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5-05 2019-07-25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请参训教师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展示“新课标和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具体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文本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校本研修成果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扶元洋    所属单位:光山县马畈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6-14 06:24:36    浏览数( 2 ) 【举报】

关于《琵琶行》教学活动设计
 
 基本设计指导思想: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体现新课标核心素养。《琵琶行》是一篇情感充沛的美文,通过诵读和学案导学的方法,学生会
体会到文章的情感美、结构美、语言美。
 教材教法分析:
   
《琵琶行》是第三模块第二单元的文章。教学本单元有一个要求就是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审美方面说,审美对象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的。没有情感真空的形式美,也没有不用包装的情感美。诵读是
体会作者情感的有效方法,可以使作者和读者的情感融为一体 。学生通过学案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为理解作者情感做准备,通过问题的设置,把握诗人的情感线索和结构线索。
 教学目标定位
   1、
通过诵读教学感受诗人的情感美。
   2、
利用学习学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诗歌的整体美。
   3、
通过语言品味领悟形象美。
教学重点
     
进入诗歌情境,感受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第一部分 导入:
总结上节课所学,由琵琶声入手,伴随着琵琶声一起走进诗人和琵琶女的情感世界。 诵读课文第一段感受第一次的琵琶声应该是怎样的?(学案)
     
第二部分 重点解读琵琶声
         1、
诵读第二段,把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依据旋律的变化分成四段乐曲,
体会每一段乐曲中演奏者的情感,并说出思考过程。
        2、
找同学示范朗读第三段,思考琵琶女的情感变化和琵琶女身世遭遇是如何对应的?(用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再次解读琵琶女的演奏)
     
第三部分 解读青衫泪
          
齐读第四段,把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和诗人身世遭遇进行对照,理解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时理解塑造琵琶女和诗人两个形象的现实意义。
    
第四部分 课堂小结:
            
总结出本文的行文思路。把握诗人的行文思路,有利于充分把握诗人情感,更有利于课文的背诵。
    
第五部分 作业布置:  
          
你怎样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不少于200字)写在作业本上。

  对教与学实施情况的反思:
    以前我关注更多是如何把教学设计得更加巧妙,讲课的内容如何充实,而对学生体验不够重视,总是希望他们掌握的更多一些,和老师配合的更好一些,考虑他们真正能够接受的少。这节课利用课堂诵读,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并且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
,效果比较好。学案让学生有目的而学,有重点学习,并且有利于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课前学案的作者介绍为学习《琵琶行》做了准备,课后拓展扩展了学生知识面,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课堂问题的设置紧扣文章,带着问题解读文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质疑的意识不增强。课堂是学生体验的过程,诵读法和学案导学法充分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7-15 16:12:02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