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作业周期 : 2019-01-24 2019-05-24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1、 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 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 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 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提交者:学员左诚    所属单位:昌吉回族自治州第一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1-25 16:48:47    浏览数( 1 ) 【推荐】 【举报】

浅论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有机融合

面对现代社会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充分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优化了教学过程,加大了信息量的传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合理性 
  物理是自然科学基础,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信息技术恰好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相互结合,制作出生动逼真的物理动画,模拟各种物理情境,使课堂变得生动、直观有趣,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概念与过程规律的理解。同时,信息技术不但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共享资源,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使用资源,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提供了平台。可见,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合理、必要的。 
  二、信息技术应用的意义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1、有助于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对于高中的物理教学来说,某种程度上教师在课堂上都是在提高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上。因此借助信息技术后,可以呈现出色彩逼真的情景画面,让学生一直在愉快的情绪中,教学内容也就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了。例如高二学生在学习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这节课时,需要借助洛伦兹力演示仪,电子束由电子枪产生,玻璃泡内充满稀薄气体,在电子束通过时能够显示电子的轨迹。其中电子速度的大小和磁感应强度分别由加速电压和励磁线圈的电流来调节,当学生看到淡蓝色的电子束出射时,不由的发出了惊叹声,然后再调节磁场,电子束轨迹开始偏折,最后变成圆形,学生很是惊奇,就这样,学生带着好奇就开始对新知识的探索了。 
  2、可以生动逼真的模拟一些无法在课堂上实现的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有的物理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但有些理论知识只能在一些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推理得出,没有直接的测量数据作为分析的依据或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或观察的实验,像磁流体发电机、速度选择器中带电粒子的受力(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平衡现象等。这些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模拟仿真实验、虚拟现实仿真教学充分让学生理解这些常见仪器的工作原理,提高了实验的可重复性、趣味性,对课堂实验的局限性,起到了很好的完善和补充作用。 
  3、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情景的能力 
  抽象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单靠语言的描述,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品质。现实情况表明,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题目难做的原因不是物理规律、公式不熟,而是无法想象完整的物理情景,从而无法准确地弄清物理过程。例如在《机械振动、机械波》中就可以制作Flash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机械振动产生机械波的关系,机械波又是传递能量的形式。而在传递能量的过程中,各个振动质点并没有随着波发生位置变化。一些学生就会很模糊,为什么质点没有前进,更不用说质点的运动情况了。而利用信息技术将机械波的传播制成动画,就会快速有效的将其抽象关系清晰的展示出来,也拓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以后机械波的能量传播做好了理论基础。 
  4、有助于课堂容量的增大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收集大量信息进行优化组合、筛选,精心设计,科学紧密地安排,使学生围绕某一学习主题进行密集、快速的活动。例如物理的复习课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呈现知识要点、精选讲解典型的例题、合理有效地设计学生的习题,既节省了教师大量板书的时间,又可以增加知识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方面 
  1、追求信息技术手段的生动逼真而偏离了教学重点 
  多媒体课件的画面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声音悦耳动听,对学生的感官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如果过多的运用这些材料,却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引出一些和课堂内容无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太少,老师和学生都是看着频繁更换的画面,偏离了教学重心,忽视了教育的规律。 
  2、多媒体演示内容过多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和消化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在够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而且也省去了写黑板和擦黑板的时间,这样教学内容可以大大地增加。但是容量太大使学生很难消化,特别是有些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板书的时间短,切换的速度快,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和反馈的时间,从而影响了课堂效率。因此在教学中仍然要突出重点、难点,注重学生主动思考和对知识的整理与巩固。 
  3、演示实验而忽视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科学,在教学中若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代替动手操作实验,不管模拟的如何逼真的模拟了物理过程和现象,在学生的心目中毕竟是“做出来”的现象,缺乏真实感。因此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应该以真实实验为主,模拟实验为辅。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 
  4、盲目使用网上课件资源忽视课件质量 
  有些教师把其它教师制作的课件或网上下载的课件复制过来,在教室里点点鼠标就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工作。这种教学活动,不具有针对性,违背了因材施教原则,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四、如何更好的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1、思想中明确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还有方法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更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道德情操的陶冶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不是靠信息技术所能达到和代替的。 
  2、信息技术的运用重在创设情景、揭示问题 
  现代教学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在教学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力求能展示问题情景,给学生以悬念,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3、处理好物理实验与计算机模拟实验的关系 
  能做的真实实验一定要做,使学生理解规律是自然存在的,是人发现之后用语言、文字给予描述出来的。实验过程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4、加强学习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物理老师应加强自身电脑技术的操作,多思考多研究,必要时可与信息技术老师共同探讨,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越来越多,既要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带来的生动、趣味性,也要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从传统教育成功的转向素质教育。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