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作业2 作业周期 : 2019-04-10 2019-07-31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利用粘贴复制的方式提交在平台上。)

3.请在作业截止日之前提交。

4.题目自拟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作业2

提交者:学员群章    所属单位:理塘县城关小学    提交时间: 2019-07-23 15:46:43    浏览数( 8 ) 【举报】

《认识几时几分》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认识几时几分》

姓名

 群章

工作单位

小学

年级学科

二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等。教材分两个层次让学生认识时分。首先通过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大格和小格来认识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时,分针走一小格就是1分。再让学生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转动,从而发现时与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

二、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分;会读、写几时几分。

2、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时间单位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再加之相邻时间单位的进率是60,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本单元新知中的认识“分”,涉及到数格子,对于“大格、小格”,学生都未接触过,容易混淆。二年级学生以随意注意为主,容易为内容活泼、形式新颖的学习活动所吸引。所以教学时可以借助直观教具,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并掌握看钟表的方法,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创新点(根据教学内容,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与创新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引导学生回答:钟面上的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引入:这是我们已经学过整时,但是分针是不停地在走动的。

有时候它不在12这个位置。那么这时表示什么时间?

通过问题情境,既让学生回顾了已有的知识——认识整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互动新授

1、 认识钟面刻度

2、 认识1分

3、 拨一拨,认识几分

4、明确“1时=60分

利用学具,拨一拨,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清楚分针所表示的意义,区别分针和时针的不同。让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准确地理解“1时=60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巩固

小游戏:我说你拨

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

课堂小结

学生自由发言

加深学生的记忆,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要求体现信息技术与整个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时间,让学生读时间。

引导学生回答:钟面上的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引入:这是我们已经学过整时,但是分针是不停地在走动的。

有时候它不在12这个位置。那么这时表示什么时间?

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钟面刻度——大格、小格及几分

教师:同学们,拿出桌面上的钟面模型,说说钟面上都有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钟面上有指针,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有12个数字均匀地排成一圈,它们把钟面平均分成12个大格。每相邻两个数字间就是一大格,每个大格之间都是5小格。

2、认识1分

提问:那么分针怎样走表示1分呢?

学生思考,教师指出:分针走1小格是1分。

让学生在钟面模具上拨出1分。同桌互相检查。

多媒体课件演示过程。

3、拨一拨,认识几分

教师拨时间,学生说出几分。

4、明确“1时=60分”

教师继续拨分针。

交流讨论:分针从12走到12,走1圈,是几小格?是几分?

学生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多媒体课件演示过程。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时间,学生读时间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学生自由发言)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主要包括:

1.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教师、 学生、家长等多方面评价。

2、评价内容的多维度。

两个纬度: 一是学生的数学素养四个要求,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二是教学内容四个领域

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过程评价相结合。可采用书面考察和成长记录袋,表现性评价、自我反省、数学日记等评价方法相结合。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