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5-05 2019-07-25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请参训教师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展示“新课标和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具体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文本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校本研修成果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刘蓉荣    所属单位:罗山高中老校区    提交时间: 2019-05-16 16:06:57    浏览数( 0 ) 【举报】

《方山子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明确方山子的独特个性与人生取向。

3、体会作者借传主形象体现自己情志的笔法,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够按字面意思直译古文。

2在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在头脑中重现古文内容,感受和理解传主与常人迥异的生命取向。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打动作者苏轼的方山子之的内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展示图片)看到这张图片你会想到什么?(河东狮吼)

 “河东师吼”这个成语比喻凶悍的女性,也用以嘲笑惧妻的人。

你知道这个成语是谁最先说出的,讲的是谁的故事呢?

苏轼有个朋友叫陈慥,字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好宾客,又喜欢养歌妓。其妻柳氏是河东人,爱嫉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苏轼曾写诗道:“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苏轼笔下的可怜虫陈慥是谁?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方山子传》的传主方山子。(板书标题)香港电视剧和电影《河东狮吼》中的陈季常是个惧内的风流才子,那么陈季常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从这篇课文中可以换另外一个角度了解他。

二、相关常识及学习目标:

1、作者回顾:

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天性豪迈旷达,仕途曲折。诗、文、词、书、画皆卓然为一代大家。

2、文体知识:

人物传记是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文体。为自己写的传叫自传,如《五柳先生传》,为他人写的传叫别传。本文是一篇颇具艺术匠心的别传。

三、读课文,晓其意。(检查预习情况)

1、点名学生读课文,(学生读,正音,齐读重要字。)

2、本文的文言字词你都掌握了吗?你能够流畅地翻译吗?

根据学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生提出预习翻译时的疑难处,学生解惑,点出文中的重点字词,教师做相应的引导,点名学生翻译重要语句(提醒学生直译为主)。

四、抓细节、探人物

本文是一篇短小的人物传记,人物传记就是要为我们展现独特鲜明的人物形象。预习课文时,我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作业,从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完成方山子的个人档案。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家完成得怎样。(点名学生发言)

方山子档案

原名

陈慥

季常

号的来历

其所著帽,方耸而高,似“古方山冠”

家庭

情况

今:环堵萧然,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昔:世有勋阀,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

生平

 

简历

少时

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

折节读书,然终不遇。

晚年

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爱好

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对于这样的一位隐士,苏轼却“耸然”那么方山子的“”表现在哪些地方?以小组读课文,看看方山子与常人不同体现在哪些地方,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勾画旁注。(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引导归纳)

(大家都已经看完了,那么谁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外表,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2、心态,“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3、选择,“世有勋阀,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皆弃不取,独来穷山”。

4、行为,“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5、爱好,“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6、经历,“少时……稍壮……晚……”(人生经历丰富)

7、待人处事(板书)“仰而不答,俯而笑”。很奇怪的待友的方式

(投影出现这些课文的句子)大家从多角度多层面找到了这些句子,从中我们看到了方山子异于常人的表现,我们归纳一下就是:

一异:少年侠气而晚年避世

        二异:环堵萧然而怡然自得

             三异:文武全才而终生不遇

        四异:世有勋阀而山居隐逸

 

现在就请全班同学带着感情来诵读这些句子,让我们再次感悟方山子的异。

五、通全文,明情感

思考:苏轼为何写这个异人?提示:苏轼是什么原因来到这个地方的?接触了这个故友之后会作何感想?

 1、文中还有一处细节,在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时,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他跟苏轼有没有共同遭遇?如何理解这个细节的丰富涵意?

共同遭遇:欲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涵意: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与蔑视,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

一个是读书没有受到赏识的陈季常,另外一个是当官不受重用的苏轼,两人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即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其实,文中有一个细节已经表达出了这层意思,请找出。——

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这一细节可谓“无声胜有声”,如何理解这个细节的丰富涵意?

言外之意: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早在十九年前我就和你一样了。要对名利成败看淡一点,对生活上工作的无奈或无法改变的东西,洒脱一点,寻找内心的宁静。仰笑,体现了方山子的潇洒、豪放及与苏轼交情深厚。

◆涵 意:这既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与蔑视,因为他是过来人,曾经沧海,所以见怪不惊;又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

轼见到方山子如此态度和生活会有何感受?

找到知己,豁然开朗,表露赞许和羡慕之情。向往方山子的隐居生活和超然心态。

由此看出(谪居于黄)。想想苏轼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那么他们两个人的人生道路是一样的嘛?联系苏轼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多媒体展示苏轼被贬经历。)

44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58岁,被贬惠州, 61岁,被贬儋州(海南)。

他有一首诗《自题金山画像》(齐读)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将自己一生的功业概括在他遭贬的三个地方。)

他一生虽屡被谪迁,几乎每到一任,都勤政恤民,政绩斐然,深受爱戴。世道浑浊,仕途坎坷,苏轼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可以说他是坎坷仕途终不悔。

所以我们说他写这篇文章一方面赞赏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另一方面“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同时还折射出作者在被贬到黄州其间的真实心态。

3、对于方山子和苏轼两人不同的人生态度,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评价。(学生思考回答。)

方山子:不屈己志,归隐避世        苏轼:  不屈己志,坚持到底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两者生活态度,选择哪种呢?或者你觉得哪种人生更加精彩?  (学生讨论发言)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一生三次遭贬谪,面对残酷的命运,苏轼始终挺直脊梁,笑看得失荣辱,以旷达之心在宦海中沉浮,铸就了千古英名。方山子一生侠义,不屈己志,坚守本心,晚年归隐,庵居蔬食。二人相同的是壮志难酬,不同的是人生道路的抉择,

四、总结固趣:

1、文章小结总结:

文章通过叙述了方山子异于常人的特点,赞扬方山子淡泊自守的高贵品质,借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

五、布置作业:

1、掌握本文的文言字词。

2、作传并不是名人的专利,请你抓住人物突出特点,为身边的某个人写一篇小传。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