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5-05 2019-07-25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请参训教师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展示“新课标和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具体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文本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校本研修成果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熊丽娟    所属单位: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5-13 10:48:57    浏览数( 0 ) 【举报】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课标要求

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盐类水解的定义,发生的条件和本质以及水解的规律。

2、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的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原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探究方法

3、通过探究不同的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领悟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以及矛盾 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哲学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

四、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部分是寻找规律,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盐类物质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找出找出盐类溶液酸碱性的规律。第二部分是分析原因,引导学生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分析盐类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OH-结合成弱酸或弱碱的趋势,明确不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分析盐类水解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探究方法,领悟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以及矛盾 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哲学观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及说明

课堂引入

演示实验:镁粉加入到NH4Cl溶液中,会有何现象产生?说明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呢?

观察思考

激发兴趣

引入新问题

 

实验操作示范

提问

如何检验NH4Cl溶液的酸碱性?

思考、回答: 测定NH4Cl溶液的PH值。一个学生演示该实验

设问

其他的盐溶液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若有,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规规律呢?

思考

引入课堂探究

实验探究

试用pH试纸检验下列溶液的酸碱性。完成表一,找出其中规律。

 

CH3COONa Na2S Na2CO3NH4ClAl Cl3 、CuSO4

NaCl KNO3

 

分组实验、记录(附表一)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表)

 

 

交流分析、归纳、填表

 

 

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培养归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过渡

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的 C(H+)COH-)的大小有关吗?

思考  C(H+)  > COH-酸性

C(H+)  <COH-)碱性  C(H+)  =COH-)中性

引入新问题

设问

1)盐溶液中的H+OH-从何而来?

2)不是盐(举例:NH4Cl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NH4Cl=NH4++Cl-)而是水:

H2O≒H++OH-

引导思考

问题探究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某些盐溶液中C(H+)COH-)不等?

请根据表二提示,分组讨论,共同找出原因

[思考与交流]

根据下表,对在水中分别加入三类不同盐的过程中,溶液的各种粒子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试着从中找出不同类型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见附表二)

引导思考

 

宏观到微观;

静态到动态

生生互动

引导学生从盐溶入水中过程的三个阶段粒子的变化进行分析

点评

汇报结果

NH4++H2O≒ NH3·H2O + H+

平衡时C(H+)  > COH-

小结:弱碱阳离子NH4+与水电离产生的OH-形成了弱碱NH3·H2O,从而促进了水的电离,导致溶液的CH+)增大,使溶液呈现酸性,这就是NH4Cl溶液呈酸性的根本原因。

树立“对立与统一”的哲学观点。

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现疑、答疑

对该同学分析还有什么疑问呢?

提出疑问

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问题探究

从过程分析看,NH4+  H+  反应,为么总的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写H2O不写 H+呢?

思考、回答

H2O是弱电解质NH4+  H2O电离出来的少量H+  反应,促进谁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所以总的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写H2O不写 H+ 。

解开疑团

播放动画

播放NH4Cl溶液粒子变化的动画

加深对整个粒子变化过程的理解

微观变化过程形象化、具体化

生生互动

试用类似方法分析CH3COONa溶液呈酸性的根本原因

引导、点拨

 平衡时C(H+)  <COH-

 

小结:弱酸的阴离子CH3COO-与水电离产生的H+形成了弱酸CH3COOH,从而促进了水的电离,导致溶液的COH-)增大,使溶液呈现碱性。

 

同上

播放动画

播放CH3COONa溶液粒子变化的动画

加深对整个粒子变化过程的理解

微观变化过程形象化、具体化

提问

通过上述分析,不同类型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与交流,回答:

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与水所电离出来的H+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促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使溶液显酸性、碱性。

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试归纳:1、盐类水解的定义

2、、盐类水解的本质

讨论归纳

盐类水解: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盐类水解实质: 促进了水的电离

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师生互动

引导归纳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注意事项

分析归纳:1、可逆≒

2、没有↑或↓

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设问

盐发生水解要具备什么条件?

