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举措

  发布者:张相清    所属单位:杞县阳堌镇实验小学    发布时间:2019-06-14    浏览数( -) 【举报】

当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中多数学生不问不疑,囿于课本,难以向外拓展,其问题意识薄弱,自主探究精神不足,严重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加强问题渗透,鼓励学生质疑,形成多元评价,立足现实分析,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有效策略。本文以北师大版(七上)《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为例,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举措。

一、问题渗透,培养历史思维

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应是充满活力的阅读与发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历史情境之中,在浩瀚的史料中自主阅读,在不同的史实中建立起内在因果联系,从而形成批判性思考与评价,而不是拘泥于已有的定论,不辩不疑,丧失应有的历史辩证思维。在《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教学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采用联系的观点,对教材中的既有定论深挖掘,探究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汉初的诸侯封国势力与皇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何要颁布“推恩令”?汉景帝也曾接受晁错的建议,对诸侯封国削藩,可是结果引发七国之乱而失败,试述原因。“推恩令”的颁布为何偏偏是自从汉武帝始?汉武帝强化监察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相关措施及其作用有哪些?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求索,就个人的观点在小组内分享交流,展开深入而细微的科学探究,从而在内心深处建构起真正的历史体系。

二、鼓励提问,培养质疑精神

学生在自主阅读教材时,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对教材的重要知识点有所了解,然而,要弄清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要提倡质疑精神,深入发现历史事件中的细节,才有可能形成真知灼见。在《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以目标的形式,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将相关知识勾画圈点,以对汉武帝的大一统形成初步认知。同时,提倡个性化阅读,广泛搜集史料,对教材的观点有所质疑,有所发现。有的学生在小组内提出个性解读观点:经过“文景之治”,西汉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为汉武帝的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然而,纵观历史,汉武帝很会发现并任用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破格提拔出身低微的卫青、霍去病等人,使当时军事实力大增,从而为击破匈奴提供了可能。由此看来,汉武帝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既有其时代的客观条件,也有其个人的主观因素。针对这一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结合前面所学,能够对比分析“秦皇汉武”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举措。

三、多元评价,引导自主探究

历史是一门典型的人文学科,不同的人对待同一历史现象,因为立场不同,其观点亦有所差异。教师既要引导学生采取唯物史观来思考不同的历史现象,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对其形成合理而规范的多元评价,使其大胆提出个人观点,积极搜集资料,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开展自主探究。在《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教学中,学生自主归纳要点,形成知识体系,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深加工,思考问题: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的举措,有没有影响?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与汉武帝的大一统格局,有何关联?不少学生由于读书少,史料掌握有限,往往对秦始皇的中央集权措施、“文景之治”与汉武帝的大一统格局等历史现象,孤立静止地看待。于是,观点往往幼稚,这时教师要以鼓励性、启发性的评价为主,使其获得学习历史的信心。

四、立足现实,激活学科应用

历史是一面镜子,而学历史无非是学以致用,以历史事件及蕴含道理,来激活当前人生。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以历史事件中的思想来回答当代现实所存在的问题。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从现实问题出发,来聚焦学生的思考:汉武帝的大一统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请结合现实举例说明。同样是中央集权的制度,秦皇汉武时代不同,其制度也各有不同,这对我们当代社会推进祖国统一的制度设计有何启示?这样,通过问题设计,既立足现实,而又有效落实于知识重点的考查上面,有利于学生的唯物史观的建立。总之,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等多种举措,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激发其探究热情,使其将历史学习与为人处世有效结合起来,做到“在不疑处有疑,在有疑处创新”,从而落实历史高效学习。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