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5-05 2019-07-25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请参训教师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展示“新课标和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具体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文本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校本研修成果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董建业    所属单位:付店镇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7-14 15:44:24    浏览数( 0 ) 【举报】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

 

1 “过程与方法”目标缺失

    “过程与方法”目标缺失是指教学设计或教案中没有“过程与方法”目标。这部分教学设计或教案只有“知识目标”,约占20.8%,应该说经过多年的新课程实践,一线教师多数知道了过程与方法目标,但同时也反映了传统知识观对新课程教学依然有影响,部分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不清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不清主要是指对三维目标理解不透,“过程与方法”目标与其它二维目标混淆不清;也有把教师的教学手段当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现象。如:

①通过对海水中提取镁的讨论,形成工业生产中降低成本的观念。

②经历对铝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③通过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含硅化合物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硅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及硅酸盐的结构复杂性。

④通过对硅酸盐工业产品的了解,使学生了解到硅酸盐矿物的应用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的密切关系。

⑤利用图片、模型、表格、视频、实物、实验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

⑥运用实验探究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实验创新设计等学习方法,对学习素材进行分析和归纳,使学生从中不断获取新知。其中③属于知识层面;②中“动手操作能力”属于技能层面;①中“降低成本的观念”和④中“硅酸盐矿物的应用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的密切关系”应该归类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维度;而⑤没有提及学生行为的变化,只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手段而已,是教师教的“过程与方法”而不是学生学的“过程与方法”,根本不能算做课堂教学目标;姑且不论⑥的语法中心是学生获得新知,单是对“合作探究”的理解就比较模糊,合作探究包括了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实验创新设计也是探究活动形式之一,将它们看成并列关系明显不适合。也有的教案中将“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归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事实上其中明显包含了“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技能”目标。统计显示,“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不清的现象约占50%。

3 “过程与方法”目标表述笼统

“过程与方法”目标表述笼统主要指目标表述大而空,不明确、不具体、难以观察和测量。表述笼统直接造成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或问题解决过程的细分目标和方法缺乏预计,进而缺乏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评价也没有了依据。主要表现有:

(1)参照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等作为课堂教学目标,操作性不强。特别是“自主(合作)探究”,因为探究过程包括了8个环节,在一节课中完成8个探究环节基本不切实际,而且一般也都是教师提出探究的问题,或者课前学生提出,经过教师的筛选确定的问题,没有准备的探究是不能走上课堂的。例如“氯气的生产原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探究的过程和一般的方法,知道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在该表述中,学生经历了怎样的探究子过程,有怎样的评价学生的具体目标?我们不得而知,这更像过程与方法的总体目标。探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对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并不是一节课或一节教学内容能完成的,经过初中化学和其它学科的学习后学生可能已经了解了,也可能没有了解,经过“氯气的生产原理”的学习后,学生也不一定能了解。

(2)缺乏知识载体。过程与方法很重要,但如果缺少了知识载体,探究将不符合当前化学学科教学特点和中学考试特点,这样的探究将缺乏生命力。缺乏知识载体的探究也无法提升科学素养,因为科学素养通常包括“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而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并且,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对探究和问题解决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如《氯、溴、碘及其化合物》: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例中“过程与方法”目标表述是不是同样适合于其它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呢?看起来真是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啊!像这种缺乏知识载体的“过程与方法”占了约45.8%。

4 “过程与方法”目标表述主体错位

    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目标表述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应采用“学生将……”的形式。但对所收集教案的分析却发现,多数教案目标表述的主体依然是教师,采用了“培养学生……”或“使学生……”的形式。这种目标表述主体的错位现象占了约58.3%。目标主体的错位其实是沿袭了旧大纲时的目标表述方法,这种表述更像教师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目标主体的错位也反映了教师在备课中并没有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而将教师当成了教学主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有偏失。

    教学目标清晰具体可操作才能有助于课堂生成,教学目标确定模糊笼统,甚至偏差都不利于课堂的生成,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老师评语

核心素养值得很多人研究!!

评语时间 :2019-07-14 19:53:32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