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优秀成果展示 > 正文

优秀成果小学语文17坊

  发布者:洪静    所属单位:杞县教师进修学校    发布时间:2019-06-19    浏览数( -) 【举报】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孩子们进行阅读?

提交者:学员郭静茹    所属单位:平城乡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 2019-04-10 14:43:00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孩子们进行阅读?

【研修作业(一)】+郭静茹/小学语文十七坊/杞县

 

一、以兴趣为导向的阅读方式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现代化的社会里,父母是成为孩子的导师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孩子进入到小学学校的时候,对小学生兴趣的培养对语文教师更高的一个要求,其实就是形成家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从中发掘孩子在学习上的兴趣,一些带有吸引力的阅读,带着表演的朗读,这样在孩子学习的那个过程中更能使他们牢牢记住。

二、选择书籍下功夫 

让孩子遇到自己合适的书,通常处于发育阶段的小学生好齐心也是很强的,还有各个方面都处于比较灵活的状态,这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大,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想发也会慢慢产生不同。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这不同的好奇心与渴望,相对而言,中年级的学生更对科学类书籍感兴趣,他们宁愿想象用书上的只是来实现自己穿越宇宙的想法;然而低年级就缺更倾向于对童话或者想象丰富的世界感兴趣。像童话作品《安徒生童话》,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都应该是低年级学生更加喜欢的书籍。

三、授之以渔 

教学的真正含义是给予学生学习的能力,并非单纯的灌输科学知识或者阅读量。不管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外,家长应该同教师配合,主动引导孩子去思考怎么学习,而并非学到了哪些内容。例如:我们可以教学生这样思考,通过利用课外阅读,让孩子们能慢慢体会到阅读的吸引力,逐渐产生对语文的兴趣,知道语文能表达的各种美,深深的感受到语文文字的形象生动。因此,老师们就要学会用方法去教学生们如火如何的把握一些东西,如根据文章写主人公的神态、动作、和心理的一些变化来去感受;文章里的修辞手法,经典的语句,用心去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像去读。长期这样的锻炼,会不经意的使学生在阅读上形成一个科学的阅读思维。这样一来,使得学生能够不断的加深学习方法的理解,从而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的深层次含义。 

四、培养学生阅读中思考的思维 

语文是一个时间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固然要求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深化对文字的组合与段落的意境,正是有所感悟的思考才能让学生受到共鸣;也正是以为内受到段落意境的熏陶,才能让学生获得思想启迪,从文字中寻找语言的美,在段落里享受审美的情趣。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孩子们进行阅读?

提交者:学员杨素红    所属单位:付集镇三中    提交时间: 2019-04-12 12:10:54    

研修作业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孩子们进行阅读

         

            杨素红   小学语文17    杞县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呢?作为小学语文老师针对“有效”二字我的一些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书籍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研究表明,9—12岁是孩子养成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孩子们每天愿花两个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对许多孩子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我们教师应肩负一个重要的责任,那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了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使课外阅读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呢?

 1、尊重自主阅读权,激发阅读积极性。我们要准确把握选择的尺度,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提倡的是亲子共读,由父母陪同一起,目的是引领孩子进入书的世界。进入三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独自欣赏图书。小学生读课外书,与一般成年人的喜好不同。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2、创设合作阅读的氛围。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一个共同阅读的气氛,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例如,我们进行课前3——5分钟的读书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去读,或默读、朗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合作读、好伙伴比赛读……此时,哪怕平时不大喜欢课外书的同学,也会被感染了。

3、保证课外阅读交流的经常性。课外阅读交流活动,能激活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性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所以,我们要保证课外阅读交流的经常性。在课外阅读实践中,我们的交流活动,既有在全班进行的交流,也有分组交流。

二、注意方法指导,培养阅读习惯

过去孩子们读书,多数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更多的是关注故事。现在自己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如何读一本书,在方法上我们应为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除了让学生通读全书,精读精彩片断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勾画圈点、做读书卡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三、鼓励学生多读,重视阅读积累 
  多读,是我国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只有多读,才能形成“独特的阅读能力”。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就可以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从多方面吸收营养,从而增加学生人文素养的底蕴。 
多读,还要特别强调诵读。诵读,也是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与朗读比,它更强调个人体验,更强调内化。因此,对于一些精彩片断,名篇佳作,要鼓励学生多吟咏、诵读,这样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感,形成富有成效的语文能力。 

 研修作业(一)