思考、回答:生成弱电解质

引入新问题

提问

解释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的原因是什么?

因其电离出的阴、阳离子都不能与水电离出的H+OH-生成弱电解质,也就是说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溶液中

CH+=COH-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问题探究

从水解的离子看盐类水解还有规律?

思考,回答盐发生水解还有规律-谁弱谁水解

完善知识

知识应用

1镁粉加入到NH4Cl溶液中,为什么?(以离子方程式和简要的文字说明)

产生大量的氢气

2、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aq) CH3COONa(aq)(NH4)2SO4(aq)  NH3·H2O( aq) 、KCl( aq)PH由大到的小排列的顺序是                        

思考、写出结果。

1、 Mg 粉与NH4+ 水解产生的H+反应,使NH4+ 水解反应不断向右进行产生大量的H+,从而产生大量的氢气。总的离子方程式2NH4+  +2H2O+ Mg 2 NH3·H2O+Mg2+  +H2

2NH3·H2O( aq) 、、CH3COONa(aq)KCl( aq)(NH4)2SO4(aq)CH3COOH(aq)

巩固知识

课堂小结

1、知识总结

2、方法总结

 

1、知识总结:盐类水解

1)定义

2)条件

3)本质

4)规律

2、方法总结:实验探究、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探究方法

知识升华

 

培养归纳能力

布置作业

1、《优化设计》P40  -1235

2、明矾为什么能净水?(以离子方程式和简要的文字说明)

3、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和铵态氮肥(如主要成分为NH4Cl)为什么不能混合使用

认真完成

 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第三节
盐类水解

1、定义 : 盐与水的作用

2、条件:生成弱电解质

3、本质:促进了水的电离

4、规律: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

 

教学反思:

盐类的水解这节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宽,综合性和理论性较强,是在学生具备弱电解质的可逆电离过程和化学平衡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深入的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就是充分利用了教学内容的这个特点。首先由水的电离引入,通过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并从表观现象出发,围绕水的电离平衡展开分析,引导学生根据溶液酸碱性与溶液中H+、OH–浓度的关系这一核心思路,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知识,分析溶液中各种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最后得出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促进了水的电离这一结论。从教学效果来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强,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满意之处:

1. 引入自然,温故导新。由水引入,明确水是弱电解质,会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存在电离平衡,水溶液的酸碱性由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决定。既是对前两节知识的复习,又为本节课以水的电离为基础分析盐类水解的原理做好了铺垫。紧接着提问盐溶液的酸碱性,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探究学习中。

2. 实验安排合理,为理论分析打好基础。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是后面进行理论分析的关键。检测溶液的酸碱性有多种方法,可选用PH试纸,酸碱指示剂等。我最初给学生准备的是PH试纸,结果发现PH试纸对中性和弱碱性或弱酸性溶液的区分度不大,不利于学生迅速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而且每次要和比色卡对照,花费时间较长。最后改用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作为指示剂供学生选择,效果较好。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出实验结论,而且在实验中有意识的选用水作为对照,体现了控制变量的思想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3. 注重引导,分析到位。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第一位,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角。教师精心设计一个个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验,表达交流,得出实验结论。引导学生去分析原因,发现问题,经过理论分析,动手书写,解决问题。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水到渠成的得出了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促进了水的电离。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之一是生成弱电解质不是水,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是对高一所学的离子反应知识的一次深化。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但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体会到了“发现”知识的乐趣,而且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科学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提高。

4. 引入科学的辩证观,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利用本节课的探究学习过程,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透过现象看本质等哲学观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通过理论探究感悟溶液中的粒子是运动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一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不足之处:

    在课堂上学生对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练习的较少,部分同学掌握得不好,书写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后面的教学中,要精选习题,加强练习,巩固本节课的教学成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觉到教师对探究活动的精心设计与合理引导是探究性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不断努力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理论修养,从而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