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5-05 2019-07-25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请参训教师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展示“新课标和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具体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文本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校本研修成果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李迎平    所属单位:浉河区东双河中心学校    提交时间: 2019-06-03 19:59:39    浏览数( 6 ) 【举报】

新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学科的核心素养越来越多地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关注,那么英语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有别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核心素养”不仅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还要求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使得学习真正地服务于个体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课程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获得的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情感、观念和品质等。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 

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语感;掌握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口、笔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有效使用口、笔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学科知识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学习策略、拓宽学习渠道、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科的教育教学应围绕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具体学科,学科体现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其中“文化品格核心素养不仅指了解一些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包括评价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解释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比较和归纳语篇反映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 

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突出了“文化品格”这一要素,重拾了教学的价值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掌握一种语言交流工具,更要帮助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及形志学习一门语言的方法,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及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增进国际理解和形成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等文化品格。 

长期以来,中学教育在实践中被异化为纯语言工具取向,师生往往都聚焦语言知识结构,而课程丰富的文化意蕴被无形地遮蔽。尤其是近年来 “分数热”愈演愈烈,瞄准中高考成了中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对广大教师而言,最初的内心深处追寻教育本义的理想主义,被考试成绩这个残酷的现实所摧残,屈于考试压力,课堂上很多时候都是以讲解语言知识结构为主,即使对文化有所涉及,也基本局限于文化知识和差异介绍,而不重视文化意识和能力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必然导致语言知识学习的枯燥乏味,而失去了语言文化的趣味性,文化弱化成了学生学习中可有可无的附属物,在不少学生看来,学习除了应试别无他用。其结果是教师和学生都成了程晓堂教授戏称的“累且不快乐”状态。 

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变观念,要知晓学科对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培养应有的作用,要知晓学科的核心素养与教学的关系,认识到学科的工具性和文化性同样重要,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任务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还有在教学中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 

除了转变观念,教师还需要能力的提升。作为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学生文化品格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学生文化品格的形成则会受到教师的眼界、文化基础、思维力以及对跨文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影响。因此,教师也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作为研发部门的教师更因如此),扩大自己的眼界,广泛接触不同的文化,不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拓展自己的知识范畴,加强对其他门类知识的吸收与借鉴。只有教师的文化品格和核心素养发展了,学生的文化品格及其他核心素养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具体到教学中文化品格如何培养,我们可以尝试对现行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整合,以激活、补充、整合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内容直接融入到教学中,通过对文化的层层展示,以及文化自身的内在逻辑,吸纳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以文化专题的形式或阅读材料的形式纳入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对独立的文化体验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境任务,自觉融入相关文化元素,拓展或增加有关时效性、趣味性兼具的文化主题。 

核心素养的结论: 

1.语言,掌握工具的主要途径是练,因此,学习是一个练功夫的过程。语言知识和规则是必须学的,但是只有在足够的操练中,才能领会所学的知识和规则。   

2.“语言,首先是有声的语言,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听说是读写的基础。”重视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3.主张精讲多练,反对注入式。语法题目采取句型练习和语法知识归纳相结合的方法。

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之本。我们广大教师应切实树立命题中注重对文化品格等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的理念,让新课程标准下的试题成为引领学生进行一次次文化接触、文化体验、文化理解、文化认同、文化批判的文化之旅,使得学生在多种文化的滋养中丰富生命存在,提升生命价值。


附件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7-03 10:41:00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