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案例 作业周期 : 2019-04-17 2019-07-26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结合学习内容,请上传一份语文教案。

    要求:应体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融合。

发布者:曾婷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案例

提交者:学员韩燕燕    所属单位:光山县第一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6-17 14:58:18    浏览数( 0 ) 【举报】

《驿路梨花》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行文思路,理清记叙的顺序。理解重点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记叙顺序的学习理清作者行文思路;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提高语言感受能力;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感受作者在文章中的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完成阅读任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本文再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承的动人情景,引导学生,培养助人为乐、互相关怀的道德风尚。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行文思路,理清记叙的顺序。理解重点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清记叙的顺序,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

点拨、讨论、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哀牢山深处,在人迹罕至的茂密的树林里,一片美丽的梨花掩映着一座小草房,它的主人是谁,又见证了怎样一个美丽的故事呢?通过预习,你遇到了哪些问题?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行文思路,理清记叙的顺序。

2.过程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记叙顺序的学习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本文再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承的动人情景,引导学生,培养助人为乐、互相关怀的道德风尚。

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作品有《边塞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

2.基础字词

驿路yì        撵 niǎn

麂子jǐ        修葺qì

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竹篾:劈成薄片用来编制竹器的竹条。

麂子:一种小形的鹿,善跳跃。

恍惚:不真切;不清楚。

修葺:修理(房屋)。葺,用茅屋覆盖房顶。

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3.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8)写“我们”深山行,在梨树林中发现小茅屋。

第二部分(9-12)小茅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13-27)瑶族老人述说小茅屋的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8-36)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4. 自主探究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然后想想,如果按照小茅屋的建造和照看过程来叙述,下面的材料应该怎样安排。

出现顺序

人物

所做好事

做好事的目的

时间

1





2





3





4





5





2)作者按照“我”和老余的见闻来安排故事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用“我”和老余的见闻、行动来组织材料,把十几年的事浓缩为一晚一晨,整个文章悬念迭出,平中见奇,层层深入,扣人心弦。而如果按照建造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的过程来叙述,时间跨度十几年,就容易造成庞杂拖沓,失去了故事应有的魅力。可见作者在安排故事上的高妙。

3)文章中出现了多次的悬念和误会,并简要分析

第一次悬念:第8段“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第一次误会:第14段“主人回来了!”“我们”认为主人是瑶族老人,原来他是送粮食来的。

第二次悬念:第17段“主人家是谁?”“我们”从老人那里得知,小屋的主人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

第二次误会:第29段“她一定是梨花。”误会被哈尼小姑娘解除了。

第三次悬念:第32段“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解放军为什么盖小茅屋呢?

最后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点题结束全篇。

贯穿全文的悬念是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研读课文

1.课文几处写到梨花?作用分别是什么?同梨花姑娘有什么关系?文章结尾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的作用?联系全文,文章以“驿路梨花”为题有何用意?

第一处:第46段(实写)。作用:表现作者欣喜的心情,令人充满希望。

第二处:第27段(虚写)。“香气四溢”,从嗅觉角度渲染梨花美,以梨花衬托人物心情。

第三处:第37节(实写)。深化中心。“梨花”以花喻人,喻雷锋精神。“处处开”喻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梨花”一语双关,既是边疆洁白盛开的梨花,也是哈尼族姑娘

梨花,这是雷锋精神的象征。以梨花的自然美衬托人物的心灵美。

“驿路梨花”的标题是一语双关。表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这是以物喻人,自然梨花与小茅屋的主人相互辉映。点出了雷锋精神之花,像梨花一样处处开放,从而深化主题。结尾引用宋诗的诗句,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内容让深化了主题,人花相应,升华了主题。

2.你认为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探究一:解放军战士。因为这小茅屋是解放军战士在十多年前路过时砍树割草建起来的。

探究二:梨花姐妹。这么多年来,一直是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

探究三:建造者及所有的照料者都是小茅屋的主人,他们都有着一种为人民服务、方便过路人的雷锋精神,这正是文章所要赞美的。

3.小说怎样结束全篇?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是将姑娘和梨花并提、引用诗句结束全篇的。“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洁白的梨花”并提,互相辉映,以梨花衬托小姑娘,赞美学习雷锋、照料小屋、帮助路人的小姑娘,宛如洁白的梨花,心灵纯真美好。引用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结尾,既照应题目,更表明“处处”都有这样美如梨花、助人为乐的小姑娘,学习雷锋之花开遍了神州大地,大大开拓了作品的境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课文小结

小说通过记叙哀牢山树林中一个小茅屋的建造、照料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布置作业

    1.完成教师课堂上布置的网上作业;

    2.搜集身边的好人好事,并写一篇300字的日记。

 

 

 

   附:板书设计:       驿路梨花                 彭荆风

 “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梨花妹妹    梨花     解放军

                 

                          小茅屋的主人

                 

                           雷锋精神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