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根据作业内容,标题自理 作业周期 : 2019-01-24 2019-05-24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您的教学的?请结合本次培训所学知识和所教学科的教学特点,组织实施一节使用信息技术的课,提交本节课的完整教学设计方案,并附教学照片2--3张。

作业要求:

(1)提交一份能够体现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充分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一份设计文稿(doc格式)和配套的教学演示文稿(ppt格式)
(2)教学设计文稿应包括:学情分析(学生、教材、课程等);三维目标剖析;教学法说明,教具及信息技术设备设置说明,所有应用环境及软件的说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过程;教学评价方案;教学反思。


(3)教学演示文稿要求:主题与教学设计要对应,能够体现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思路。具有一定的画面设计,并能融合一定的教学资源。
提交要求:

(1)请将设计文稿与演示文稿一起上传平台。

(2)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3)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4)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5)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根据作业内容,标题自理

提交者:学员吴忠荣    所属单位:鄯善县第二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3-27 18:17:38    浏览数( 0 ) 【举报】

28.1 锐角三角函数

说明: id:2147493930;FounderCES课时

说明: id:2147493937;FounderCES

说明: id:2147493944;FounderCES

说明: id:2147493951;FounderCES

 1.利用相似的直角三角形,探索直角三角形的锐角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固定值,从而引出正弦的概念.

 2.理解锐角的正弦的概念,并能根据正弦的概念进行计算.

说明: id:2147493958;FounderCES

 1.通过探究锐角的正弦的概念的形成,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2.通过锐角的正弦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说明: id:2147493965;FounderCES

 1.通过锐角的正弦概念的建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让学生在通过探索、分析、论证、总结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悟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说明: id:2147493972;FounderCES

 【重点】 

 理解正弦函数的意义,并会求锐角的正弦值.

 【难点】 

 理解直角三角形的锐角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固定值.

说明: id:2147493979;FounderCES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P61~63.

说明: id:2147493986;FounderCES

说明: id:2147493993;FounderCES

导入一:

 意大利比萨斜塔在1350年落成时就已倾斜,其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2.1 m.1972年比萨地区发生地震,这座高54.5 m的斜塔在大幅度摇摆后仍巍然屹立,但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增至5.2 m,而且还在继续倾斜,有倒塌的危险.当地从1990年起对斜塔维修纠偏,2001年竣工,此时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直中心线的距离比纠偏前减少了43.8 cm.

说明: id:2147494000;FounderCES

 【师生活动】 学生欣赏比萨斜塔图片,教师介绍比萨斜塔有关知识,然后引出本章课题.

  [过渡语] 你能用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所成的角来描述比萨斜塔的倾斜程度吗?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导入二:

 【复习提问】

 1.直角三角形有哪些特殊性质?

 2.有一个锐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有什么特殊性质?

 3.有一个锐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有什么特殊性质?

 【师生活动】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

导入三:

 操场上有一个旗杆,老师让小明去测量旗杆高度.

 小明在离旗杆底部10米远处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4°,并且已知目高为1.5,然后他很快就能算出旗杆的高度了.

  [过渡语] 你想知道小明怎样算出的吗?这就是我们即将探讨和学习的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来测量物体的高度.今天我们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第一种——锐角的正弦.

 [设计意图] 通过大家熟知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导出本章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求知欲,同时又以生活实例测旗杆的高度导入本课时的内容,让学生体会测量旗杆的高度不仅可以用上章所学习的相似三角形,还可以应用本章的锐角三角函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由复习导入新课,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说明: id:2147494014;FounderCES

一、共同探究

 思路一

 为了绿化荒山,某地打算从位于山脚下的机井房沿着山坡铺设水管,在山坡上修建一座扬水站,对坡面的绿地进行喷灌.现测得斜坡的坡角(A)30°,为使出水口的高度为35 m,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

 思考一

 (1)你能不能把该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语言?

 [Rt△ABC,C=90°,A=30°,BC=35 m,AB(如右图所示)]

 说明: id:2147494021;FounderCES

 (2)你能求出AB的长度吗?为什么?

 (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的锐角对应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AB=2BC=70 m)

 (3)计算题目中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多少.

 (4)在该题目中,如果出水口的高度为50 m,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水管?此时的值是多少?需要准备100 m长的水管,=

 (5)出水口的高度改变,A不变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否变化?不变,都等于

 【师生活动】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答案,学生展示结果,教师点评,归纳结论.

 【结论】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无论这个直角三角形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思考二

 (1)如下图所示,任意画一个Rt△ABC,使C=90°,A=45°,你能计算出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

 (2)通过计算,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师生活动】 学生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代表展示成果,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共同归纳结论.

 【结论】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45°,无论这个直角三角形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

 思考三

 【猜想】 一般地,A取其他一定度数的锐角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一个固定值?

 如图所示,Rt△ABCRt△A'B'C',C=∠C'=90°,A=∠A'=α,那么有什么关系?用语言叙述你的结论.

