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作业周期 : 2019-01-24 2019-05-24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1、 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 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 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 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提交者:学员开比努尔    所属单位:昌吉州回民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3-26 12:10:36    浏览数( 2 ) 【举报】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课堂,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很好地益处。下面我浅谈下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探究的兴趣

初中学生喜欢看多彩的影像,而多媒体可以播放生动、清晰的影像,因而深受学生喜爱。在化学课堂上,用多媒体播放一幅幅引导学生思维的影像,或者播放一张张物质结构的图片,都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给学生形象、具体的感知,从而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化学知识。比如,在学习碳单质的时候,由于初中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一时半会很难理解金刚石、石墨等原子的结构,更不要说理解C60的结构了。这些碳单质的结构,老师也不方便做出模型,即使向学生展示挂图,学生也是看得云里雾里,但多媒体课件,却能惟妙惟肖地向学生展现出来,甚至对碳单质的结构进行放大、旋转,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这些都是在课堂上不好展示的内容,但利用多媒体课件能轻而易举地“展示”给学生看,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二、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研究与学习欲望,使学生有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大力倡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因为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终身再学习能力,是对学生未来负责的教学方式。在具体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比如,影响气候变化的温室效应,老师在课堂上费尽口舌也讲不清楚,那就布置学生自主学习,告诉他们如何在网络上进行查询,如何就各种查询的信息与同学交流。交流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发送电子邮件,也可以用聊天工具。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得更有劲,还能很快掌握什么叫温室效应,在生活中如何做到“低碳”。化学实验现象是具体的,但化学原理是很抽象的,而且很多的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着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重点体现在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上。如在化学讲解难点铜锌原电池时,将传统的教学手法转化为屏幕上的电流曲线图。

另外,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
  第四、信息技术能扩容增效 
  课堂是师生交流、相互传递信息的场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常常用语言、小黑板、讲义等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这些传输方式,信息量小,清晰度差,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进行各种信息的优化处理,传输的量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几何倍数,并能包含图形、声音、动画,还可以将文字做成各种效果,放大也行,闪烁也可,特别是在各章节复习的时候,可有很方便地归纳知识点的结构,有利于学生认识知识的脉络,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五、优化实验教学 
  实验是研究化学问题的必须用到的手段,它可谓是化学教学的利器。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很多没有条件进行的实验,比如,利用空气液化分离氧气,这是无法在实验室里做的,但学生很想看看淡蓝色的“空气”,也很想看见氧气是怎么从液体空气中分离出来的。这些在实验室里没有办法的实验可以用信息技术作处理,老师可以将此做成课件,进行逼真模拟,同样能给学生“想看看”的满足感,而且能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化学原理。有些化学问题即使能做也无法做的,比如,CO的中毒,浓稀释的操作错误,等等,也最好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这样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