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5-05 2019-07-25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请参训教师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展示“新课标和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具体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文本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校本研修成果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陈家宏    所属单位:长竹园一中    提交时间: 2019-05-06 07:47:31    浏览数( 4 ) 【举报】

《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

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编排的是文学作品,学生在七、八年级的学习,对小说体裁的知识还是零散的,但是对小说的感性认识还是有的,而且由于小说是用文字讲故事,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兴趣。本单元着重学习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教师应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带领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并结合小说中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最终培养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学情分析:在学习了鲁迅的小说《故乡》的基础上,用《孤独之旅》这篇小说为教材继续培养学生初步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整体感受作品,进而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的叙述和描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小说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培养学生欣赏文章的能力,能够体会文章精妙的描写。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快速阅读,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线索。

2、设置问题,渲染情景,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杜小康所经历的“孤独”之旅,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畅谈“成长”的体会与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体会文中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感受景物描写与作品的融合。

2、感受杜小康所经历的“孤独”感,并体会“成长”所需要经过的历练,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杜小康放鸭经历中的心路历程。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成长感受。

教法与学法

以启发、小组讨论、个人感悟畅谈为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介绍曹文轩及《草房子》,从作者“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的创作追求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积累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出故事情节。

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讨论分析其作用,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

四、让学生谈一谈对本文主题的理解。

五、小结:

环境描写在文章中起到了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回忆情节导入新课

一位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辛、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之后,他觉得自己“突然的长大了,坚强了!”那么作者是怎样来表现杜小康成长的过程的?本节课我们接着做具体的探讨。

二、课文研读:走进孤独之旅,聆听孤独的心声

1、在杜小康的放鸭旅途中,他的心理活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而完成“孤独之旅”的?

(小组合作,跳读文中描写杜小康的语段,找出体现他心理活动的语句。)

2、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3、讨论后明确:胆小、软弱坚强、勇敢

三、拓展延伸,体验成长感受

杜小康由害怕孤独到能面对孤独,再到勇敢战胜孤独。他的“孤独之旅”其实也是他的成长之旅。这个孩子在芦苇荡中成长起来了,他由胆小软弱的少年成长为勇敢、坚强、有责任心的男子汉了。

从这个同龄人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呢?试和同学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成长体验。

四、小结

成长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祝愿我们的同学们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颗坚强独立的参天大树。

五、作业

“成长”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

 

教学反思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地成长历程,是一个小小少年成长的故事。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源自家景的“ 一落千丈”后,他跟随父亲到遥远的芦荡放鸭时所承受的即使成年人也难以承受的孤独。

“孤独”可以说是现代人比较普遍的一种情愫,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之中的孩子们不是缺少孤独而是缺少感悟。因此我在教学前,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以一首感悟“孤独”的小诗为导言拟定了这样的思路:一、整体感知,理解孤独。二、品读课文,感悟孤独。三、联系自身,畅谈孤独。“板块一”通过情节概述、分拟要点、情景仿写等方式引导学生感知“孤独之旅”,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板块二” 通过品读课文,关注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突破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引领学生走进“孤独”,体验主人公的孤独,体会成长的艰辛与疼痛。“板块三”则引导学生赏析语言理解“孤独”。“板块四”则启发学生关注自我,畅谈人生感悟,敢于面对孤独,并在孤独中收获成长、勇气和思想。整个课堂教学思路清晰且洋溢着淡淡的诗意,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对文本、对孤独有了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收获还不少。

 

 

 

 

附件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