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5-05 2019-07-25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请参训教师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展示“新课标和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具体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文本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校本研修成果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张亚    所属单位:息县高中    提交时间: 2019-05-13 09:25:38    浏览数( 2 ) 【举报】

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课为例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本节内容是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的延续,围绕着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展开,但其根本落脚点是要揭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实质。而其中不断贯穿着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有关知识,及时有效的帮学生复习巩固了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最终得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也为后面的章节研究基因的本质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1章中已经学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提出有遗传因子(基因)的存在,此时学生的心中会有些疑问:遗传因子是什么?在哪里呢?接着又学习了减数分裂,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学设计思路:

1引导学生回顾豌豆杂交实验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特点,尝试提出问题和猜想,并关注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体会类比推理的方法。

2引导学生活动:完成P28的“思考与讨论”(染色体上标注基因)。

3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介绍萨顿的假说。

4教师介绍摩尔根实验,引导学生就实验提出问题并解答,从而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

5通过“问题探讨2”引导学生探究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最终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6学生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解释和完善孟德尔遗传规律。

7总结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对摩尔根实验现象的解释。

六、教学方法与学法:

1教法指导:首先是萨顿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它们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这样一个现象,于是就提出了假设(萨顿假说),然后是摩尔根的实验……引导学生类比推理或者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比如问题探讨中“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再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如果学生能在老师的启发下答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甚至说“遗传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体”,我们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2学法指导: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启发式学习法及分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的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七、教具准备:PPT课件 ,导学案

八、教学实施的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对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

1.课件呈现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过程图。让学生观察对比染色体和遗传因子的变化。板书课题:“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可以多提问几个学生,直到能总结出。)

2.思考回答

3.用同源染色体替换遗传因子。尝试总结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初步体验类比推理。

 

 

一、萨顿的假说:

 

1.假说的依据

指导学生思考分析二者在哪些方面存在怎样的平行关系?学生的思路可能很乱,或不全,再让他们在学案上填表来系统。然后课件呈现表格答案。

学生思考、抢答、填表、对答案。

让学生亲历萨顿的思维过程。

2.提出假说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二者行为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基因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到子代。引导学生推断二者位置关系。

尝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应用类比推理法,体会成功的喜悦

3.应用假说

2.课件呈现答案并略讲。

1.看课本P28思考与讨论并在图上标注相应基因

加强理解和巩固

4.介绍萨顿和类比推理法

1.指出:该假说是1903年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来的,简介萨顿,夸奖学生具有科学家的思维。让学生看课本P28“类比推理”。

3.指出萨顿的假说缺少实验证据

2.阅读课本举例说明类比推理并指出类比推理的优缺点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为摩尔根出场做铺垫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观察实验提出问题

 

 

 

 

课件简介摩尔根,诙谐指出摩尔根质疑萨顿的假说,也质疑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2.课件展示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

 

4.指导学生分析上述问题。不全的老师补充。

3 观察分析实验,提出疑问,学生回答。可能的疑问有:

为什么F1中没有白眼、F2中白眼果蝇没有雌性?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矛盾吗?等

创设争相提问、争相回答的探究氛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2.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

1.课件展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明确染色体组成及性染色体的不同

 

2.引导学生都做一回摩尔根,试着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规定用w表示控制眼睛颜色的基因,红眼W,白眼w

 

 

3.学生可能会提出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进一步追问,学生分组讨论可能会提出以下三种假说:

假说1:基因位于X染色体特有区段(XW , Y)

假说2: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XW,YW)

假说3:基因位于Y染色体特有区段(  X , YW)

让学生具备摩尔根当时的知识基础,重演摩尔根当年的思维过程 

 

 

3.筛选假说

判断假说是否正确首先要能解释原有实验的结果。若白眼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则F1F2的雄果蝇都应该是白眼的。

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假说分别画遗传图解解释摩尔根的实验。据此排除假说3

练习画遗传图解来解决遗传问题。

4.利用假说演绎测交结果及做测交实验检验假说是否正确

假说是否正确还要用测交进行检验

1.摩尔根的哪个实验是类似孟德尔的测交实验?

2.学生最先想到的可能会是用 F1中的红眼雌蝇和白眼雄蝇进行的杂交。

4.学生画好图解后,课件出示摩尔根所做实验结果 

红眼雌蝇 :红眼雄蝇  白眼雌蝇 :白眼雄蝇= 126  132  120  115约等于1111

依据两种假说演绎的结果都和摩尔根的实验结果相符,难道这两种假说都对?而摩尔根只提出了假说1,摩尔根错了么?

