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作业周期 : 2019-01-24 2019-05-24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1、 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 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 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 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提交者:学员范增强    所属单位:昌吉州回民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2-27 17:24:03    浏览数( 3 ) 【举报】

 

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是教育事业进步的动力,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必然给教育系统带来极大的变化。教育部于2001年7月出版了中学各科的《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与原有教学大纲最大的改变是不再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而是从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为特征来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并且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当大的调整。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交互式的计算机系统结合网络多媒体技术,把课本和图形合而为一,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多媒体资料自主学习。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网络功能、多媒体服务功能为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提供了可能性。

化学教学中《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这一内容中关于酸雨的性质和防治这一课题,课本中的知识不多,生活、生产中常见的防治方法,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只能直接呈现给学生,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将这个课题设计成网络教学,通过教师设计的网络课件以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索,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种网络课堂教学有如下的优点: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网络教室内的数十台电脑构成一个局域网,整个局域网与校园网接通,不仅在校内交流信息畅通无阻,而且可以访问因特网。网络以其强大的主动性需求、交互活动方式、开放的空间与广泛的信息来源,启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潜能。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J. S. Bruner)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究者。”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营造了最理想的环境。网络教学激发了每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了学习效率。课上学生表现的学习热情是空前的。学生只有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才能尝到科学探究的甜头,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产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网络自主探究、处理资料的能力。

信息技术是教学中辅助教学作用,在传统教学与探究式教学中起到了画龙点睛作用,否则成了画蛇添足反作用。教师体现出了将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枳合作,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符合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理念。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能力、教学效率有了进一点提高,才能更好体现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作用。

三、培养小组合作、交流表达及展示自已的能力。

学生在查阅资料后,进行小组讨论。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均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点拨,并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且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已的学习成果。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协作学习的方式,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并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四、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在随堂检测中,学生可以自主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检测,自我评价学习效果。并且可以得到即时反馈,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在酸雨的防治这一课题中,网络课堂教学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复习]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

[过渡]物质具有两面性,既有利的一面,又有弊的一面,那么二氧化硫的弊的一面体现在哪里呢?主要是形成对环境造成危害的酸雨。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针对酸雨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1.什么是酸雨?正常雨水的pH是多少呢?2.二氧化硫是如何形成酸雨呢?3.酸雨有什么危害?4.如何防治酸雨?

[学生活动]学生从网上查阅资料,并进行交流与讨论,将所查资料按作业提交的形式交上来,教师可以进行抽选展示或者请学生代表展示解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练习]进行练习。做完提交答案,系统会对学生所做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

[师总结]对整个班级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分析。

[相关链接]浏览网址http://www.kepu.net.cn/gb/earth/acidrain/,继续了解有关酸雨的内容。

[课后留言]学生学完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或建议可以发到教师邮箱中。

     科学素质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化学教学对于加强学生科学素质教育具有独特的作用。酸雨对于环境的危害与日俱增,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学起到关键的作用。本节课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让学生在课间通过网络环境下学习有关的内容,能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获取知识,创设情景,激起悬念,并由学生引入课题,同时通过教师点拨引出探究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使学生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的恰到好处的整合,使教学过程更为流畅,知识更容易掌握,最终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