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培养积极的心理,做一名幸福老师。

发布者:周鹏     发布时间:2019-03-22 浏览数( 1) 【举报】

培养积极的心理,做一名幸福老师。


      所谓教师幸福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教育智慧,进行教育创新,获取学生及社会的积极评价,感受到职业内在的尊严与欢乐,对自身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持续的快乐体验。审视当前的教育现实不难发现,教师的幸福感普遍缺失,《现代教育报》与人民网曾对1.3万多名教师的幸福指数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的教师感觉很幸福,16%的教师感觉比较幸福,55%的教师感觉一般,26%的教师感觉比较不幸福。那么,教师的幸福为什么遥不可及?教师的幸福何以实现?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致力于探讨人性中的积极方面,倡导挖掘个体内在固有的积极力量,从而促进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最终使全人类走向幸福。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人的幸福问题。因此,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教师幸福是一个不容轻视的研究视角。

  首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实现教师幸福感的动力。如果一名教师能够敬业乐业,其职业理想与职业现实相吻合,他就会感到幸福或基本幸福。反之,如果一名教师不热爱自己的职业,仅把职业当作谋生的一种手段,他就不会感到幸福或很少感到幸福。因此,教师要从积极的角度调整认知,适应现实,树立爱岗敬业、终生从教的崇高理想。第一,认同教师职业。职业认同是教师获得幸福感的心理基础。一名教师如果从内心深处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就容易产生内在的发展动力,工作中就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与快乐。第二,塑造良好师德。高尚的师德是构成幸福的重要内容。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只有自觉地抵制不良诱惑,热爱本职工作,真诚奉献,爱护学生,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人格去感召学生,才能最终达到幸福的境界。第三,坚定事业追求。人幸福的动力在于人有精神追求和内在发展的需求,只有当教师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当作一种人生理想来追求,才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构建起自我完整的精神世界,激励自我永远保持着对事业和生活充满乐观与希望的一种人生境界。

  其次,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品质是指那些有利于个体自身发展的心理特征,它会影响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积极心理品质是教师获得幸福感的基础。积极心理学强调激发人内心存在的积极力量,如果个体固有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人性的消极方面就会被抑制或消除。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减少身心健康问题,提升人生境界,促进专业成长,帮助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一是正视不良品质。教师要正视自己心理品质的不足,并采取积极态度加以弥补。二是激发积极行为。教师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良好的行为是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来源。教师可以通过发展自身良好行为建构积极心理品质。三是增进积极体验,积极体验为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再次,提升必备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的提升是教师走向幸福的根本途径。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个体都有寻求自身发展的需要与潜力。物质利益的满足,可能会使人获得暂时的快乐,而个人素质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才能使人获得持久的幸福。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教师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学习,不断创造,提升自我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益和自身的专业发展,实现教育理想,增强幸福体验。第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完善教育观念系统,紧跟时代步伐。第二,重塑专业角色,投身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水平,胜任教师职业。第三,勤于自我反思,致力科学研究,在反思中探索教育规律,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体验更高的幸福感。

  最后,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教师幸福感的重要保证。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及其经验是通过外部环境得以体现的,而外部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体。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教师营造积极的外部环境,不仅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还会使其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第一,以真诚之心待人,这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宝贵财富。第二,培育爱的力量。教师因为爱而乐于奉献,学生也会因为教师付出爱而真心回报教师。第三,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外出旅游、家庭聚会等休闲活动,创建融洽美满的家庭生活。

  总之,教师的幸福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还关系到学生的幸福及整个教育的发展。教师幸福感的实现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还要依靠社会的支持、学校的信任和家长的理解。只要全社会都来关注教师的幸福,教师的幸福感必然会得到提升。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