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作业周期 : 2019-01-24 2019-05-24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1、 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 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 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 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提交者:学员梁涛    所属单位:昌吉回族自治州第一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3-01 10:43:15    浏览数( 0 ) 【推荐】 【举报】

 

《品古风雅韵》  教案

                              备课人   梁涛    

目标叙写:1.让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出诗歌内容。

          2.让学生能够说出诗歌的思想内容。

          3. 让学生能够规范赏析诗词。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诗词的赏析,从而做到规范赏析,明晰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不是很好把握,学生需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规范赏析。

教材分析:选修系列分文学鉴赏类、语言应用类、理解探究类,这节课属于文学鉴赏类,实现的目标是感受与鉴赏。选修课在新课程考试大纲中属于鉴赏评价能力

教学安排:2-3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我们现在学习的这本书《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之前在选修我们已经接触了不少诗与词,对于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           

 

 二:幻灯片展示 (有学生代表大致解读这首作品的内容,给学生思考时间,然后学生回答。)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请问这首诗是如何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

1)这首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首联借助了云天秋风,江水洲渚,颔联借助了无边的落叶,不尽的江水的景物描写。

 

  1. 该诗抒发了作者悲愁,苦闷的心情。

     

       三、幻灯片展示 (有学生代表大致解读这首作品的内容,给学生思考时间,然后学生回答。)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 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四、幻灯片展示 (有学生代表大致解读这首作品的内容,给学生思考时间,然后学生回答。)  移居(其二)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①时。

    此理将②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③,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厌:满足    ②将:岂     ③纪:经营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以这道题为例,大家一起回忆曾经学过的风格(白描)相同的作品《归园田居》,让学生现场背几句。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 幻灯片展示 (有学生代表大致解读这首作品的内容,给学生思考时间,然后学生回答。)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用了触景生情的表现手法。

    诗人在羁旅之际,看到了残照当头,乌鸦归巢,想起自己背井离乡、抛家别眷,不由得悲从中来。

    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

     

    通过以上练习,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表达)自己情感的?为何有这种效果?

     

    术语意识 (教师提示,强调)

     

    答题要素: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幻灯片展示 (有学生代表大致解读这首作品的内容,给学生思考时间,然后学生回答。)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这首诗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

    “铿然”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石头发出的响亮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的对比,清幽宁静的气氛衬托出作者心灵澄澈。

    可以体会到诗人坚定信念,乐观旷达。

     



    •  

       

       

    附件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