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如何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

发布者:庞丽英     发布时间:2019-03-19 浏览数( 4) 【举报】

   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信息技术这门课从诞生起就被人们划入了“副科”:领导不重视,师资力量弱;老师不当回事,上课凭经验,没有任何资料和模式可参考;学生也只把这门课程当休闲,课堂上就是玩玩游戏、上上网。平时开课少,我们的老师每天不是忙着给学校打材料,就是帮同事修电脑,做个课件等等,做着一些本不属于我们的工作,这些客观原因确实存在。但是身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就是能够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那么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都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一、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评价一堂课是不是成功,一条主要的评价标准就是看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所以确定学习目标很关键。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一样,注重实践,教学模式多以上机操作为主,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目的性。翻开教材,每一课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我们要做的根据教学目标安排好相应的学习任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有很多,例如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探索发现式教学法、实践启发式教学法等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很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在具体设计任务的时候要记住一点,任务一定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的。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课:编辑数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对工作簿中的数据进行编辑处理;2.培养信息加工与信息处理的意识。为此,我们可以制定一个任务:“每人制作一个5行10列的课程表,标题为:几年几班课程表”。这个任务当中就包含了选取单元格;数据的输入与修改;合并单元格(要输入标题);设置数据格式(字体字号);设计单元格格式(边框粗细等单元格的行高等)等子任务。在完成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EXCEL工作表中的一些基础操作也逐渐的熟练和掌握,从而也就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多进行演示操作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上机练习时间不少于70%,也就是说教师的理论指导时间只有30%,但这30%的理论指导决定着学生在接下来的70%的时间里都应该做什么。那么我们在这30%的理论指导时间中应该做什么呢?就是多进行演示操作,教师在安排好学习任务后就是分步骤的实施,在学生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之前,教师都要有相应的演示操作。还是以这堂课为例,教师安排好学习任务后,接下来就要根据任务进行的阶段要进行阶段性的教学演示,如何在工作表中合并单元格、插入单元格、添加删除数据、删除整行整列、设置单元格格式等等,在演示操作过程中尽量做到标准操作,简化操作,操作过程中配合讲解,要让学生看明白、听清楚教师的每一次操作都是怎么回事,要达到的效果是让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尤其是在讲解重难点的时候一定要慢。切忌不要鼠标满屏幕乱飞,看的学生眼花缭乱,眼睛跟不上鼠标,教师在点左键或者右键的时候也不说明,一通操作下来学生看的直晕,效果还不如看教材自学。在演示之前教师也要多练习,避免出现以上情况。
  三、勤巡视,多指导
  在安排好学习任务,演示操作之后,接下来就是学生的实践操作练习,一定要安排充足的练习时间,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巡视指导非常重要,这个时候教师不能犯懒,一定要走在学生中间,一方面指导学生操作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错,对于经常出现的错误要及时提出来以防其他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重复错误,浪费课堂时间,比如在学习FLASH时候绘制图形,学生经常忘记选取图形工具后忘记把鼠标换回箭头工具,导致经常出现错误操作。例如WORD在设置完标题格式后,在输入正文的时候,字体格式会默认继承了标题的格式,学生会经常性的出现这种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指正,在设置完标题后一定要将字体格式换回来,然后再输入正文。再比如EXCEL在输入公式或者粘贴函数的时候,由于操作失误导致鼠标所选单元格一直呈虚线环绕状,也不撤销,其实只要敲一下回车就能解决问题等。在指导学生操作的时候不要替学生做,而是指导学生该如何做,这是咱们很多老师经常犯的毛病。另一方面能够掌握学生对操作的熟练程度,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任务。在时间足够的情况下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展示。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