 【师生活动】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得出结论,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

 【板书】 由于C=∠C'=90°,A=∠A'=α,

 所以Rt△ABC∽Rt△A'B'C',

 因此,=,=.

 【课件展示】 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的度数一定时,无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不变,是一个固定值.

 思路二

 动手操作:

 (1)测量自己手中一副三角板中30°,45°,6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长度,并计算它们的比值.其中一同学测量、计算教师手中的三角板中各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比值.

 (2)小组内交流计算结果,三角板的大小不同,30°,45°,6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比有什么特点?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师生活动】 学生动手测量、计算,小组内交流结果,共同归纳结论,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对学生的结论进行点拨.

 【结论】 不论三角板大小如何,30°,45°,60°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是一个固定值.

 【猜想】 如果是任意一个直角三角形,当一个锐角的度数固定时,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否也是固定值呢?

 【验证】 如图所示,Rt△ABCRt△A'B'C',C=∠C'=90°,A=∠A'=α,那么有什么关系?用语言叙述你的结论.

 【师生活动】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得出结论,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

 【板书】 由于C=∠C'=90°,A=∠A'=α,

 所以Rt△ABC∽Rt△A'B'C',

 因此,=,=.

 【课件展示】 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的度数一定时,无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不变,是一个固定值.

 [设计意图] 思路一由实际问题入手,计算直角三角形中特殊锐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比是固定值,然后类比探索出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确定时,它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比是固定值;思路二通过操作、测量、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二、形成概念

  [过渡语] 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度数一定时,它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比是固定值,这个固定值就是这个锐角的正弦值.

 【课件展示】 如图所示,Rt△ABC,C=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 A,sin A==.

 

 【思考】 

 (1)A=30°A=45°,A的正弦为多少?A=30°,sin A=sin 30°=;A=45°,sin A=sin 45°=

 (2)A的正弦sin A表示的是sinA的乘积还是一个整体?(sin A表示的是一个整体)

 (3)A的大小变化时,sin A是否变化?(sin A随着A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4)sin A有单位吗?(sin A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5)B的正弦怎么表示?

 (6)要求一个锐角的正弦值,我们需要知道直角三角形中的哪些边?(需要知道这个锐角的对边和斜边)

 【师生活动】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 在一系列的问题解决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让学生理解、认识正弦的概念及写法和意义,教师强调概念中需注意的事项,加深对正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三、例题讲解

 说明: id:2147494070;FounderCES (教材例1)如图所示,Rt△ABC,C=90°,sin Asin B的值.

 教师引导思考:

 (1)sin A实际上要确定什么?依据是什么?sin B?

 (2)sin A,sin B的对边和斜边是已知的吗?

 (3)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如何求三角形的第三边?

 【师生活动】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然后书写解题过程,小组交流结果,小组代表板书过程,教师规范解题步骤.

 【课件展示】 :如图(1)所示,Rt△ABC,由勾股定理得AB===5.

 因此sin A==,sin B==.

 如图(2)所示,Rt△ABC,由勾股定理得AC===12.

 因此sin A==,sin B==.

 [设计意图]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正弦的概念求出角的正弦值,教师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拓展] (1)正弦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2)正弦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3)sin A是一个整体符号,不能写成sin ·A.

 (4)当用三个字母表示角时,角的符号“”不能省略,sin∠ABC.

 (5)sin2A表示(sin A)2,不能写成sin A2.

说明: id:2147494091;FounderCES

 1.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的度数一定时,无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是一个固定值.

 2.正弦的定义:Rt△ABC,C=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 A,sin A==.

说明: id:2147494119;FounderCES

 第1课时

 1.共同探究

 2.形成概念

 在Rt△ABC,C=90°,sin A==.

 3.例题讲解

 例题

说明: id:2147494126;FounderCES

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 

 教材第68页习题28.11,2,4.(只求正弦)

【选做题】 

 教材第69页习题28.16.

说明: id:2147494189;FounderCES

说明: id:2147494196;FounderCES

 通过复习含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为本节课的探究做好铺垫,用具体情景引入新课,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然后用具体实例的探究,层层递进,由特殊到一般,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是固定值的特点,从而自然引出正弦的概念,顺理成章完成知识的迁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究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参与意识较强,课堂气氛活跃,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说明: id:2147494203;FounderCES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确定时,它的对边和斜边的比是固定值,由此归纳总结正弦定义,在教学设计中,注重知识间的联系,由前边所学知识自然推导结论,由结论自然导出正弦概念,但在授课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能力,部分学生对锐角的正弦的理解有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给出正弦的定义后,应给出几个简单练习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说明: id:2147494210;FounderCES

 本节课的内容是探究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确定时,它的对边和斜边的比是固定值,把这个固定值定义为这个锐角的正弦,在教学设计中,以比萨斜塔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章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通过复习特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为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通过探究特殊图形中边之间的关系,猜想一般直角三角形中边之间的关系,然后理论证明猜想,从而很自然地导出概念,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利于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高数学思维和能力.

 


附件

  • 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pptx 下载 预览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