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作业周期 : 2019-01-24 2019-05-24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1、 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 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 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 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提交者:学员张世连    所属单位:昌吉州第二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3-18 12:32:01    浏览数( 0 ) 【举报】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五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教学分析

1.数列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课在数学教学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内容做好准备.

这一章首先通过“三角形数”、“正方形数”等大量的实例引入数列的概念,然后将数列作为一种特殊函数,介绍数列的几种简单表示法,这样就把生活实际与数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是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作为数列的起始课,为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打造数列教与学的良好开端.教学中从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入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感受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如存款利息、购房贷款等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的现实问题).

2.教学任务分析

(1)了解数列的概念

通过实例,引入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的顺序性,感受数列是刻画自然规律的数学模型.了解数列的几种分类.

(2)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

了解数列是一类离散函数,体会数列之间的变量依赖关系,了解数列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体会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数学模型.

难点:将数列作为一种特殊函数去认识、了解数列与函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以设问和疑问层层引导,激发学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从常识走向科学,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去疑;鼓励学生去探; 激励学生去思,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精神.

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达到探究、归纳的目的.

三、教学情境设计

第一部分  

问题:根据实际例子,归纳数列的概念.

1)棋盘中的数学

2)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

3)三角形数;

4)正方形数;

5)对体育比赛中110米栏的简介

 

设计意图1.从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认识数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

2.认识数列具有顺序性.

师生活动: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一列数的规律,并利用所发现的规律求出下一个数.

生:分析每一个数的规律并利用规律求出下一个数.

师:让学生体会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一列数据,分析这些数据的规律,利用这些规律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引出数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

第二部分  

从课本上找到数列的相关概念,并划出来.

设计意图1.让学生首次接触就看到教材上最完整的叙述.

2.同组之间有一个较统一的答案

师生活动:师:请分析五组数的共同特征,从课本上找到数列的相关概念,并划出来.

生:分析并从课本上找到相关概念: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第三部分  仿

问题:思考下面两个问题,并举几个数列的例子.

1).1,3,5,7和7,5,3,1是同一数列吗?

2- 1, 1, - 1, 1, … 是不是一个数列呢?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吗?

设计意图:认识数列是有顺序的,且数字可以重复出现.

师生活动:师:让学生举出几个数列的例子.

生:举例.

师:肯定学生的举例,并以一个学生的例子为例引出项的概念: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和它的序号有关,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叫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

板书记法:a1a2a3,...,an,...,简记为:{an}

第四部分  

问题:分析下列两个数列的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

总结通项公式的概念.

师生活动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数列,联想以前学过的知识,从函数的角度分析数列.

生:分析并联想到函数,并从函数的角度分析数列,并找到相对应的函数,求出其定义域.

师:举出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的函数,求出其函数值,排成一列,让学生举例说明.得出从函数角度对数列的认识.

生:合作讨论后举一例说明,并给出函数角度的说明: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an=f(n),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师:强调有限子集必须从1开始,并重复说明函数角度下的数列定义.分析an=f(n)可以表示数列中的每一项,引出通项公式的概念,并让学生总结概念.

生:总结并给出通项公式的概念: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第五部分  

问题: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问题:知道了通项公式可以求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分析数列中项与序号的关系,并会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让学生明白由通项公式可求数列中任一项.

师生活动师:引导学生分析数列通项的求法,解决(1)至(4)题;

生:口答(1)至(4)题;

师:让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并通过第(5)小题向学生说明数列的通项公式不唯一.

生:回答第(5)至(8)小题.

第六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小结.

师生活动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点明本节课的重点是数列及其通项公式,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定义在正整数列集(或其有限子集)上的函数.

作业:

1.书面作业:习题 2.1 A组第 1,3 题B组 1题

2.预习递推公式

四.板书设计

主要有学生展示书写,老师适当作指导修正.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新课程的编排特点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使课堂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课程提倡教学目标综合化、多元化和均衡性,知识的生活化,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鉴于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要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活动、学生探究为主,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具体说来,新课程的理念有如下体现:

(1) 体现“双主体”的原则,摆正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

本节课的组织与实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扮演的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大量实例激发学生的学机动机和学习兴趣.

(2) 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形成定义的教学设计中,设置了恰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合作与交流,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精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附件

  • 【新高考优选】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 2.1.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课件(1).pptx 下载 预览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