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育教学论文 > 正文

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发布者:周飞娥    所属单位:邵阳县塘渡口镇中心学校    发布时间:2019-01-19    浏览数( -) 【举报】

                   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正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流失。作为一名教师,一名传道授业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些文明继续传播下去,让我们的下一代了解中国的古代文明,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继续接受这些文化的熏陶,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人。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数学史是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以数学教材的体系为主线,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适时的介绍一些数学史知识,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数学史料并将这些内容与数学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不但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还能引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达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数学本身就是一本神秘而生动的“活”教材,只有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经验,了解数学在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数学活动情感,才能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了解传统文化。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传统文化素材。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的人,并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华罗庚(《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祖冲之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并且还是一位文学家。祖冲之制订的《大明历》,改革了历法,他将圆周率算到了小数点后七位,是当时世界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而他创造的“密率”闻名于世。”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完全可以找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的。当然,课堂教学中运用史料或先进人物这些显性的传统文化素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要有针对性、趣味性,在教乘法时,给学生讲《夏九九歌》:“一九加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水衣湿透;五九四十五,头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阶前识了知。”这首描绘夏日气候变化的的歌谣中有七道乘法算式,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还易记易懂。又如教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时,教材只是简单地介绍了算盘产生的年代以及算盘算珠的简单认读,而“算盘”作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计数和计算工具,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对世界计数和计算工具史的发展也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很有必要让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于是,让学生在课外通过上网、调查采访收集资料对其进行研究。类似的实践活动在一些相应的教学活动中也积极开展,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轴对称图形,学生找到了枫叶、蝴蝶、衣服,特别是有的同学还找到了剪纸、脸谱、风筝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事物,这时适时地对他们进行了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技艺的教育。同时,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剪一剪、画一画。然后展示他们的剪纸和脸谱作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数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课的最后,让学生通过一组图片认识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收集图案,并利用电脑设计“对称”图形;适时渗透鲁班故事.教学《年月日》时,让学生设计主题网站,了解我国古代的历法,认识平年、闰年以及日历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学习《简易方程》,组织学生研究方程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让学生去研究《九章算术》;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让学生研究分数在中国的发展,在教学《图形与变换》时,先展示给学生一些战国时期的铜镜、唐代花鸟纹锦、瓷器、剪纸、年画、脸谱等等吉祥图案,然后让学生搜集有关图案的资料,了解每幅图案的出处、年代以及代表的含义或者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学生们经过调查、上网、查阅书籍等方法,知道了图案的来历和发展;了解了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等等。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他们了解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精髓,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因素,贯穿课改理念,从实际出发,挖教材、挖文化,巧设计传统文化的切入点、课堂氛围好,效率高,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但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定能达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热评教育教学论文

热门教育教学论文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