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作业周期 : 2019-01-24 2019-05-24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1、 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 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 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 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提交者:学员王雪    所属单位:昌吉州第二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3-18 10:12:42    浏览数( 0 ) 【举报】

在教学中,基本遵循的分析方法是: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按照这条主线,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进行本章节的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掌握环境问题一般的分析方法。

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利用ppt直观展示其地理位置过渡性 讲授新课需循序渐进、步步为营。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这里只要让学生上台来指出他的位置和范围,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黄土高原的四至点以及它的过渡性的地理位置特征。

2、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实验突破重点内容 以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状态,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成后,会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想像力,同时也作为一个话题很好地引出了“黄土高原的地貌”。继而由地貌导出千沟万壑,由千沟万壑导出水土流失,顺理成章地呈现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及其原因。在分析水土流失的过程中,引用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从简单的活动中了解和掌握影响的一般因素,活动如下:

第一组试验:同样的一场大雨落在下列三种不同坡度的区域,三个区域都没有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哪个最严重,哪个最少?规律是什么?

第二组试验:第二组试验:同样坡度的两个区域,A是和风细雨,B是暴雨倾盆,那么哪一个区域水土流失严重?

第三组试验:第三组试验:同样的坡度、同样是暴雨倾盆,区域A是松散的泥沙,区域B是粘性较好的粘土,哪一个水土流失严重呢?

第四组试验:第四组试验:坡度一样,地表土质都比较松散,都是暴雨倾盆,但是A表面植被繁茂,B表面植被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幸运的是还保留了一部分植被,C表面的植被已经被破坏殆尽。哪一个水土流失最严重,哪一个几乎没有水土流失?

以上四个实验都要求学生联系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进行解答。让学生在观察中探究,在观察中总结,在观察中培养兴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论证态度。在活动中掌握知识,这样便于调动课堂的气氛。

3、内化知识,拓展迁移---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图片进行知识迁移

首先在查找大量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文献资料,收集有用图文资料;其次把这些图文资料进行分类,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处理制作成ppt,再次形成交互式展现给学生。最后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丰富,知识面更加开阔。本课我将课本中“南方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的内容作为拓展性题目,作为本节课的作业。 4、总体评价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利用会声会影制作导入视频,老师提出五个问题,让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然后利用ppt直观展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再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探究活动突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最后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教师不断用“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合作、表达的机会。把教学定位在一种交往、对话关系之上,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老师评语

深入学科实际谈体会,符合学情,符合当前教育教学的实践,有一定的可读性。

评语时间 :2019-03-19 11:12:29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