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变“死教材”为“活教学”

  发布者:郭红卫    所属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学    发布时间:2018-12-24    浏览数( -) 【举报】

变“死教材”为“活教学”


 郭红卫


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 下)第六课是“画方框和填颜色”,教材是这样编排的:

1、 分析(例图1)“暖水瓶”图画由三个矩形、七个三角形(“暖水瓶”上面画了由三角形花瓣组成的两朵花)和两条直线组成。

2、 讲解“矩形工具”的画法,掌握矩形工具的三种状态画出的三种图形效果。如果用“红色”为背景色,“黑色”为前景色,则三种状态分别为:第一种——空心黑方框,第二种——红心黑方框,第三种——实心黑色方块。

3、 用矩形工具画出组成“暖水瓶”的三个方框。

4、 讲解“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画出四个方块,用颜色填充(例图2)。                 

5、 完成“暖水瓶”的图画。

经过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至少有两点编排不妥:其一是本节课所学的两个画图工具在例图的安排上有前后不连贯、独自成一体的缺点,前边讲矩形工具画的是组成暖水瓶的三个矩形;后边讲用颜色填充工具画的是四个方块,用不同的颜色填充,两个例子没有一点关系,并且第二个例子毫无实际意义。其二是只有一幅完整的、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作品—— “暖水瓶”的例图,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了。既然发现了问题,为何不大胆尝试一下呢?刚好这个年级有两个教学班,我就有意进行了一次试验。

第一节课,我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教学,学生整节课学会了两个工具的应用,创作完成的作品就是“暖水瓶”。

第二节课,我是这样进行的:

1、 出示教师的作品,用矩形工具画的暖水瓶 、用矩形方砖砌成的房子、用几块矩形方块组成的数字。学生欣赏后非常激动,这时我就说到“用学过的画图工具是不能画出这些作品的,大家要想创作出比老师画的更漂亮的作品就要先学会两个画图工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一节课有了良好的开端。

2、 师生共同学习矩形工具。全班先统一将背景色设为“红色”,前景色设为“黄色”;再选择矩形工具,分别选择三种状态,让学生感受三种状态画出的三种效果;最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三种效果。

3、 (补充教学)让学生用右键画三种状态,看一看是什么效果?

4、 教师演示用直线工具画出的封闭三角形花瓣组成的花朵。“同学们,鲜花没有颜色好看吗?怎样变为五颜六色的花朵呢?请同学们再学一个新的工具——用颜色填充工具”。这样安排,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用颜色填充工具”,而且也掌握了“暖水瓶”上面“鲜花”的画法和处理技巧。

5、 学生用学过的工具画出“暖水瓶”。学生之间相互欣赏。

6、 用已学过的所有画图工具自己创作一幅作品。

这两节课结束后,我是这样评述的。第一节课,完成了教学任务,学会了教材上的知识,但是课堂大部分时间全让讲课占用了,学生自己发挥的时间不多,教学效果一般化。第二节课,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流下了自由创造的空间,教学效果特别好。当然,对于第一节课的学生所受的损失,在以后的教学中又给学生安排了创作的时间进行补救。



我的反思:

1、 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只是传授知识的“载体”,它绝不是“圣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应该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死的教材安排变成活的课堂教学。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教材,切实掌握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可以调整教材安排的次序、删除意义不大的内容、增加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等等,在完成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敢于加工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2、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好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感觉到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又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时就可激起学生求知的需要和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进入“心欲通而未通,口欲言而不能”的境界,学生就能乐于求知、主动探索,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信息技术课不能仅作为一门工具课看待,在学生掌握使用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在讲完矩形工具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利用矩形工具创作了不少有创意的图画作品,如:机器人、用矩形方砖垒起的中国长城、艺术字……,使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又发展了能力,这不就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要追求的目标吗?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