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育教学论文 > 正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发布者:颜小艳    所属单位:邵阳县塘渡口镇中心学校    发布时间:2019-02-28    浏览数( -) 【举报】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在语文学科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很多人认为阅读和写作教学一样是无“定”法的,在教学实际中,我发现起步教学确实有“法”可依。只要教师情境创设生动,指导方法得当,坚持方法的具体运用,无论是对低年级阅读的能力的培养,还是中、高年级阅读能力的提升,都是有其重要意义的。 

  关键字: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人受益一生。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关键在于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词汇量。培养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这不仅能在现阶段大大提升其自身素质,更是为他进行后续中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石。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有的同学平时口头表达能力很好,可是作文却写得前言不搭后语;或者一篇短短的文章,却总结不出中心意思;还有的甚至对短短数语的数学应用题产生误解,导致丢失了原本该拿的分数。究其根源,这都是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所致。所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 巧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 

  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相应学段的学习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依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也是众教师常用的求解性阅读。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似有所悟,跃跃欲试,甚至自发展开讨论,这就可能促进求解性阅读的自觉进行。在教学课文时,我试着让学生先明确读文的目的要求,再去读文,明显要好于先读再看问题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如果不给他们出示阅读要求,基本上没有几个能从阅读中搜索出有价值的信息。在阅读之前,提出的问题也要有操作意义。要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更要有梯度性。这种问题式阅读能否开展好,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是否得当。太简单的问题,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也会在心里轻视,而不认真地寻找答案,不仔细地读。而一但问题过于艰涩,引发不出正确的思考,学生在心里只有疑而无“获”,会产生畏读的心态,这类问题问了也形同虚设。缘于此,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掌握难易程度。让学生点起脚,便可以摘到就好。 

  二、 加强词语、句式的训练。 

  只有理解了词语、句子的意义才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多积累语汇和句式知识,可以为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时,词句的训练要注意做到两方面:既要重视理解更要重视运用。教学的重点便是引导学生口头运用训练,口语交际。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在阅读时,可以设计一些词语、句式的变换问题。其中的“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变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行为的发出者、接受者,分清主动与被动关系。 

  三、 充分重视学生课前的预习。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而阅读能力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最终达到独立阅读。预习就是最佳方式。对于刚刚入学一年的小学生,我以课文为阵地,把预习纳入课堂之中。我觉得几个月的训练中,学生进步很大。就以《春雨的颜色》这篇课文为例,我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读熟课文,搜集信息,讲一讲课文写了什么事?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我并不急于公布答案,而是让学生继续读课文,在课文阅读中理解与感悟。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经典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阅读,积极参与。初读前,我提出“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向谁借?”再读时,我又问孩子们:“小鱼、老黄牛、燕子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它?你从哪里找到原因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学生继续读课文,并思考:“小壁虎需要借尾巴吗?为什么?”课文阅读完成了,马上找同类型的文章,再练。于是我从课外阅读中找到一篇《有趣的舌头》拿到课上让学生仿读。由开始的示范、引导,到后来的放手、点拨。学生的预习方法运用起来也更加有成效。 

  四、 学生的被动阅读为主动学。 

  如果一味地执行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难免让学生总是被动地阅读。我觉得教科版教材当中“快乐读书屋”的文章特别适合学生自主、合作完成。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它,学生学起来更加主动了。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就能读准。同时,个别学生的拼音不扎实,还可以在学习时得到巩固、夯实。而这时同学之间的小组合作就可以很好地共同学习。小组内互相帮助、学习,坚持做到学生能做的事,教师决不插手。学生做不好的,教师尽可能地启发引导学生互相解答,真正遇到学生确实解决不了的再讲。“学贵于疑”,问题是启动思维的关键,是点燃智慧的火花。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还给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提的问题越多、越深刻,争论越激烈,学生就越能在激烈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在课堂教学中,也试着让学生处于“饥饿”的状态,杜绝将课文中的问题细咀细嚼给学生,而是留有余地、留有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提出问题。同时还注意及时引导和激励,对于学生的质疑问难,决不一手包办,而是通过小组讨论或让他们查字典、查资料解决,或通过认真读通课文来解决,或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解决。

   五、独立阅读的培养  语文的学习贯穿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阶段的学习侧重点不同。个人认为,在小学阶段,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以后,在阅读一篇美文时,更重要的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文章的意境。而不是在老师引领下对文章的肢解性解读。而无论是提到整体把握,还是大量的课外阅读。都不得不依赖于学生的独立阅读。  独立阅读并不是对教师的要求松懈,相反,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首先要求教师有精却的讲述,巧妙的引导,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作出补充,或者对其进行调整和修正。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阅读,并且这种创造性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还要能驾驭学生的创造性阅读,但教师不能以自己对文章的感知代替学生对文章的感知,不能以自己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完全将学生的探索过程包办,要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阅读能力,并结合自己的接受水准去独立自主的阅读,去填补文章中的隐含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层次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其次,学生独立阅读创造的翅膀不可任意飞越文章所不及的界域,否则,将导致阅读的谬误,使其阅读误入歧途。故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发挥创造性,充分感知以外,教师要适时给学生提供必须的教学支持。尤其是在学生出现“误读”时,教师给予学生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著名语文教师李镇西也说过:“教师并不是以真理的垄断或是非的仲裁者自居,发表一锤定音的‘最高指表’,而是充分行使自己也同样拥有的发言权,以富有真理性的真诚发言,为学生提供一些更为宽阔的思路、更广阔的视野、更加丰富的选择”。教师的发言虽然是“仅供参考”,但由于教师的发言闪烁着智慧火花和思想的光芒,教师的言论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阅读体悟更深一层。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学生的独立阅读才能达到最佳的水平。  小学阶段是阅读的启蒙阶段,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人在阅读的道路上最终能走多远。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准确的感知此阶段学生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李桂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教材与教法,2006 

  【3】肖焕艳.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 优化[J].西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4】戴日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12) 

  【5】杨爱国,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应着重培养的几个习惯[J]教育革新,2009(07)


教育教学论文

最新教育教学论文

热评教育教学论文

热门教育教学论文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