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二 作业周期 : 2019-04-16 2019-07-25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作业题目:

   1、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学习和教学实践,相信你会有很大的收获。请结合本次培训和自己所教学科,就平台培训课程、个人的学习感受、最终学习效果等写一篇培训感言。

   2、自选一节语文课,从学什么、教什么、怎么教三方面结合实践进行分析。

   3、结合语文课例谈谈你对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认识。

             以上题目 自选一个作业完成上交。

发布者:吕程

研修作业二

提交者:学员徐静    所属单位:浉河区谭家河中心学校    提交时间: 2019-05-25 21:01:00    浏览数( 0 ) 【举报】

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最终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它,就像顾老师在解释叶老所说的工具论时说:“叶老所说的工具,不是抽象的语言符号,而是指人们形成见解、演述真情、沟通心智、交流思想、获取知识、研究学问、生存发展所须臾不可离开的语言中介”。所以,语文来源于生活,但也要应用于生活。正是基于这一点,新课标在明确了语文课程本质的前提下,归纳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以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得到优秀的品质、基本的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基于此,新课标将语文核心素养归纳为四个方面:语言建构和应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新版《课程标准》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升高中生四大核心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和任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从最初的“双基”走向“三维目标”,再从“三维目标”走到“核心素养”,它的进步是不言而喻的。它的进步就是从“一维(双基)”到“三维”,再到“终极目标”。从教学的角度讲,强调双基,就是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这是一维的。强调三维,就是强调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就是“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三维的。而核心素养把三维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提炼为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品格。所以核心素养的关键点是能力和品格,这也是语文学科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的。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四大核心素养呢?下面谈谈我的浅见.

一、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语言建构与应用”的素养达成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高中生母语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的成长、审美素养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认同,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通过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得以实现的。在语文教学中,要拒绝“纯内容分析式”的讲读教学,不要在分析课文内容上做过多纠缠;而应从具体语言文字的运用入手,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或者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认知的依据。同时又要避免“重言轻文”的现象,有些老师在教学中过于关注语言现象而忽视了文本内容,特别是对文言文的教学,有些老师只提及语言而忽略文本内容。因此,阅读教学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解决问题的实践培育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标志。长期以来,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不确定、教学具有盲目性的生态环境,语文学科在高中层面上被学生边缘化,语文被认为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学科,这与语文学科过于强调感性,过于重视主观感悟的教学特点有关,也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比较忽视学生思维发展,尤其是忽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不同特征甚至将两者混淆有着极大的关系。

    思维提升与发展,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解决问题的实践培育起来的。培育思维能力,首先在于如何才能创造“引发思考的情境”。唯有当思维活动产生之际,学习者才能拥有一种思维体验;唯有通过“真正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生对学科的知识内容及其思考力,以及产生思考力的正确态度,才能一体化地培育起来。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提问题,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也要引导学生从细节上发现问题。

三、在阅读、体验和表达交流中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应用,语文活动是学生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把握审美思维的特征,培养审美想象能力。审美活动在本质上是形象思维活动,它受一般的认识规律约束,不同于抽象的逻辑与推理过程,很难用一般的逻辑语言来概括,而是需要通过生活本身的形象规律来实现。所以在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以及创造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审美想象力越丰富,对审美对象的再现也就越真实,学生对审美形象的再创造就越具体,学生的知识宝库就越丰盈,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基础也就越厚实。

通过阅读、体验和写作培养审美鉴赏与审美创造能力。我们所说的阅读,既指“篇”的阅读,更强调“本”的阅读。新课标更加重视“整本书阅读”,师生通过“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评价美。从“整本”名著中汲取信息,丰富语言,比较对照,融合已知、浸入情感,获得情感体验,获得精神享受,获得自由想象,使阅读因升值而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悦读”。更进一步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体验自然万物的真实美,并学会融入自己独特体验和独立思考的创意表达,富有创意地表现美和表达美。

四、多管齐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文化”的外延很广泛。语文教学应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传承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自觉,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

  首先,要以敬畏之心识记和书写规范的汉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因其承载着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而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人已提笔忘字。高中语文教学中识记和规范汉字书写的训练在教学中缺失,使汉字的规范书写问题愈来愈严重,硬笔书写堪忧,软笔书写已出现断层。

    其次,将诗词、对联等传统文学艺术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长期以来,很多语文教师只顾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走了,缺乏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不够,渗透不力,学生自觉自主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很淡漠。我们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名家或自创诗词、对联来导入、总结,落实汉字文化的训练,提升汉字文化的基本素养。

    第三,重视传统文化的动态演绎与创新。众所周知,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很多老师以为原因是古文的语言方式和我们现代人的差别太大,文字障碍太多,学生读不懂,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疑惑,觉得既然不学习古代人说话,为何要识记文言词汇和句法?我们可以从文化的视角引领学生走进文言文本,走进作者生活的时代,认同文言语言言简意赅、简洁明快,微言大义的文化魅力,体验文言文作品中蕴含的情愫、哲理、美德等亘古不变的真善美质和生命意义。

    语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课程的使命之一是塑造人的灵魂。文本架起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教师从文化的视角引导学生感悟和体验,从而促进灵魂走向高贵和完美,完成“教人成人”的过程,这个过程留下的痕迹的轻重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文化视野、文化自信和文化审美能力。所以,核心素养的根,在教师的文化自觉。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