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5-05 2019-07-25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请参训教师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展示“新课标和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具体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文本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校本研修成果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董瑞    所属单位:淮滨县新里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7-18 17:02:26    浏览数( 0 ) 【举报】

《蒹葭》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诵《蒹葭》,理解文意。

2、说出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重点)

3、赏析诗歌的结构特点和表现手法,并说说其作用。(难点)

4、学习执着追求梦想的精神。

导语

课前营造气氛:多媒体展示古朴画面:'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同步播放邓丽君《在水一方》,创设情境,为学习《蒹葭》作铺垫。
      师: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佳篇如林,大家知道诗歌的源头是哪吗?那就是《诗经》。《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清水。有人说唐朝以前的诗歌是长出来的,唐朝的诗歌是养出来的。《诗经》是从华夏先民内心里自然生长出来的。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诗经》被奉为五经之首,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蒹葭》,吟诵这优美的诗篇,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预习检测    

1、《诗经》内容分为             三大类,其表现手法主要有            三种。

2、《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属秦国民歌。蒹葭就是         ,皆生于水边。

3、为下列划线字注音:

1)溯洄   )从之2)道阻且   3)宛在水中   4)宛在水中   5)蒹葭       6)在水之   7)白露未     8)在水之   

自由回答

生听录音范读,然后个别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订正读错的字音,师生点评,指导朗读。全班同学齐读。

 

欣赏音韵美

主问题一:请找出每一章中不同的词,第二、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只是每小句换几个字表示层层递进。这种仅仅对文字略加改动是《诗经》中一种怎样的语言结构形式呢?有什么作用?

追问:音韵美还表现在哪里?(学生自由回答

 

自学要求:理清思路,写出重点要说的关键词。

互学要求:

1、把自学的成果在小组内分享,组长主持有序交流,鼓励四号三号先说,不要怕出错。

2、其他同学补充,倾听的同学做好笔记,随时补充或质疑。最后组长归纳组员的想法,并督促组员做好记录,准备展学。

3、组长做好分工。主持一人,读一人,字词一人,句意一人。

展示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停顿,语气舒缓。

(2)姿态:抬头挺胸、面向全体,声音洪亮,用词准确,语速合适,吐字清晰流畅,观点合理,依据充分。

 (3)注意与其他同学的互动交流,展示自己的观点时,要落落大方,自信自然,手势到位,目光直视全班,不能畏畏缩缩。

 (4)展示后主持人邀请其他同学补充或质疑。

5)展学时,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记录,准备补充或质疑。

 

品味意境美

主问题二: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作用是什么?

 

自学要求:理清思路,写出重点要说的关键词。

互学要求:

1、把自学的成果在小组内分享,组长主持有序交流,鼓励四号三号先说,不要怕出错。

2、其他补充,倾听的同学做好笔记,随时补充或质疑。最后组长归纳组员的想法,并督促组员做好记录,做好分工,准备展学。

展示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停顿,语气舒缓。

(2)姿态:抬头挺胸、面向全体,声音洪亮,用词准确,语速合适,吐字清晰流畅,观点合理,依据充分。

 (3)注意与其他同学的互动交流,展示自己的观点时,要落落大方,自信自然,手势到位,目光直视全班,不能畏畏缩缩。

 (4)展示后主持人邀请其他同学补充或质疑。

5)展学时,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记录,准备补充或质疑。

师过渡语:全诗情景交融,令人遐思, 呈现出朦胧迷离的意境美品味一首诗歌,最重要的是读出诗的情感。光注意朗读的工整、节奏是不够的。我们多了解一下主人公,更能体会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

 

感受人情美

师:为了把这首诗读得更好,了解了人物,还要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主问题三:古人说情动于中才能发之于外, 这首诗到底表达了怎么的感情呢?你是在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追问:概括一下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的?

