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9-03-20 2019-07-10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完成一份“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要体现教学难点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 如您有参加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作为附件上传;

4.字数不少于300字。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单怡    所属单位:新余市第四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6-11 11:27:05    浏览数( 1 ) 【举报】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例

新余四中  单怡

 

一、教学背景:

(一)教学课时:1课时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思考问题:

(1)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思考,西汉初年朝廷面临哪些棘手的问题?

(2)假设你是朝中大臣,请给汉武帝出谋划策,或者你是汉武帝,你觉得哪个方案最合理?

(3)通过网络查找、参观博物馆等方式了解南昌海昏侯墓的出土文物,介绍你感兴趣的文物给大家认识。

2.教师:熟读新课程标准,了解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方法,多角度掌握汉武帝时期治国措施的史料、图片等资料,了解海昏侯墓的相关信息,写好教案、制作好教学课件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盐铁专卖等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结合相关历史记载,逐步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使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地体现。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三个方面了解西汉建立之初的社会状况,认识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各项措施的内容理解各项措施所产生的作用,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客观辩证地评价汉武帝。

 

四、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推恩令”的实施、独尊儒术

(二)难点:“大一统”的含义

 

五、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法、合作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直观教学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话题导入:

师:你们喜欢看《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盗墓小说吗?虽然这些小说纯属虚构,但是真实的古墓却是最接近历史的,也是最能唤醒历史的。就在2015年,我们江西境内也发现了一个惊天大墓,位于南昌西郊的海昏侯墓。有没有同学对此墓有所了解的?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1:海昏侯墓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墓中出土了两万多件文物,其中铜钱就有数十万吨,也出土了很多重要文献。

师:具体出土文物有哪些?

生2:出土了画有孔子像的屏风,刻有上中下的马蹄金,从屏风中可以了解到孔子的生平等,对我们了解孔子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生3:玉器、整套编钟、车马器、包金鎏金等技术显示出西汉时期高超的手工艺水平。

师:非常好,同学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对海昏侯墓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你们知道海昏侯墓主人是谁吗?

生:刘贺。

师:是的,刘贺是一位经历了跌宕人生的传奇人物。也许同学们对他知之甚少,但是他的祖父却是鼎鼎大名的汉武帝,他的祖母是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的李夫人。刘贺5岁时继任为昌邑王,19岁当上皇帝,27天后被权臣霍光所废,一夜之间天子沦为庶民,后被封为海昏侯,封地在今南昌境内,35岁病逝。按照汉朝视死如视生的观念,刘贺将其生前的大部分财富带入地下,透过这些出土文物,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沉睡两千多年的大汉王朝曾经的繁盛景象,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归功于刘贺的爷爷----汉武大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汉武帝的世界,了解他的丰功伟绩,感受他的睿智人生!

【设计意图】我们江西拥有众多可以利用的课程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做法,所以我将近几年考古界大热的“海昏侯墓”作为课堂导入,一方面是希望学生将目光转向本土的地方乡土资源,培养学生查阅历史资料、收集历史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想通过真实的历史文物拉近学生和西汉的距离感,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汉武帝时期的繁荣昌盛。

 

 

(二)进入

卷一  武帝即位,烦恼不断

师:提到汉武帝,想必大家不陌生了,有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他的生平吗?

生:汉武帝刘彻4岁被封为胶东王,7岁被立为太子,16岁继位。

师:公元前141年,父皇汉景帝病逝。转眼间,汉武帝便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成为大汉王朝的统治者,十六岁的少年天子将如何统治一个庞大的帝国,而刚接手的大汉王朝又面临着哪些棘手问题呢?同学们,请你们阅读下列五段材料,找出汉武帝的统治难题。

活动 一 材料分析

材料一:西汉政府此前没有明确的治国思想,由于当时经济力量不雄厚,没办法做事情,所以更多的实行“无为而治”……治国思想的不统一带来了社会的动荡。         

      ——王立群《王立群读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豪强地主“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史记·平准书》

材料四:邓通,以铸钱财过王者。故吴、邓氏钱布天下。

                                          ——《史记·平准书》

材料五:《史记》中的汉初Top“富豪榜”

师:适当地解释材料三、四的内容,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

小组讨论归纳成三个方面,最后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组概括(老师板书)

生:

1.思想问题

没有明确的治国思想,思想不统一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2.政治问题

地方诸侯实力膨胀,严重威胁中央王朝

地方豪强勾结起来发展壮大,武断乡曲,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3.经济问题

私人铸币,富可敌国,盐铁买卖掌握在富商大贾手中,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影响中央财政收入等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类型的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历史问题,以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同时锻炼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透过史料给出的现象分析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为了符合学生水平不同的实际情况,我将材料难易度进行了调整,水平一般的同学主要阅读浅显易懂的白话文材料和图表材料,水平较高的学生阅读文言文材料。

 

²

活动二 思考讨论

师:面对诸多问题,如果换成你当汉武帝,你该怎么办呢?或者你是当时的朝中大臣,你该如何给汉武帝分忧解难呢?

