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通识) 作业周期 : 2019-03-28 2019-06-30

初中生化坊

作业要求: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提升各方面能力,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请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请在截止日期内完成


发布者:崔晓鹏

研修作业(通识)

提交者:学员李永恒    所属单位:大岗李乡第一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5-17 09:50:53    浏览数( 5 ) 【推荐】 【举报】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姓 名
李永恒
学 科
生物
学 校大岗李一中
年 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说出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3、理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能力目标: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且能启发设计简单的实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2、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从年龄和心理特点来看,表现为心理发育不太成熟,学习主动性差,缺乏实验能力,对于枯燥的和深奥的描述更是缺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过渡的经验。但对实验充满好奇心,可以在课堂中适当参与实验,这样可以调动积极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往往意识不到植物的呼吸作用,甚至将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混淆。在课堂中注意时时以动物(人)的呼吸作用作为参照,组织一系列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有关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2、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难点:1.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2.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教学过程
(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导入
提问:通过“光、叶绿体、淀粉、化学能”这几个词,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那么光合作用制造并且储存的大量有机物有什么用呢?
思考并能快速准确的回答:光合作用
复习上节课的大致内容,承上启下,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做准备,问题的导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
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各结构都由大量的有机物构成,用课件出示常见的几种蔬菜,请学生分析属于什么器官、其含有的成分。引出器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并指导学生阅读书本。从细胞水平和器官水平两方面引导学生归纳出有机物构建植物体 。
认真阅读教材,小组进行讨论植物各器官和各细胞中都含有有机物。并总结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小组活动,师生共同参与。
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演示实验一
提供种子萌发释放出能量的实验,提出问题,
(1)甲保温瓶的温度升高了,为什么?
(2)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3)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从哪里来?(联系光合作用)
让学生根据问题观察、思考、讨论,自行探究得出种子萌发有能量的变化。
观察现象,思考和回答相关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有机物发生变化释放出能量。
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三个演示实验的探讨中,一环紧扣一环,并适时总结相关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分析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产所、意义等。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分析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演示实验二
教师提示本实验的要点:“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通过课件或亲自演示实验,提出问题:
(1)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2)二氧化碳的来源是哪?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分析记录,得出结论。
小组活动,观察记录现象、讨论归纳得出“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结论。同时通过老师引导出总结出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水。
演示实验三
教师提示本实验要点:“燃烧需要氧气的参与”,通过课件或亲自演示种子呼吸时吸收氧的实验过程,提出问题:
(1)为什么甲乙两瓶会有这种不同的现象呢?
(2)甲瓶里的氧气到哪里去了呢?
启发、点拨、引导得出结论。
小组活动,观察记录现象、讨论归纳得出“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需要氧的参与”。
呼吸作用
对前面三个演示实验进行小结“通过这三个探究实验,你认为种子在萌发的时候有什么现象发生?”
教师总结:有机物的这种变化,发生在所有植物的活细胞内部。
将这种变化称为呼吸作用。师生共同总结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公式和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产所、意义等。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与归纳。通过分析和归纳,概括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并用公式表示呼吸作用。明确植物体的所有器官都进行呼吸作用。
与生活的联系与应用
活动:“生活中的那些事”,和学生一同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如:苹果放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如何储存种子、果蔬等?为何要适时松土?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思考并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现象及问题。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的特征
联系食物链食物网,提出问题: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还有什么作用?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是否有呼吸作用?
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举例说明得出结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与前面的知识衔接。

师生一同总结本节主要内容。教师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设计初稿的修改点
修改点:1.师生实验过程要保证实验的严密性2.对于重点定义要准确完善3.要严格结合学具和实验来学习4.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5.板书设计要简明明了。结合大家的意见我在二稿中认真修改争取其完美
磨课活动小结
磨课活动过程分析
10月15日,我们研修组开展了磨课活动,首先研修组共同制定了本次磨课计划,二是采用“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基本形式进行磨课备课,我们磨课的主题是:《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三是进行观课议课;最后进行总结反思。通过本次磨课活动,老师共同参与到本次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意见,从中受到启迪教育,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取长补短,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磨课活动,我想结合这节课与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进行总结与反思,与各位老师互相交流。
(一)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精髓的浓缩,目标设计一是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符合学生实际;二是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这节课,教学目标有三个,目标比较明确,做到了目标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
(二)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让学生把习惯变成自然。老师这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先是预习探究,我很赞同任老师的这一点,每节课学习前先让学生预习课本,这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基础,也是好的学习习惯的开始。然后合作探究实验,抓住课本重点定义,这又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实验与学习有机配合,最后回顾整理,总结。回顾整理设计的好,回顾整理其实就是一次及时的复习。通过这些好习惯的养成,哪怕老师不教,学生也会知道怎么去学。
(三)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学生乐学,老师乐教。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