 

自学要求:理清思路,写出重点要说的关键词。

互学要求:

1、把自学的成果在小组内分享,组长主持有序交流,鼓励四号三号先说,不要怕出错。

2、其他同学补充,倾听的同学做好笔记,随时补充或质疑。最后组长归纳组员的想法,并督促组员做好记录,准备展学。

3、组长做好分工。主持一人,读一人,字词一人,句意一人。

展示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停顿,语气舒缓。

(2)姿态:抬头挺胸、面向全体,声音洪亮,用词准确,语速合适,吐字清晰流畅,观点合理,依据充分。

 (3)注意与其他同学的互动交流,展示自己的观点时,要落落大方,自信自然,手势到位,目光直视全班,不能畏畏缩缩。

 (4)展示后主持人邀请其他同学补充或质疑。

5)展学时,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记录,准备补充或质疑。

生再读

师讲解含蓄朦胧美

拓展提升

提问:诗中伊人仅仅指的是喜欢的人吗?伊人还可以指什么?在追梦的路上,我们该怎么做呢

 

(每小组组长都要选出回答人员至少一人,自由回答)

师出示ppt“伊人”的象征意义,读王国维关于人生境界的语句,体会追求梦想过程的艰辛。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人间词话》

 

小结:

伊人就是你我心头一个不可言说的梦。邓丽君婉转悠扬的歌声已成绝响,从《诗经》到《在水一方》,芦花在中国文化中成了爱情的象征,这些如珠如玉的情句,一经唱响,便荡气回肠,绵绵不绝。吟诵这些简朴而优美的诗句,那原始的不经污染的,不受约束的生命与情感永远让人回味无穷。《蒹葭》出自诗经中的秦风,就在这个好战的地方竟有这样一首诗,这就告诉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追寻是永远都存在的。美丽的伊人美丽的梦,正在不远的前方向你招手,无所畏惧的少年啊,就请你抛开迷惘,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相信你终能圆梦,笑看风云。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感受《蒹葭》的音乐美,最后让我们和着优美的旋律齐声地背诵这首诗。(放配乐)

你认为要很快地背诵这首诗有什么诀窍吗?全班有感情根据提示齐背

•    苍苍       一方          

•    凄凄                  

•    采采                  

作业:

1、背诵.

2、任选《蒹葭》中的一节,用优美的语言重现诗歌的意境,改写.

 

 蒹葭教学反思

1.这堂课,我首先是注重了朗诵。诗歌教学就应该是以朗诵为主,不能作烦琐的分析,不能上成练习课。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意境,只有通过不断地朗诵,让学生细细品味,才能逐步走入诗歌的艺术之美。在教学时我努力使学生通过美读来感受先人的情感美,来领略华夏民族文化。

2.又用优美的《在水一方》设置情境,课堂气氛好,在课堂上努力做到了师生互动,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3.学生深入地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结构美(重章叠句的作用)。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叹的手法学生教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4.教学方法上采用自读法、朗读法、探究法、提问法、练习法等综合方式,效果不错。

5.我把一些重点字词写到黑板上,让学理解记忆(近义词或反义词放在一起,以便学生掌握词义。)苍苍萋萋采采 未晞未已 水之湄水之涘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跻右 水中坻水中沚

6. 朗读过程贯穿整个课堂诗的韵律美感染学生。一开始,教师配上音乐(有一点淡淡忧伤的轻音乐)朗读,触发学生情感;然后让学生多种方法反复读,以便理解诗歌内容,充分体会其中的情感。

7.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主人公形象,并根据主人公形象,引导学生扩充为理想不懈追求的主题。

这节课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首先我觉得自己的备课量是充足的,诗歌的解读,诗歌的意象,诗歌的意境,诗歌的语言,几乎在课堂上这些都面面俱到了,但问题也就有了,重点不明显,不突出,什么都讲,什么都教,但由于课时限制,每一样似乎没有讲透。

学习诗歌本就是难事,要让初二的学生体会诗歌的朦胧美,确实不是易事。而在备课中,我很少考虑的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其理解接受的能力 ,所以问题的设置有点空,大,以至于整堂课上的有些沉闷。

学诗必须要加强读的环节,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课堂上,我也是几次三番带领大家读,个人单独,齐读,自由朗读,教师范读。但读的效果并不理想,感觉学生读也只停留在表面,更多的是任务观点,不是发自内心的吟咏,不是真正的自我陶醉,究其原因,可能问题出在我这,我的话语缺乏鼓动性,没有真正勾起学生读的欲望,没有将学生的情感调动到极致。

最后,我觉得自己还是需要不断积累充实自己,尤其是诗歌辞赋这一块,老师的底子厚了,才有底气站在讲台上和学生高谈阔论,不然少了自己的见解,只能永远做个简单的教书匠。

 


老师评语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