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计划要求 作业周期 : 2019-04-16 2019-06-25

综合地史坊

作业要求:

你是如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请结合您的教学经历及所学知识提交一篇论文,字数在300字到2000字之间。要求: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发布者:张洪亮

研修计划要求

提交者:学员谢春生    所属单位:沙沃乡沙南小学    提交时间: 2019-04-20 11:15:39    浏览数( 4 ) 【举报】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备教材

   (1)研读、吃透新课标对本课内容的要求,本课选自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课标要求:

       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2.知道武昌起义。

       3.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教学重难点:

       1.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2.难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3)本课知识点繁多,为了提高课堂的兴趣度,我将教学主线定为中山先生的人物形象并以此贯穿全课,辅以创设历史情境及分组探讨、师生互动等活动,从而突出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兴中会,同盟会的成立领导机构,革命纲领及其成立的历史意义。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等事实。

       2.培养学生的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口头表达历史时间的能力。

       3.由分组讨论、师生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粗圈、小组展示等环节突破基础知识。

       2.通过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学习孙中山先生将民族利益、国家大计装入心中,为民族利益、为国家复兴而不屈斗争,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

  三、备学情

    (1)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本阶段学生:

       1.八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

       2.八年级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

       3.本阶段学生有一定的探究学习的经验。

       4.有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

       5.能简单地进行历史知识的分析。

       6.本阶段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

  四、具体教法设计

    1.情景创设法:

            根据本阶段学生们的上述特征,我将本课的历史事实情景化,以便于学生感受历史并分析历史。

    2.探讨分析法:

            设置一系列相关的问题,以图片和问题材料为依托,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探讨对比法:

            讲中华民国与清朝的情景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民主共和的观念。

    4.讲述法辅以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课前准备

      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了解20 世纪对中国来说,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百年,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让学生明确辛亥革命在近代前期表现为三个层次的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在三个资产阶级救国方案和20世纪三次巨变中所处的地位,增强学生宏观的历史感。(几张图片循环播放)上课铃响,打出本课标题。

(二)   导入:

通过欣赏大屏幕,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孙中山——辛亥革命。第二次,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邓小平——改革开放。今天,我们来学习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导入

(三)   讲授新课

1、历史背景:通过一段历史材料,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由学生回答。国内矛盾,经济发展是辛亥革命的经济基础,推动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提供了革命的伟大力量

2、革命的酝酿:辛亥革命的酝酿是一个长达近二十年的较长过程,进行历史时空的动态研究才是历史思维的高级形式。辛亥革命的酝酿从经济发展到阶级的强大、从思想理论的提出到组织的建立、从人民的斗争到革命党的起义,环环相扣,一度前行,节奏很快。一次大的革命行动往往要有一定的时间来聚集能量,而辛亥革命的能量聚集正是从1894~1911年的过程,武昌起义是其能量的释放,在这之后的种种变化又在为新的革命聚集能量。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聚集了最大能量,一举荡涤了旧的尘埃,完成了对旧制度初步改造。我们在教学中可利用哲学化的思考来诠释历史,看看辛亥革命前有着怎样的积累能量之过程。在师生的活动中首先归纳出辛亥革命酝酿的三个方面,再提供图片使学生了解。对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和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则要进行重点分析,对于武装起义,可运用《与妻书》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3、革命的爆发:由图片引入。从各省来看,湖北省从地理、历史、政治、经济、阶级等方面都具有其他各省所不具备的优势,在武昌拉开革命的序幕,则可以充分利用辛亥革命形势示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掘本图所包含的历史信息

4、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创立,资产阶级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目标,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重点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运用历史情景剧,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归纳其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议会内阁、总理负责、总统象征的具体内涵,使学生真切感受这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对民主共和的热切追求。

5、结局: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评价很易搞成生硬的一言堂形式,可以从多种角度把学生思维调动起来。比如通过介绍学术争鸣、辛亥革命胜利说、失败说和有胜有败说,使学生能够既学会以史实支持观点的基本方法,同时也可以更深切地认识我们所说的历史是客观的真实和后人的主观活动交互作用的结果,人类所认识的历史只是客观历史的一个仿真品。因此,迷信任何一个固定不变的结论并不是尊重历史本身,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评论。还可以就社会性质、政权转移、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社会意识进步与风俗习惯的变迁作革命前后的比较与思考,这样比干背条文要更易被学生吸纳。把马克思、列宁的有关革命最精彩的言论提供给学生,同时也适当介绍一点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理性认知的方法,如怎样理解历史与阶级的局限,怎样认识事件的功绩与不足,怎样把握评价的标准等。评价是学生认知的最高层次,多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才能逐步提高学科能力。

 

(四)课堂知识巩固

 六、板书设计

                辛亥革命

   一、革命团体和组织的建立:

        1.兴中会的建立

        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时间:1905年   地点:美国檀香山   重要人物:孙中山、黄兴       历史意义: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二、 高潮: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1月11日    地点:湖北武昌   重要人物:新军       历史意义:武昌起义后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时间:    地点:      都城:       意义:

   四、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五、评价辛亥革命: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