1.思想问题

生:专门推行一种思想。

师:那么多思想,你想推行哪一种?

生:儒家思想。

师:为什么要推行儒家思想?

生:儒家思想中有尊君思想。

师:如何推行儒家思想?

生:焚书坑儒。

师:秦始皇焚书坑儒了,结果呢?

生:秦朝灭亡了。

师:所以焚书坑儒行不通,换一种方式吧。

生:让他们学儒家经典,然后参加考试,考上了就可以当官。

师:好,这个办法貌似可行,我们回头来看看汉武帝采纳与否。

2.政治问题

师:当时诸侯实力强大怎么办?

生:挑他们的毛病然后削了他们。

师:当年汉景帝采取削藩政策,导致七王之乱,后费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平定,所以这个方法也不算良策,还有没有更巧妙的策略?

生:实行郡县制。

师:西汉初期实行的是王国与郡县并行,为了巩固统治汉高祖刘邦时期就分封大批同姓王,导致后来诸侯实力过强超过中央。现在我们就是要想办法削弱诸侯的实力,同学们再开动脑筋想想?

生:分封其他子弟。

师:好,这个办法有点意思,我们待会儿看看汉武帝是怎么分封其他子弟的。

3.经济问题

生:统一铸币权,收回盐铁经营权,提高税收。

师:前面的办法不错,不过提高赋税这一点我们需要探讨一下,富商大贾会让皇帝增税吗?如果让,他们会心甘情愿地交吗?提高赋税最后可怜的会是哪些人呢?

生1:不会同意,会反对。

生2:就算同意,他们也不愿交,说不定他们会将赋税压倒百姓头上,增加百姓的负担。

师:所以与其提高赋税,不如采取措施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

【设计意图】新课标建议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所以在学习汉武帝具体措施之前,我想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看看他们有些什么想法,分析这些想法的利弊,找出他们的问题,并且在探讨中解决问题。

过渡:从大家的讨论中,老师了解到大家独到的见解,有的同学的建议还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的,那么汉武帝究竟会采取谁的建议怎么做呢?我们接着进入到第二环节——武帝尊儒,一统思想

 

²

卷二 武帝尊儒 一统思想

活动三 播放视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播放视频前提出四个问题,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视频,通过视频给出的信息找出答案。

问题1.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有何新特点?

生:君权神授、大一统。

师:董仲舒为了迎合汉武帝的需求,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吸收其他学派理论,将儒家思想赋予新的内容,即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德刑并用,主张大一统的理念等。

2.“大一统”的含义是什么?

生:思想上要统一,文化要统一,政治、经济也要统一。

师:对,在国家领土统一的前提下,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3.秦始皇为了统一民心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结局如何?

生:焚书坑儒,加速秦的灭亡。

4.汉武帝为统一民心采取的措施又是什么?

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

活动五 组织学生讨论汉武帝的做法妙在何处?

生:目的相同,都为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但是方式不同导致结果不同。

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民众心理的需求,可见手段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了。那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是什么?

生: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学从此成为中国历代思想文化的主流。

【设计意图】由于汉武帝巩固统治的三个措施是并行关系,所以我将课本内容进行了调整,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思想措施放在第一个,政治措施放在思想措施之后,使得整个线索更加连贯清晰。对于“大一统”概念的理解,通过视频信息的提示和老师的讲解,让学生有一个初步概念,在接下来的每个环节中都会提及“大一统”,从而让学生明白“大一统”不仅仅是领土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社会各个方面都统一于中央的领导。通过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不同做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汉武帝做法的巧妙之处。

 

过渡:刚即位的天子梦想着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思想问题得到解决,但是中央政权却依旧面临困境,王国问题困扰得汉武帝吃不下睡不着,怎么办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武帝平藩 推恩化解

 

卷三  武帝平藩  推恩化解

师:请同学朗读课本内容,指出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听从的是哪位大臣的建议?

生:推恩令,主父偃。

活动六 让学生通过分蛋糕的具体例子来思考,推恩令“妙”在何处?

