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第一次作业(4月12日截止上传) 作业周期 : 2019-03-22 2019-04-12

所属计划:班主任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1.学习课程内容:《深刻领会习近平十九大报告精神,全面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 《班主任如何把“管班”变成“带班”》、 《如何实现学生真正的自我管理》、 《如何设计学生喜欢的班级活动》、 《班级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创新理念》

2.完成作业:分享您班级建设的经验教训,并说说您本期课程学习的收获体会。 

3.要求:原创,字数不少于500字,并于4月12日之前完成。


发布者:张家港管理员

第一次作业(4月12日截止上传)

提交者:学员陈斌    所属单位:张家港市崇真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4-04 13:58:31    浏览数( 6 ) 【举报】

学生“喜欢”的,不能替代教育“需要”的

——对尊重青春期学生文化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关系的讨论

                                            张家港市崇真中学   陈斌


当我们提倡“把班级还给学生”后,当我们提倡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程、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成长后,不少实验教师走向了另一误区,就是放弃活动中教师的介入、参与、指导、推进。

事实上,教育中的活动,具有双边共时性,教师是教育活动不可缺失的主体之一。无论是在活动的策划阶段,还是在开展过程中、反思重建中,教师都需要、并且可以介入其中,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教育的精彩,正是体现在师生双方的交互过程中;教育的力量,正是生成于教师针对具体而复杂的教育状态而作出的回馈、调整与指导。

具体到这个案例中,我们需要重新面对学生文化与教育的关系问题。

主题班队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高质量推动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就当前的改革来说,改变对主题班队会活动的忽视、漠视状态,改变自上而下、上传下达式的活动方式,努力吸收学生的智慧于主题活动之中,努力使主题班队会成为学生主动健康成长的生活,是重要的改革走向。

那么,如何确定主题班队会的主题?如何看待过程中的学生与教师角色?这一问题就变得非常突出。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的是关注学生生活基础上的主动提炼,看到的是主题来自学生生活、为了学生生活质量的提升的内在品质,看到的是班主任对学生文化的尊重与关注。

于是,当前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新趋势,成为教育主题的重要来源;学生自己的认识、体验和参与性活动本身,成为主题班队会重要的资源。

在我们的改革实验中,围绕着青春期学生的异性交往问题、与家长的沟通问题、与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关系问题、与动漫的关系、与各类文体和学科竞赛活动的关系问题等,展开过一系列的研究。大量的研究主题,就来自学生文化;真正的教育价值,就体现在对学生文化的尊重与提升上。

如果说,这一改变,已经是一个重要的突破,那么,还有一个关系需要特别面对的,就是学生文化与教育活动的关系,是学生“喜欢”与教育“需要”的关系。

学生文化作为现实存在,是“自在”的、“合理”的,但同时,它又不等同于“教育”。教育活动是针对学生当前的生存状态、成长需要而开展的,以促进学生成长为价值取向的自觉活动。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更能看到教师对当前学生文化之内涵、价值的认识与判断,看到的是对学生文化发展的关注与促进其进一步健康成长的追求。

事实上,在该节主题班会的现场,我们看到了学生多样观点的呈现,看到了学生在理性意识、精神状态、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更看到了差异所反映出的学生成长的巨大空间。

例如,在活动中,针对当前中学生的装扮问题,分别有以下意见呈现出来:

l         我们已经进入青春期,有自己的想法,应该自己打扮自己。

l         为了吸引人,有个性,知道应该穿什么,不想穿不属于自己的衣服。不是穿给自己的,是给别人看的。

l         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l         青春期了,不愿意成为丑小鸭。但也要考虑买衣服的钱,父母的工资也是不高的。买衣服等要量力。

l         为了认同自己。

l         注意而非冷漠自己,是给别人看的。

l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样显得更加另类,可以成为班级的时尚人物。

l         吸引别人的眼球,别人围着你转,被吹捧的感觉很好。

可以说,丰富的教育资源,已经在活动中呈现。

面对这一状态,教育工作者能否组织同学展开有效而高质量的互动?能否推动学生在互动中提升思维的品质和认识的水平?能否在清晰、合理的判断和有层次的点评中,与学生一起开发出新的成长空间?能否将教育的需要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结合在一起?一系列的问题凸现出来。

以上述学生发言为例,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个性”、“美”两大主题的凸现,看到的是学生对自己成长的自觉和自我意识进一步清晰的需要,看到的是部分学生思维方式的整体性与部分学生陶醉于个人世界的生存状态之间的差异。

于是,在这一现实成长状态或者文化状态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强化学生已经萌生的“自我”意识、“成长”意识?如何推动学生形成更为清晰、合理的“个性”观、“审美”观?如何在互动中拓展学生的自我世界、形成更加整体综合的思维方式?诸多的需要已经涌现而出。

而这,正是教育的“需要”。

    当我们走出改革的初期状态后,如何提升教育活动的内在品质,就需要我们直面这些问题,在实践改革中,不断实现主题教育活动质量的提升和师生综合素质的自我提升。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