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议论文教学到底该教什么和如何教

发布者:纪强     发布时间:2019-04-24 浏览数( 1) 【举报】

一、鱼、渔之惑:寻找议论文文本教学的平衡点

议论文课堂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怎样给予“鱼”(直接教给学生议论文知识)和怎样授予“渔”(教给学生掌握议论文知识的方法)的困惑。大多数老师会说,我们是在既授予“鱼”也授予“渔”呀!可实际课堂教学果真如此吗?不可否认,在议论文文本教学中,离不开文体知识教学。这些知识是学习议论文的基础,那么,教师该怎样传授这些知识呢?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习惯于先提出某些文体知识要点,再将这些知识点用所谓的理性分析来机械地切割文章的语言材料,然后从中提取出一个个冷冰冰的概念,再逐一印证这些概念的正确性。我们不能武断地说这样的教学思路一定是无效的,也姑且不论这样的教学是否合适,但应该进一步提出思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对议论文的阅读是通过这些僵化的知识来指引的吗?教师这样传授知识对于学生的成长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

二、问题去哪儿了:文本教学中失去了应有的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们阅读议论文的目的是了解文本作者对问题所持有的立场。在学习过程中,要么被作者的观点说服,要么就心生疑窦: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论证过程是否符合逻辑?要解除这些疑问,首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问题意识的重视不够,是现今议论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原本中学教材中议论文文本的选用就存在模式化问题,认为议论文只不过是简单的告诉我们一定的道理,只要从中找到鲜明的观点就可以了。殊不知,在真正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议论文有时是非常复杂的,不经过质疑根本不可能获得想要的答案。也有部分老师会说,课堂教学中已经提出了许多问题,甚至达到满堂问的地步。但实际上,许多老师的问题只不过是为了验证文本知识,完成教学罢了,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识质疑。

三、遗落了议论:议论文本教学之殇

从小学开始,学生就被叙述性和抒情性的文章包围着,习惯于感性的宣泄,而缺少理性的思考。面对议论性文本,相当一部分学生看不懂文章内容,找不准文章观点,理不清文章思路。造成这种议论文课堂教学现状的原因何在呢?议论文教学的目的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议论文教学要让学生能对文章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即要让学生学会“议论”。议论文重在说理,因此离不开对文本的理性思考,只有这样,才是对文本的有效解读。现实的文本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分析都是逐段对文本进行孤立分析。然而,议论文讲究内在说理的逻辑性,应该说每段在结构上都存在关联意义,作者的思维发展也存在脉络。

四、固化的思想:湮没了议论文教学的灵光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日常教学,静下心来对文本进行钻研的时间很少。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议论文在中学课本中所占比例较少,所以教师就将有限的精力大多用在散文、诗歌、小说与戏剧的教学中,对议论文的关注少之又少,更谈不上深入研究。长此以往,造成教师自身在理解、品味议论文时也存在一定的障碍,总觉得议论文阅读过程干巴巴的,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大讲特讲之处,对议论文的教学自然也就不待见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教师在备课中照搬教师教学用书,照抄名师教学设计的现象变得相当普遍。学智慧去深入浅出地解决问题,我想议论文教学的春天也就快到了。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