带明显变长,增长将尽一倍,也变宽边厚,声音由明亮、清脆变得低沉,浑厚,音调比儿童几乎低一个八度,有些人发生出现沙哑,声带闭合不好。相对来讲,女生变化不太明显,表现为声音不结实,常常出现两截声音,也就是中低音全真,高音全假,声音打架明显。
二、心理变化
中学生这时正处于转向成人的时期,对动的表现形式表现得比较羞涩,反映也比较迟钝,生怕被别人笑话,这种心理是带有普遍性的。
第二个表现是不爱唱和不敢唱。由于变声期,声音出现的种种劣痕,尤其是男声更为明显了,许多学生的歌声已不如童声甜美,因此产生了自卑心理。
第三个表现是对通俗音乐的偏爱。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他们需要表达情感,需要表达自己已是成年人的意识,需要与人交流,而通俗歌曲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因此,通俗歌曲一般贴近生活、浅显易懂,曲调近似说话,表达情感比较直接,没有多少技术框框,而且音域几乎在自然声音之间,不高易于演唱,曲调又较流畅,容易上口,这也是中学生偏爱通俗歌曲的理由。
针对以上中学生变声期的特点,在制定教学计划上也要与成人有所区别,首先要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去教授。由于他们发声的位置都比较低,真声多,大都采用大本嗓唱,因此在发声上就不能从低音区开始练,否则就容易撑大喉咙,白嗓子去喊叫,挂不上假声,而是应该从偏高一些的音(b―c)开始,从上向下,使用三度五度音阶去练声。可以采用哼唱手法,练习hm时启发学生好像口中含了一口水没有咽下去的感觉去哼,这样最容易挂上假声,避免低位置,低音区也要用较高的位置经硬口盖反射发出声音,不挤不压。他们与成人的不同之处是,他们的声音还很细嫩,因此练高音假声成份可比成人稍靠前一些,也稍稍开放些,而对于15岁以上的学生练声时可增加一些类似成人的声音训练,启发学生
多用头腔占优势的混声唱法,但要注意,口型不要过分竖,应关拢住,声音也不要过分靠后,因为变声期本来声音就不结实,发虚发空,如果过分靠后就会更虚,声带就更拉不紧,但也不能过分太靠前,否则声音就会产生白、散、拢不住的现象,应该将声音的着力点打在口盖适中位置,也就是上牙膛的后边。可以多采用闭口母音代替开口音练声,例如,565 (i)―454(ya)―343(i)―232(ya)―1(i)‖,123 (iya)―345(iya)―5654(iya)―321(iya)‖等。注意在中声区就要挂上假声,这样高音容易上去,即多采用混声。
下面再谈一下呼吸的支持问题。中学生不懂呼吸支持,往往从口腔直接出来,吐字又白又扁、又尖又散等等,我认为对他们不要做单纯的呼吸练习,因为不结合声音单纯练习往往容易僵住,找不到支持点,可让他们大声朗读,也可以大喊“一二一”,或者向远方喊人,还可以叫他们练习跳音,启发他们就好像是在拍皮球,例如练习50(Bo)30(Bo) 10(Bo)|50(Bo)30(Bo)10(Bo)‖,这样很容易让他们找到呼吸的支持点,教他们多用说话的感觉唱,启发学生吐字就像一条线,不要想音的高低,如果去想音高,喉咙就会往上跑,在说话的基础上歌唱是最自然,最不会僵,会有丰满的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
在这里还要特别提出对中学生要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
段非常重要。培养一个乐感的耳朵要比训练机械的肌肉活动
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青少年的特点体现在:天真、活泼,对新鲜的事物非常敏感,接受也快,感觉器官也很敏感,而声乐恰恰是感情艺术,更直接刺激感觉器官。因此,首先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可以多听些音乐,最好是观摩教学范唱,培养他们一个乐感的耳朵。总之,要使他们对要唱的声音先有个印象,必要时在歌唱的时候加一些肢体动作,只有把注意力放在声音的形象上,学生才能使身体不必要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也就能够得到一个轻松自如的、兴奋的歌唱状态。
另外,歌唱心理也很重要,我们应该找一些适合青少年练习的曲子,不要找超过他们能力范围的曲子去唱,不要让学生们做难做的事情,而是让学生们把容易做到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我们可以选一些较为短小的歌曲,这些歌曲音域不宽,旋律进行平稳,音程没有大的跳动。例如:《摇篮曲》《渔光曲》《牧歌》等。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学生只要一唱歌气息就提上来,将脖子勒得紧紧地,有的甚至扯着嗓子喊,憋得脸红脖子粗、撑大口腔,声音听起来感觉在扎耳朵,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心理上没有放松,气端着放不下来。气息是歌唱之本,如果歌唱者不会用气息,也就不能把歌唱好。古人云:“歌者必先调其气。”这个时候可以启发学生多采用叹气疗法,因为人在叹气时才会处于放松状态,气要彻底叹下去,叹道横膈膜、叹到后腰,用这种
办法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的放松,只要气息放下来了,歌唱自然就会顺畅多了。
形象化教学的例子很多,前面已经说过一些。如练呼吸支持假声可向远方喊人;唱短音启发学生好像拍皮球、跳绳或者司令官喊一二一;用哭泣、狗喘气的方法去体会横膈膜的对抗状态;用惊喜的表情扬眉提笑肌提高歌唱的位置;用准备喝水时的状态打开喉咙等。这些形象化的比喻在教学中都很奏效。因为歌唱本来就是来自生活,否则谁也不会唱出歌来。如果教学生像成年人一样诸如放下巴、放喉头等去要求他们,一定会感到枯燥而提不起兴趣,对他们太困难,一困难就会使学生很不舒服,产生紧张感,使歌唱的心理状态失去平衡。没有正确自然的歌唱状态,发声的各个部门就不会很好的配合。总之要做到歌唱的心理、生理很好的配合协调,这样才能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进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以上从几方面简要述说了在音乐课中对中学生歌唱教学的一些见解,所有的一切都出自于生活的凝炼、深刻的学习和生活,才能将初中音乐课中的歌唱教学得到逐步的完善。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