生:诸侯实力变小了,数量变多了,推恩令却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

师:不费一兵一卒,分化实力,使诸侯无力和中央抗衡。诸侯的力量终于小到无力和中央抗衡了,可是汉武帝看他们还是很碍眼怎么办?大大小小诸侯有好几百个呢,如果你是汉武帝你又会怎么办?

生:鸡蛋里挑骨头,找茬儿然后废掉诸侯。

师:对,汉武帝采取附益法限制他们的实力,以酎金成色不足为由废掉大小诸侯106人。到汉武帝末年,汉初所封王国铲除殆尽,藩国的威胁从此消除。至此,我们可以看出推恩令的作用是什么?

生:解决了王国问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王朝的统治。

师:收拾完诸侯,就该腾出手来收拾地方豪强了,汉武帝又是如何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呢?

生:建立刺史制度。

师: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到了西汉后期,随着刺史的权力不断增强,刺史俨然成为地方的最高长官,控制着地方的政权。

【设计意图】通过分蛋糕这样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再现“推恩令”的做法,并用图示展现推恩后诸侯的变化,从而更加直白醒目地让学生看出“推恩令”颁布的作用。

 

过渡:当王权得到加强,民心一统之时,年轻气盛的汉武帝终于可以大展宏图了,自汉高祖时期遗留下来的匈奴问题此时便提到日程上来,北击匈奴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可是庞大的军费开支怎么办?钱从哪来呢?这下汉武帝又犯难了,我们继续第四环节——武帝铸币 盐铁官营

 

卷四 武帝铸币  盐铁官营

师: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所以海昏侯墓出土的近200万枚铜钱实际上就是五铢钱,按照现在的重量来算有近十吨重。另外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汉武帝听从张汤、桑弘羊的建议将盐铁等重要物质收归官营,除此之外还采取了重视农业生产,均输、平准等措施发展农业生产、调配物资、稳定物价。汉武帝采取这些经济措施,对当时的经济和国家财政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

生:改善国家财政状况,增强中央财力,为其他政策的推行奠定经济基础。

 

过渡:当汉武帝施展了他的雄才大略后,汉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汉武帝也将西汉推向了鼎盛时期。然而,汉武帝统治后期,因不断征伐匈奴,穷兵黩武,任用酷吏,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而他培养多年的太子刘据也因酷吏陷害而含冤自杀,温婉贤德的卫皇后也自缢身亡。晚年的汉武帝妻离子散,悲愤异常。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晚年颁布“罪己诏”,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才避免了一场亡国之祸。纵观汉武帝的一生,我们该如何评价他呢?我们进入到最后一个环节——武帝一统 后世评价

 

²

卷五  武帝一统  后世评价

师:指导学生按照老师教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对汉武帝进行评价

1.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分析,衡量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是他的所作所为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2.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观点,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生:功绩——采取措施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等。

过错——穷兵黩武、耗费钱财等。

 

²

师: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汉武帝和汉废帝(海昏侯刘贺)的一生。武帝四岁封王,七岁立为太子,十六岁继位;废帝五岁封王,十九岁继位。他们的儿时都是一帆风顺,却在登基后命运截然不同,武帝在位时间55年成为西汉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废帝在位时间27天,成为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同学们可以通过课后查阅海昏侯刘贺的相关资料,和汉武帝进行对比,找出你想要的答案和人生启示。

【设计意图】历史教学要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和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所以本课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也应该从他的得失中得到一些人生启示。

 

七、教学反思:

本课学习内容包括“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三部分,这

三块内容是基本平行的并列关系,因此,在授课时我将内容按时间顺序进行了调整,先讲思想措施,再讲政治措施,并简略提及军事上的北击匈奴问题,从而过渡到经济问题,形成一条连贯完整的线索。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添加了很多课前预习工作和课堂讨论环节,所以整堂课前半段时间基本以学生讲、老师听为主,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回答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当学生说采取刺史制度来解决王国问题时,我知道这学生是预习了功课的,但学生不清楚当时设置刺史制度针对的对象是谁,所以在讲刺史制度的时候我特别强调了刺史最初是为了监管地方官员和豪强的。通过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老师及时更正问题来调整整堂课的节奏。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是,由于前半段的讨论花去较多时间,导致后面不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反映汉武帝时期的文治武功,只能对内容有所删减和侧重,粗略讲解经济措施,给予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时间也非常有限,而评价汉武帝这个环节也因为时间的不够无法展开大规模的讨论,只能点到为止,有些问题还得留到课后去思考,使得一堂课留有遗憾。

 

 


附件

  •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堂教学 教案.docx 下载 预览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6-20 14:47:38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