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3-20 2019-07-10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研修成果(题目自拟)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1. 重点围绕“ 教学习惯改变”,提交教学设计,

2. 字数要求600字以上;

3. 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杨金勇    所属单位:市一中    提交时间: 2019-06-30 15:19:46    浏览数( 0 ) 【举报】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案例分析

,课堂案例:
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一节内容,教师正在有序的讲述,分析.但课堂的教学氛围却显的涣散,沉闷,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并没有在聆听教师的讲述.面对涣散的课堂,教师寄希望于教学提问,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风,在南,北半球,是什么原因使它成为东南,东北向信风的 "(一个基础性,联系前后知识的提问).学生甲的回答是:"老师,你的问题,能否再讲一遍 ".教师就指名学生乙,"你能替我告知他,我刚才的问题吗 ".学生乙的回答:"我也不知道问的是什么 ".教师又面向全班学生,"我刚才问的是什么问题 ",统计的结果,听课的人,只占了班级人数的60%.多数学生承认,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注意力能用于学习的,只能做到二十五分钟左右.
,案例分析:
上述教学实例,是一个在普通中学的日常地理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如何改变这一现象长期以来,教师往往把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罪于学,而对于教是否得法,合理,却很少分析.笔者认为:
1,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缺乏动力和学习习惯.其原因:原有的各科基础知识较薄弱,对学习无兴趣,又缺乏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精力不集中,思维不活跃,行为不参与.学生承认,人在课堂,但听觉,视觉和思维并没有参与课堂教学.多数学生认为地理是"小三科",既无学习动力,也无必要"全力以赴".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信心,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2,
教学方法不科学,教与学相背.基于学生的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往往是以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其选择的理由是,学生学习基础差,又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实施引导,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只能功倍事半,难以奏效.选择讲述法,学生迫于课堂纪律的约束,去听,去记,去接受.事实,学生在行为上确实没有违反课堂纪律,表面上也在听课,但他们的听觉,视觉并没有参与课堂.若平铺直叙的讲述,学生更感乏味,思维反而处于一种半休眠状态.教学方法不能得到学生的配合,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知识传授途径受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只能是一句空话.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而不是控制和灌输.
,改进方法

1,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地理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确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学生的原有基础和学校的教学条件来确定.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文,,,像并茂的特点使地理信息的表达更加丰富,生动,直观和多样,能够实现抽象的地理事物形象化,复杂的地理过程模拟化,屏幕上逼真形象的展示,吸引学生入情入境.:
在进行《行星风系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教学时,首先,借助信息技术和媒体,播放一段天气现象的录像资料,引出大气环流,吸引学生进入课堂.然后,用类比法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抓住"冷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得出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再联系比较冬,夏季海陆温度的差异,引起气压中心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季风环流的产生,以及气压分布的复杂性.进而,再运用一段多媒体动画,演示整个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的形成过程.信息技术的图,,,像的画面,与教师的穿插讲述有序交替,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思维不由自主的被课堂所吸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运用现代化,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改变了教师单一的,枯燥的语言信息的输出,课堂教学的情景氛围与上述的课堂有了截然的不同.
联系生活现实,激发学习动力
地理学科具有现时性和现实性特点,在知识经济日益逼近,知识对生活的意义与渗透日益增强的今天,认识生活世界本身就充满着地理知识和需要地理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依据教材的知识理论和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机,适度地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地理现象,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探究生活中的地理,从热认识地理规律,获取地理知识.书本与生活的联系,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力.:昼夜长短的变化,地震的分布,水资源等问题,都可以成为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学习有了动力,教与学借助书本和地图,进行平等地对话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自主知识建构,有助与学力的培养和提高.
创设教学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使学生不仅要在有疑处设疑,更要在看似无疑处设疑.教材对概念,原理的阐述已较为详尽,似是无疑,此时教师可做"无疑者,教须有疑"(朱熹)的工作,巧设疑问,精心创设一些教学问题让学生思考,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材中对自然资源概念的阐述:"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教学时不妨设问:暂时不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是否属自然资源南极的冰川是自然资源吗 为什么问题的提出精当,合理,思维一旦激活,学生往往智力振奋,教师只要适当点拨,学生在思考讨论中透析不同的思维方法,得到相互启发.改变了课堂教学中接受,记忆,背诵概念的现状,又能促使其他们去探究.
讲述应轻重缓急,语言要抑扬顿挫
"
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文似看山不喜平,教师运用讲述法教学也要像写文章一样,平铺直叙的讲述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容易导致学生情绪低落,也就谈不上引发学生的思维了.因此,教师在课堂讲述中,要善于借助语言的艺术和技巧,引起学生的注意,调控学生的思维.: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语言要加重,语调要提高,可适当放慢语速,或结合体态语言的发挥——眼神,手势,表情等.而对浅近易懂的内容,音速要加快,音量可放轻.
实践证明:教师的教学语言情趣横生,抑扬顿挫,学生往往能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课堂教学气氛积极活跃,亦是自主学习的基础.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7-01 10:35:02

研修成果

最新研修成果

推荐研修成果

热门研修成果

热评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