                        --- 李静 小学语文17坊 杞县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社会已经进入了全方位开放的信息化时代,那生动有趣的电视荧屏,形形色色的漫画书时刻在冲击着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每天愿花两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如果一味地讲大道理,直接规定学生要读哪些书,很难收到实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许多孩子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应告诉学生,书中的知识能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明白书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

1.教师是阅读兴趣的激发者。教师应尽可能地将全体学生带动起来,让他们都喜欢读书。我告诉学生:我小时候就是一个完全不看书的孩子。

2.教师是经典名著的点拨者与讲解员。在学生学会独立阅读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深度的阅读。教师应是经典名著的普及者,只有教师对经典作品有很好的理解,才能在对精典的解说中使学生对名著产生兴趣。教师应让学生接受更多优秀作品的熏陶,学会欣赏意境优美的篇章,培养健康的阅读情趣。

 3.教师要做学生的“书友”。小学生“向师性”很强,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让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教师自己不爱看书怎么行?所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总是着意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同学们一起阅读课外书籍。

二、推荐学生的阅读内容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及智力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教师要充分了解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在阅读兴趣上给予引导,努力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好符合自己兴趣的的阅读材料

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讲究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是阅读取得成功的关键。

1.坚持博览群书,克服“功利性阅读”。 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太强。小学生阅读课外书大多是为了学习作文的写法。在这样的目标召唤下,学生读得最多的是作文法之类的读物,如作文大全、作文选刊、作文向导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2.培养阅读悟性,克服“休闲性阅读”。 当学生读书有了兴趣的时候,就要适当控制课外阅读中休闲的成分,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读功”,培养对语言作品的敏锐“悟性”。有些学生读的书不算少,整体语文素养却不见有多大进步。出现这种“怪圈”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学生总是带着休闲的心态去读书,是浮光掠影“看热闹”式的“虚读”,而不是潜心其中“看门道”式的“研读”,全凭着兴致,很少需要情绪的调动、意志力的参与和心智的投入。当然,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活动后,适度的休整是必要的,休闲性阅读应该是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部分。可是,如果学生的课外阅读完全以休闲为目的,也就烙上了“先天不足”的印记。长期以往,学生的思想就很难得到磨砺,语言也难以得到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通过自主的阅读活动,除了吸纳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科学等领域的大量信息外,也要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另外,还要学习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得到长久的保持。 指导学生将语文课内习得的读书方法和经验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使方法经学生的熟练操作跃升为阅读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如:用含义不同的符号图画重要内容;在书页的天地头作批注;做内容摘要,整理阅读提纲,将书读“薄”;展开想像、推理,进行分析、评价,写心得体会,将书读“厚”。

3.讲究“熟”读,克服“一次性阅读”。 读书方法有精读和略读之分。现在的课外阅读,多数的情形是精读不足,一味略读。读某一本书,阅读或摘抄之后,就束之高阁,不再谋面。这种一次性阅读,在大脑中留下的往往是一些朦胧的印象、飘忽的意念和肤浅的感受,不符合语文学习规律。长久有效的记忆不是通过一次性阅读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不断“温故”和“强化”的过程。? 为了能够达到“熟”读的程度,我们在指导课外阅读时,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从学生读过的书中精选一部分,让学生进行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的阅读。记忆是语言内化和运用的前提,是智力发展的生长点。读书需要记忆,尤其是那些充满智慧和人文思想光华的精美语言,应该烂熟于心。对某一作品的认识不是一次性阅读就告完结的,需要经历读者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反复磨合、碰撞的过程。读特别好的作品,一定要改变一次性阅读的习惯,在“熟”字上下功夫。熟了,才能钻得深,悟得透,将语言的精品、思想的精华纳入自己的知识宝库,经“发酵”产生新的思想,铸出新的语言,迁移运用起来也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好的习惯成就一生的成功。现代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终身学习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提倡。终身学习的习惯养成很大程度来自于学生时代的坚持。学生产生了浓厚阅读的兴趣,有了丰富的阅读内容和良好的阅读方法还是不够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让阅读成为习惯,进而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应该让学生真正从心里面爱上阅读,愿意阅读,才能爱不释手,才能渐成习惯。

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他们喜爱的事,让知识的海洋常常跳跃着他们因阅读有所收获的欢快的浪花,只要持之以恒,小溪终将能汇成海洋。

 

 

 

 

 

 


优秀成果展示

最新优秀成果展示

热评优秀成果展示

热门优秀成果展示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