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5-05 2019-07-25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请参训教师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展示“新课标和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具体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文本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校本研修成果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刘娟    所属单位:光山县第三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5-14 08:39:03    浏览数( 3 ) 【举报】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与一般新闻相比独特的叙述角度。

2)能够抓住看似平静的叙述语言体会作者的强烈感情和本文的写作意图。

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课前通过图书馆或电脑等搜集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等资料,并准备小组交流发言。

2)揣摩关键语句,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统治,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重点难点

1.鉴于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新闻作品,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欣赏能力,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所以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体会本篇新闻的价值所在。

2.难点:体会新闻中所灌注的作者的个人感情。 

教学策略

点拨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仪式导入

 二、背景介绍

1.学生介绍(课前已经布置了同学搜集本篇课文相关资料)

2.教师补充(投影一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资料图片,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大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密布的电网”、“巨大的焚尸炉”、“囚房”、 “一批犹太人在毒气室里在等待死亡”、“集中营里堆积如山的尸骨”、“集中营里的万人坑”、“集中营中的孩子们” 、“奥斯维辛集中营档案室中部分死者的照片”等等并进行解说

三、整体感知,梳理内容

(一)、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1)这里阳光明媚,树影婆娑,儿童嬉笑,一派和平景象,没有什么新闻。

2)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早为人所知,人们已经了 解了它很多东西,没有什么新闻。

3)奥斯维辛解放距今已有十四年了,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2.既然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作者为什么又要写 ?

        普利策曾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并及时发出警报。” 作为一名记者来到这里就有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文章第六自然段)

  3.既然非写不可。作者又着重写了什么?

        参观者的感受和反应

(二)、阅读文章7—15自然段,完成以下任务:                                                                      

在文中找出参观者的参观足迹,并用笔划出描写参观者感受和反应的句子。

毒气室→焚尸炉→死囚牢→女牢房→实验室→长廊→地下室

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四、小组交流,疑难探究

1..纳粹的集中营令人恐怖,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偏偏要描述布热津卡“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这样祥和的景象?作者又为什么说这种景象“最令人毛骨惊然”?

   学生讨论后明确以集中营周围明快的景物、欢乐的小孩反衬集中营当年的暗无天日、惨绝人          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遇难者的怀念。景色固然美好,却与这里的历史不相配。这个曾经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发现,这个该被历史永远诅咒的地方,竟有这样和平美好的景色,他一时无法接受,所以感到可怕。

2.“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后明确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这样的景象的确让人难忘。也许是讽刺,任纳粹刑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也许是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3..文章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内部的记叙描写中,大都是毒气室、焚尸炉、装人的盒子等残酷、丑陋、令人窒息的事物,可为什么文章的结尾却写到了“一排照片中间有一张美丽姑娘的照片特别引人注目。”?

学生讨论后明确:

我们看到照片中的人物是一个二十多岁、可爱而美丽的姑娘。对于其他受害者,作者几乎没有任何正面描写,只有这位姑娘被惜墨如金的新闻记者用了整整一个段落来加以描述,“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用细致入微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关于年轻、美丽、生命力和梦想的故事,这些全都是人类社会中最美好事物的代表,将这些美好因子集于一身的姑娘却被纳粹一手毁灭了,它对人们心灵所造成的巨大冲击力将是极具震撼效果的。就如同在《纪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在众多死难烈士中选取了生前“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的刘和珍作为主要人物;在《小狗包弟》中,巴金选取了聪明、可爱、对人忠诚的小狗作为控诉文革、忏悔自责的主要载体和对象……照片上的姑娘、刘和珍、小狗等等都是人世间一切美好的象征和代表,他们的被毁灭、受折磨才能产生动人心魄的“怜悯与恐惧的效果”,而这正是美学理论中悲剧的最典型涵义。也只有这样的悲剧,才能提醒人们:这样惨无人道、灭绝人寰的事情再也不能在人类的历史中重演了!

4.作者为什么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学生讨论后明确:

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向上帝祈祷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祈求上帝保佑和向上帝忏悔以求得宽恕。显然,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德军一手遮天,他们迫害犹太人和战俘的残忍和灭绝人寰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甚至连上帝也无法保护那些祈求保佑的无辜受害的人们免遭涂炭;另一方面,如果德军企图为自己的罪行向上帝忏悔的话,因为他们罄竹难书的滔天罪恶,对无辜而宝贵生命的肆意践踏,使得上帝也不会宽恕、原谅他们的,因此在奥斯维辛,无论是祈求保护还是企盼得到宽恕都是没有用的,这里没有可以祈祷的地方。而这也正是本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个体现。

五、总结:

这篇新闻与一般新闻有什么不同?

    我们平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消息主要还是一种客观叙述为主的写法。而本文有所不同,作者把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作为文章的重点来写,把人类永恒不变的情感因素参杂在作品当中,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

    普利策奖颁奖词:《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如下:本篇文章的题材是新闻,要求总结新闻的6要素,在进行要素总结的时候,要是能给出一则新闻,让学生自己找其中涉及到的要素,做到知识的活学活用,教学效果会更好。这篇文章安排的是一个课时,但发现一节课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分析角度、课堂任务的安排,要做到环节完整、内容明晰、学生能够理解。课堂的拓展可以放在课堂总结之后,完整的教学环节,能让学生对课堂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课堂节奏上要注意避免前松后紧,要做到重难点着重讲,让学生能吃透文本。PPT的字体设置要注意字体的大小、一致,要保证后面的学生都能看清楚。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7-15 15:58:45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