5.再组织学生讨论摩尔根当时选择什么实验来检验他的假说的呢?

7.学生愤悱之际,适时点拨:摩尔根为验证他的假说,又设计了三个新实验,其中之一是:将上述实验所得白眼雌蝇和野生红眼雄蝇进行杂交。

8.让学生再依据各自提出的假说演绎白眼雌蝇和野生红眼雄蝇进行杂交的结果。

10.学生画好图解后,课件出示摩尔根所做该实验的结果:雌蝇全部红眼,雄蝇全部白眼。

11.水到渠成,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了摩尔根用白眼雌蝇和红眼雄蝇进行测交,检验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只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的假说是正确的。

12.总结: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具体的基因在具体的染色体上,从此摩尔根成为孟德尔遗传规律和萨顿的坚定支持者

3.学生分两组分别依据假说1和假说2画遗传图解演绎实验结果。(各找一名代表板演)

P:  XWXw × XwYw 

    红雌         白雄 

子代:XWXw  XWYw  XwXw  XwYw

红眼雌蝇 :红眼雄蝇  白眼雌蝇 :白眼雄蝇等于1:1:1:1

P:   XWXw × XwY

    红雌         白雄

 子代:XWXw XWY XwXw XwY

红眼雌蝇 :红眼雄蝇  白眼雌蝇 :白眼雄蝇等于1:1:1:1

6.学生继续分组讨论

9 学生分两组再分别依据假说1和假说2画遗传图解演绎实验结果。(再各找一名代表板演)

P:   XwXw  × XWY

     白雌       红雄

子代:XWXw  Xw

   红雌:白雄 

             1 :   1

P:   XwXw  ×XWYW 

    白雌         红雄

子代:XWXw   XwYW  

   红雌 :红雄 

            1    1

引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矛盾冲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突破难点。

 

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开方性。

 

3.感受科学家严谨治学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5.介绍相关科学发展史

 

 

1865年孟德尔发表论文,描述遗传定律

1891魏斯曼描述减数分裂.

1903年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1910年摩尔根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提问摩尔根为什么选果蝇做实验材料?         

听讲、思考、回答、感悟

果蝇体小易饲养、繁殖速度快、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答不全老师补)

进行科学史教育达成情感目标

三.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让学生弄清“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更改黑板上本节课题为:基因在染色体上

自主学习,了解科学新进展

 

 


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1 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是核心概念,要利用课件精讲。

 

 

 

3.课件展示具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携带一对等位基因的减数分裂过程图

5 课件展示具有两对同源染色体携带两对等位基因的减数分裂过程图。

 

7 强调: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能自由组合,且在减Ⅰ后期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8.启发学生思考遗传定律发挥作用的时间和适用范围。

2.看图识别填写学案:

等位基因: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4.总结分离定律实质

6.总结自由组合定律实质。填:能自由组合的基因:               

 

9.讨论总结: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适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

重点内容,核心概念要重点突破

五:课堂小结

以概念图的形式课件展示

在学案上填图

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

一、萨顿假说  内容、依据、方法

二、摩尔根实验

1、遗传图解

2、假说演绎

三、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1、位置、数量

四、孟德尔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九、课后反思:        

1、灵活处理教材:首先,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知识的承上启下,我把前面所学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基因的行为”作为问题探讨,通过类比推理,猜想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其次,本节课补充了 “摩尔根的果蝇的测交”内容,这有利基本知识目标的达到成,也理清了摩尔根实验验证的逻辑顺序;由于补充了内容,上课时间很紧,故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基因与DNA长链的关系的“技能训练”安排到课后练习完成。

2、精心设置问题:课堂教学思路清晰,层层递进设置问题,具有较好的综合性,学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方能作答,从而促进了学生对问题的讨论。

3、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活动一是让学生在染色体上标注基因并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做出染色体和基因,从而很自然的就将基因和染色体联系了起来。活动二是让学生根据摩尔根的假说写出图解解释实验现象,让学生在下面自己写出图解,同时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共同完成一个图解,这两个学生写完后,其他的学生也基本上完成了图解,教师然后请大家就该小组的图解进行点评和分析。教学证明,这一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写图解的过程,又从别人的图解中发现一些与自己共同存在的问题,教师也能利用学生的图解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

上完这节课,总的感觉是以后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学生为主体,多设置一些学生活动,引导其自己发现新问题,这样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成就感。


附件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